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20 June 2017

长平:娱乐找死

最近的言论审查让很多中国人感到困惑:继25个娱乐类微信公众号突然同时“失踪”之后,36个情感类公众号据称也被集体“软埋”。不少网民惊呼:审查的红线到底在哪里?

答案似乎并不难找。翻出广电总局、网信办等管理机构的种种通知和规定来对照检查,人们会发现大人先生们已经一忍再忍,可谓仁至义尽了。多少年来,三番五次,三万番五万次,他们一再告诫: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正能量!坚决抵制搜奇猎艳、血腥暴力、矫情滥情、低俗媚俗、挖苦贬损,要防止集纳社会阴暗面、炒作无聊信息、调侃严肃话题,以免消解信心、涣散士气!

这些标准都黑纸白字写得清清楚楚。无论按照字面意思还是引申意义,“低俗无聊”的娱乐公众号与“展示心理阴暗面”的情感公众号都早该五马分尸了。

这些公众号主为什么要有法不依、明知故犯呢?因为他们认为,那些规定都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为了管制政治言论。他们给自己定下的红线就是“不谈政治”,其中有些人甚至嘲笑政治言论。为当局出谋划策的专家,和反对一党专制的学者,甚至意见一致地认为,娱乐会腐蚀大众的灵魂,让他们对政治不感兴趣,在无聊嬉戏中了此一生,所谓“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不是一个新鲜的争论,十多年前我曾多此参与谈论,还就此写过一篇长文。这个词来自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于1986年出版的一本同名书,该书说的是后现代消费主义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冲击。娱乐新闻以及娱乐化的政治和文化新闻,取代了严肃的价值追问,甚至成为新的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两个预言

不得不说,长期以来,在中国稍微有点学术模样的概念和争论,都是移植自西方的“山寨产品”,而且大多犯着同样的错误,那就是故意或者无知地忽略基本的前提,也是本质性的区别。在“娱乐至死”的讨论中,大家假装不知道波兹曼在书中多次强调的,这只是讨论民主美国的问题。因为在美国,“自由民主的根得以延续,不管奥威尔笔下的噩梦是否降临在别的地方,至少我们(美国人)是幸免于难了。”对于仍处于“奥威尔笔下的噩梦”之中,没有言论自由的专制国家,显然,这个话题另当别论。

波兹曼开宗明义地比较了两个预言,一个是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警示的强权压迫,一个是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警示的娱乐至死: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资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资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率土之滨,莫非国事

今天的中国,当然也遭受消费主义广泛深入地侵蚀,娱乐也在消解严肃问题。但是,以为当局依赖这样的消解来控制思想,简直是他们的羞辱。这就好比对一只尖牙利爪的恶狼说,它要依靠爱情来欺骗小羊一样。专制者并不在乎你“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乖巧,而是担心民众误解它失去了使用暴力的兴趣与能力。因为它比谁都明白,暴力是它存在的基础。它不会像某些人幻想的那样“打一巴掌揉三下”,而是发现被误以为揉了一下,赶紧要打三巴掌让你清醒。

社交媒体上流传丰子恺一则漫画《茶店一角》,画中茶店木柱上贴着大红告示“莫谈国事”,讽刺民国时期的政治禁忌。用这封画来讽刺今天的言论状况,实在是有些粉饰。首先,想要好好做生意的店家,没有谁敢口吐真言,贴出这样的告示。其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国事——民国时期可以谈的风月,在今天显然不符合“正能量”的定义,杀无赦。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2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