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6 October 2017

威权永续还是走向崩溃?

来源:
自由亚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八周年,随着近20年来经济持续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但过去五年来,政治权力进一步集中,执政者一再加强箝制异见者以至维权人士,他们不论网上网下的言谈和活动,都会受到严密监控、审查,以至打压、处分。

中国大陆议政论事的自由程度,已跌至改革开放以来(八九六四之后三年不计)的最低点。不过,公共言论空间的压缩是否影响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从而动摇政治稳定,却有截然不同的演绎。

其中一派说法认为,中共近数年来走向强硬的威权主义,是错误的一步。他们认为北京面对政治、经济、社会以至生态的种种挑战,舍正路而不行,不致力厉行法治、推动政治问责、改革市场运作,却不断加强宣传和审查,压制和惩罚,以求消灭反对声音,因此并不能对症下药。眼前的繁华景象潜伏着深层次的政治及社会矛盾,加上官员欠缺监管,贪污盛行,政府对民众缺乏信心,规管只会更为严厉,管治威信和能力日渐削弱,执政者最后难逃劫数,大权旁落,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不过,另一派论者反而认为北京不按牌理出牌,正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关键。他们深信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全赖政府软硬兼施所致,意思是一面强力严控民间社会,镇压反对意见,同时加强宣传执政主调,取缔反对声音,一面促进经济以提高人民收入,提倡爱国主义,增加人民对国家的归属感,并忠心支持威权管治。在他们看来,社会发展并非一部通书,只要令大家心满意足,威权管治又有何不妥?

同一样的现实,得出各走极端的解读,关键在于两者对人民的想法各有不同的假设。认为强硬威权主义只会使执政者走入穷途末路的一派,深信法治、人权、民主制度的缺席,定必使公义不彰、分配不均、贪官不绝、自由不保,因此必定积累民怨,政府信誉终归破产。

不过,这种分析只考虑事理发展应该如何如何,却没有从制度的现实着眼,了解何以部份人敢怒不敢言,有冤无路诉,部份人心有不甘却不存奢望袖手旁观,同时亦有部份人拥抱制度、支持政府。

另一派论者则用实证资料解释现状。在《独裁者的困局:中国共产党的生存策略》(The Dictator's Dilemma: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Strategy for Survival)一书中,学者Bruce Dickson根据访谈及民意调查结果,发现支持政府者为数不少,一是由于满意个人收入上升,感觉已得到不错的照顾,所以尽管一些社会政策和贪污腐化问题严重,也得过且过,不为已甚。

其次是爱国主义作祟,把荣耀归到执政者,同时批评执政者都视作批评中国,而批评中国亦等同批评自己那样难受,因此政治异见便被视作兴风作浪。当然,受访者大多数亦不希望共产党倒台,也成为执政者维持现状的强大理由。

无疑这些事实可以说明现况,但绝不是现况可以永续发展的理由。人民经济受惠既是北京管治合法性基础的话,收入升降自然与政府信任度和政治稳定挂钩,这也是执政者异常紧张每年经济增长率的原因。

但以中国目前的经济规模,如何可以永远每年有可观的增长?特别当军费每年都按年度经济增长幅度上升,过去27年,累积增长九倍,今年已达到1,520亿美元,而维稳费支出更比军费还高,一般人从经济增长获得的好处只会少于平均值,遇上经济逆境,更会首当其冲,到时是否可以避免触动政治的稳定,使要看看爱国重要还是口袋重要了。

其实中国眼前的稳定,除了由于不少人自我感觉良好,还拜铁腕政策所赐。如果撇除实际利益和国家威胁之后,现行制度仍然可以令人心悦诚服,才能显示有其不朽的价值。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10/%E5%A8%81%E6%9D%83%E6%B0%B8%E7%BB%AD%E8%BF%98%E6%98%AF%E8%B5%B0%E5%90%91%E5%B4%A9%E6%BA%83%EF%BC%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