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aturday, 8 April 2017

无处安放的游资:从雄安看中国式炒房

作者: 杨杰东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孙犁《荷花淀》

荷花淀派鼻祖孙犁应该没料到,自己当年任教的白洋淀,在几十年后因为国家的‌‌“千年大计‌‌”,吸引了无数外地人狂奔而来。一夜之间这里豪车扎堆,好不热闹。在当地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乡,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车牌。有来自附近的北京的天津的,还有远道而来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的,不少人提着一箱一箱的人民币,怀着满满的诚意。

他们当然不是为了‌‌“白洋淀席‌‌”,而是因为‌‌“白洋淀习‌‌”,浩浩汤汤买房来了。据说这里的房子每一分钟一个价,热闹得就像当年的纽约股票交易所,交易员们不停地打着电话,大声叫喊着买不买卖不卖。今日的雄安,只是中国式炒房的一个缩影。

中国式炒房的第一大特点就是,跟着政策走,也就是所谓的房地产A股化。关于这个,相信炒过A股的朋友一定深有体悟。笔者在短暂的财经职业生涯中,最常听到的对国内A股的分析中,就是A股炒政策,港股炒基本面。对小股民来说,A股投资似乎从来不用看财报,看盈利数据,看财务指标,看估值水平,而是看该行业是否受到政策的支持。在中国,‌‌“政策‌‌”是个多么被眷顾的词语呵,无数事实表明,只要与它稍稍沾上了边,那就是野鸡与凤凰之别。

还记得改革开放的著名讲话吗?‌‌“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只是,为什么先富起来的偏偏是‌‌“那一部分人‌‌”呢?政策。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无一不是如此。尤记得国内有许多传销团伙以‌‌“国家西部大开发‌‌”为幌子,到处非法集资,无数人越陷越深。是因为他们天生愚钝吗?非也非也。只不过以自己的过往经验来看,当中透露出来的政策信息诱惑力实在太大,也太真实。

政策往往与人情交织深厚。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资源总是有限的。那在有限的资源中,凭什么分他多一点,分你少一点?这当中的模糊考量可是讳莫如深的,总之你懂的。所以,与之相对应的,一定是法治与公平。过了这么些年,口号喊得再响,此二者却从来没有实现过。不信,你看那为了政策红利而趋之若鹜的人群,就明白为什么口号就是口号。

很多人将房价高涨的怒火烧向狂奔的炒房团,笔者却不愿过分苛责他们。将心比心,国家明明白白告诉你,在这一片我要建新特区了啊,这可是千年大计,千载难逢;假若我也有那么多钱,明知道因为政策红利,那里楼价将来一定涨,我不去赚别人也会赚,那我傻等着干嘛?!

笔者相识的一个老炒房户,在国内的西部某省会城市拥有五套房。她所拥有的物业,用她自己的话说,‌‌“那都是一点一滴辛辛苦苦赚来的‌‌”,‌‌“你以为所谓炒房就是天上掉馅饼吗?世界上哪会有这么好的事情。‌‌”说起话来比我这买不起房的似乎还委屈十倍。她说一般来讲,自己都是提前两三年就去蹲点,选好区位以后,看将来地铁或者公路是否修到这里;首先得把握这个城市的规划方向是什么,即往哪个方向扩展,这就是要熟读政府的文件了,密切留意政策动向。接下来就去选定楼盘,最好未开工就去买,因为这样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楼层、朝向等,将来好脱手;另外还得留意周边的绿化、学校、医院、社区等配套设施,都是真金白银去投资,每一个细节都马虎不得。就这样结合了思想政治、地理、风水、经济等多学科的知识并综合运用之后,才能在楼盘一开盘就赚一桶金。

她的焦虑笔者能够体会。身有余钱的当下,投资房地产似乎是唯一的选择了。在2015年股市畅旺的时候,她也曾把部分炒楼赚来的钱投入股市,可最终股票是腰斩再腰斩,至今无法脱身。经此事件后更加坚定了她炒房的决心:‌‌“还是炒房来得实在,几乎稳赚不赔,最差也能以成本价卖出去,钱存在银行没利息,股票可能没人要,房子可是刚需呀!‌‌”。‌‌“再说,谁不知道现在的股市就是那些大鳄们圈钱的场所?我这样的小股民怎么可能占到便宜呢。‌‌”

难道房产税和限购都没有用吗?政府不是没有打房的措施。她的回答是有影响,但是没有根本作用。也许这就是中国式炒房的第二个鲜明特点了。所谓房产税,实行递进税率,也就是你持有的房子越多,税率越高。不过,这种递进税率,对于炒房客来说,远远不具有吓阻力。与飙涨的房价相比,这点成本算得了什么呢?更何况,由于没有全国统一的房地产登记系统,一个人究竟拥有多少套房,是不透明的,如果是这样,房产税要根据什么标准去收呢?这当中的灰色地带实在太多。至于限购,更是一个不太可能起作用的动作。地方政府限购的措施,无非是拥有这里的户口,或者在这里工作满几年,交了24个月的社保。而问题是,真正买得起房,参与炒作的,往往就是这一类人。也就是说,所谓的‌‌“限购‌‌”一下子反而保护了那些炒得起房的人。而且在实践中,越限购房价越高,当中的关窍实在太多。

一方面是没有其他的投资渠道,一方面为何这些炒房客肆无忌惮。在他们的群体中流传甚广的‌‌“至理名言‌‌”是,政府是不敢真正打房的。用经济学界的话来说,地方政府与房地产业可是血浓于水的关系。一个地方小县城,如何才能拉动GDP呢?最快的方法莫过于发展房地产。只有房价上去了,商业投资才会跟着来,GDP上去了,政绩也就有了。何况地方的财政税收有那么多依赖卖地收入,要是房价跨下来了,土地卖不出去了,或者价不高了,地方政府去喝西北风吗?

房地产业的高房价早已绑架了中国经济,这环环相扣当中的受益者,不止有地方政府,还有开发商、银行、保险、税务、炒房客。房价一旦跌下来,倒下的不止一个人。当中的真真假假,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无数次的实践中,炒房客完全摸准了中国经济的命门。

那么到底谁是输家呢?天知道。

其实高耸的房价在香港也是政府施政的头号难题。特区政府很早已经开始征收二手房买卖的双倍印花税,也就是媒体口中的‌‌“双辣招‌‌”,不过可惜,实践的结果显示,楼价怎么样都下不来,政策也不能有效遏止楼市炒风。于是,在香港有过自由经济的辩论:到底应该限制交易行为还是应该创造更多供给?香港高楼价背后的一个最大事实是,政府在2003至2013十年间几乎没有兴建公共住宅。房子就那么多,外面的货币又泛滥,楼价不上去才有鬼。

其实也有无数人建议过,解决高楼价的问题,堵不如疏。与其限制大家交易,甚至不让大家交易,还不如在各地多兴建保障房建设,让社会弱势阶层有栖身之所。至于商品房住宅,就让市场的归市场好了。这样,房地产市场没有了单边升值的预期,自然是楼价有升有跌,投资有赚有赔,掏出去的钱,风险自己承担。当有了彻骨的教训,他们还会疯狂涌入白洋淀吗?好了,现在的问题是,地方政府是否真的听得进去?

笔者一直在感叹,几年间中国怎么涌现出了那么多土豪?他们一遇到风吹草动,立马带着现金杀过去,全款买房,全款买房。鉴于至今所思仍无所获,希望读者们能够集思广益,广泛讨论。

有人说,当年设立深圳特区时,人们蜂拥而至想的是如何创业;而今设立雄安特区,人们蜂拥而至想的是如何炒房。看得懂和看不懂的中国,在这个尚在概念中的雄安新区轮番上演,好戏连台。孙犁笔下月色中安静动人的白洋淀,估计不再会有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了,因为在那个不知道有多少的‌‌“苇地‌‌”上,将会盖起成幢成幢的商品房。而白洋淀里的人,不知是否可爱依旧?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7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