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5 September 2017

《争鸣》两项数据揭示香港衰落真正原因

作者: 王律文

香港回归二十年来,整体上出现了持续的衰落,有人将此归因于大陆的对外开放使香港失去了作为大陆转口贸易中心的地位。然而,失去转口贸易的机会远不足以解释香港如此程度的衰落。二〇一五年至二〇一六年有关香港的两项数据,揭示了香港衰落的真正原因。

失去转口贸易非香港衰落主因

香港的经济起飞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从一九七〇至一九八〇十年间,香港的经济规模增加七倍,并因此与韩国、台湾、新加坡并称为“亚洲四小龙”。而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是七十年代末才开始,利用香港进行大规模转口贸易是八十年代之后才开始的,此时香港经济已经高速发展了十几年。可见,转口贸易既非香港经济起飞的原因,也非香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仅仅失去转口贸易的机会,不足以解释香港近二十年来如此程度的衰落,更无法解释回归后香港原本繁荣的文化产业出现的塌陷式衰落。把香港的衰落归因于失去转口贸易的因素,只不过掩盖了香港衰落的真正原因。

二〇一五年至二〇一六年关于香港科技新创企业获投资数量和港人移民人数的两项数据,揭示了香港衰落的真正原因。

创业意愿低迷

根据Pitchbook Data公司提供的资料,二〇一五年,香港新创办的科技类企业获得的投资总额为二点六六亿美元,这一数据仅为新加坡的三分之一左右,反映出港人创业意愿的低迷。据一位留学美国后回香港创业的青年说,他的三百多位香港同学中选择创业的不到十人,选择互联网创业的仅他一人。

是不是港人一直都因害怕风险而不喜创业?显然并非如此。一九七〇年至一九八〇年,香港的GDP由三十八亿美元增长到两百八十八亿美元,十年间暴涨七倍。在这种近乎神话的经济增长背后,是当时大批港人参与到创业大潮中来,开办各类工厂、商店、餐厅、娱乐厅、贸易公司、地产公司、文化产业公司的港人比比皆是,成为当时的一种潮流。而香港的一些富豪阶层,许多在七十年代开创的地产投资中奠定了后来的基础。

今年五月在大陆新上映的一部影片《20:16》叙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香港创业潮中的一个故事。影片根据香港化工大王叶志成的个人真实经历改编。片中主角叶海鹏与妹妹叶子娟在一九六九年从深圳湾游水偷渡至香港。刚到香港时,他们卖苦力,拉板车,睡铁皮房,历经各种困苦,一九七一年靠四千元创业,最终建成了一个商业帝国。这部励志电影既表现了一位企业家为梦想奋斗的创业历程,也再现了当时香港的创业机会和创业热潮。

港人七十年代的创业潮,一直延续至八十年代。由于八十年代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大批香港人到内地投资创业开工厂,以至当时的大陆人把在大陆遇见的香港人均视为“港商”。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港人的创业潮渐渐被另一种热潮取代,这就是移民潮。在移民潮开始之后,港人始于七十年代的创业潮便终结了。

港人移民人数呈新高

二〇一六年八月香港政府统计处发表香港人口统计资料,其中自二〇一五年年中至二〇一六年年中,有一点八九万港人向外移民,较之前同期大幅增长。

从二〇〇四年至二〇一四年的十年间,港人向外移民的人数大体保持平稳,每年大致在七千人至九千人左右。但在二〇一五年年中至二〇一六年年中,这一数字激增至一点八九万人,直接表现了港人对争取香港真普选失败后的失望情绪。

二〇一四年,关于香港特首二〇一七年普选的方案成为各方关注焦点。中共给出的方案是先由一个提名委员会确定最多三名候选人,然后从两至三名候选人中最终普选出特首。但是,提名委员会设定的提名规则使得只有亲中共人士才有可能最终的提名。在两至三名亲中共人士中普选出一位特首,这样的选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普选。

作为对这一方案的抵制,也作为争取真普选的一种方式,香港选民于二〇一四年九月开始了大规模的“占领中环”,并喊出“我要真普选”口号。

香港人曾经被认为只关心经济而不太关心政治。二〇一四年的大规模“占中”,反映出港人对香港衰落的焦虑,毕竟不是所有港人都愿意离开香港,不是所有港人都有能力离开香港。对于许多人而言,香港的兴衰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命运。在香港回归近二十年后,他们对避免香港衰落所寄予的唯一希望,或者说最后的希望,就是通过真正意义上的普选,选出一位能真正维护香港利益、而非仅仅听命于中共的特首。

但这一希望还是落空了。由于无论是真普选还是假普选方案均未能在香港立法会通过,特首仍然按照以前的方式,由一个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由此导致的后果,是香港开启了九七后新一波的移民潮。对于许多港人来说,既然看不到希望,就只有选择离开。

香港公共政策智库思汇政策研究所于二〇一六年六月作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有百分之四十二的香港受访人表示,如果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他们将离开香港。

香港衰落的真正原因

根据一项统计,一九九〇至二〇一三年间,已有约八十四万港人移居美英加澳新等西方国家,以及有部分移居台湾,这些离开香港的移民中许多是中产阶级人士和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没有一座城市能够经历如此规模的人才流失还能保持繁荣,而港人向外移民至今仍在持续进行。

港人创业意愿低迷和大量向外移民,清晰地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们对香港的未来失去信心。

香港以往的发展和繁荣完全是建立在自由体制的基础上的。香港的自由不断遭到限制和侵蚀,使人们对未来失去了信心,这是香港衰落的真正原因。一个人们没有信心创业的城市,一个精英阶层和普通市民不断撤离的城市,只会持续走向衰落。

维护香港自由需各方努力

香港衰落的另一大的原因是其曾经运行良好的自由体制无法得到保障。要扭转香港的衰落趋势,重建人们对香港未来的信心,需要重建一个能得到保障的自由体制。

在遴选特首问题上,中共一直强调其首要标准为“爱国爱港”。由于何为“爱国爱港”由中共确定,实际上变成了听命于中共的同义词。但“爱国”与“爱港”两者经常是不一致的,甚至相互冲突;这并不奇怪,即使在实行同一体制的中国大陆,也存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在实行“一国两制”的香港,其利益与中央政府多有冲突是很自然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爱国”与“爱港”之间取得某种平衡,这需要相关各方的政治智慧和妥协。

自由是香港繁荣的基础,香港的衰落很大程度上在于失去了这个基础。要使香港能够继续保持繁荣,需要香港的自由体制能够得到切实的保障,这需要相关各方、尤其是港人自己共同的努力。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2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