Pages

Tuesday, 31 October 2017

【立場新聞】田方澤:中聯辦插手本地教育 深紅官員全面進場

林鄭競選政綱中要初中中史科成為獨立必修科,終於2017年施政報告落實。其實坊間一直有誤解中史並非必修科。其實回歸前中史不是必修,反而回歸後初中中史一直有必修「課程」(註一),而不一定要有一「科」。現行88%中學初中開始獨立的中史科、另外12%採中西史合一或專題形式,行之有效,有行家認為教學成效比獨立中史科更好。而且中西史合一和各種專題形式,更是教育局曾經認同和鼓勵的發展方向。突然間要成為獨立必修科,可想而知一定有陰謀。

新的必修科、發展新課程不是小事,按過往經驗教育局應做一大輪諮詢和研究才落實。然而今日《明報》報導教育局副常秘康太見校長,直指「時移世易」、「點都要開到科叫中史」,是「社會訴求」,大有快手快腳搞掂交差之意;同日又見中聯辦約見校長談中史課程、「關心」和「認識」一下情況。整件事有趣係教育局竟不談教育、本不該干預本地教育的中聯辦卻密切「關心」起來。細思習大大要在港落實「全面管治權」,上週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指香港要推行愛國教育。認真望望,其實中共官員已經全面進場。

中共官員全面進場

早於去年底譚鐵牛履新中聯辦副主任,已經「積極有為」。譚曾任全國青聯常委、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副主席,多年青年工作。就任不足一年,已積極於香港做青年工作,包括到訪銅鑼灣聖保祿、男拔,勉育「國家棟樑」、與教師會面,又訪問浸大科大,做足青年工作。

新任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多年任中聯辦青年工作部部長,任職港澳辦期間,亦多番發言「關心」香港青年工作。2014年呼籲青年反對「佔中」、要「切實學習基本法」,甫就任中聯辦主任時,已提出要「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香港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對港方針政策」。習近平訪港時的講話,大概是關心青年、推動兩地合作。如何「關心」,值得大家諗諗。

加上林鄭在一片公眾和業界反對聲中委任深紅背景的教聯會副主席蔡若蓮任教育局副局長,加上主理資助交流活動的民政事務局由劉江華擔任,以及作為林鄭競選辦副主任的劉鳴煒早於梁時代任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都見港府在青年和教育工作上用人「可靠」。提到青年事務委員會,主要工作在安排香港青年到國內實習交流、青年生命教育、創業計劃等非政治化和非政策性的個人發展的計劃。作為半個政府機關不向政策建言,有幾關心青年?可想而知。

兩個中聯辦高層都於「青年工作」有豐富經驗、幾個港府重要青年崗位都由「可靠」人物擔任,可想而知對於本地青年和教育等問題,深紅人物全面進場,教育界亦預計繼續大風大浪矣。

國民教育不是問題,問題係明辨是非

先勿論近年青年反中是因中央抓緊控制不尊重香港民意而引起,打教育其實係打稻草人、諉過於人。平心而論,不管身份認同如何,香港法理上是中國的一部分,學生成長於中國崛起的世代,「認識中國」是必要的。問題係做國民教育,中國偉大成就要教,經濟崛起、太空穿梭,快速城市化;但中國壞事都要教,貪污腐敗、人權差劣、貧富懸殊。不教的話,難道以為一味唱好、掩耳盜鈴就呃到香港學生嗎?大家心照。

已故中國作家劉賓雁曾經提出「第二種忠誠」,認為對國家忠誠不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老實聽話、從無異議」,而應該奮力進諫、「身體力行」、「不大招人喜歡」、「還要付出從自由、幸福直至生命這樣昂貴的代價」。典型的中國例子,不免令人想起劉曉波、許志永、伊力哈木。和香港支聯中國民運的已故司徒華先生及支聯會諸君。偏偏不會似今日香港的投機愛國派,高座廟堂、順風順水。但高尚情操永留史冊。然而劉曉波下場如何,便知真愛國無好下場。

愛國無得逼,國民教育要做,但要令學生明辨是非,由自己決定是否愛國。如果中聯辦期望香港愛國教育係坐定定聽習大大講話、睇李飛研討會直播,更進一步要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好蹺口)、要有四個自信,將大陸封閉的管治方式放入國際城市,最後不過教出一堆裝模作樣假愛國投機份子,不如算啦好嗎?



註一:立法會一題:中學教授中國歷史科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7/10/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