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13 November 2016

孙中山的“纽带作用”还剩多少?

来源:
东网

11月11日,大陆官方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孙中山诞辰纪念大会。除了正在越南外访的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外,中共其他六位常委、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及中央军委委员悉数出席大会,习近平发表讲话。这是大陆官方类似纪念活动的最高规格,从中亦可看出其对于孙中山的重视与推崇。

中共对于孙中山的推崇,肇始于上世纪20年代。由于在晚年提出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一手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孙中山一直备受中共的高度肯定。即使在其身故后,中国的局势和国共关系一波三折,甚至几度兵戎相见,但孙中山的地位也并没有太大影响。中共小心翼翼地将其与国民党政权切割开来,遵奉孙为“革命的先行者”,并自诩为“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在某种意义上,孙中山成为了经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造以后的中共,争夺国内革命正统权与合法性的一个重要来源,这也是为何习近平在此番纪念讲话中仍要重申上述三个“最”的原因所在。

大陆官方此番高规格纪念孙中山,一则是因为今年恰逢孙诞辰150周年,属于逢十大庆的惯例行为;二则也是为了因应蔡英文上台后台海局势的新情况、新进展。作为少数受到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政治人物,孙中山被认为在两岸之间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大陆方面试图借助纪念、肯定孙中山,在现实的政治问题之外,与对岸寻找、凝聚历史共识。同时,由于孙中山一生致力于振兴中华、统一国家,并且与台湾又渊源颇深,所以其纪念大会便理所当然成为大陆方面阐述最新的两岸思路、向对岸当局喊话的理想场合。

事实上,反独、促统也是此番习近平纪念讲话的重点。在讲话中,习近平不仅引述了孙中山“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的原话,重申了“只要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的原则,还罕见地使用了六个“任何”——“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释放出强势反台独的信号。

如果放在过去国民党一党统治的时代,那麽这种将历史评价与现实政策打包处理的做法,或许的确能引起一定的心理共鸣,发挥一定的作用。但自从台湾实现民主化以后,伴随着国民党政坛地位的起起伏伏,以及台湾社会整体趋向绿化、独化、去中国化,孙中山的“国父”地位和受推崇程度已大不如前。甚至在部分年轻人的眼里,孙中山俨然被当成是一个与己无关的“外国人”。这一点从近期两岸对于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相关纪念活动的冷热不均中便可看出。不同于大陆官方高调纪念孙中山,在台湾,除了国民党高层惯例拜谒“国父纪念堂”,仅有一些民间组织举办了研讨会,执政的民进党当局对此几乎是不闻不问。

当然,冷落、贬抑孙中山的不止有台湾,在大陆民间,虽说这些年“民国热”方兴未艾,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大量资料的陆续披露,孙中山的地位不仅没有提升,相反“走下神坛”后的孙中山,其真实的历史功绩和地位开始受到愈来愈多的质疑与指责,甚至出现了“扬袁(世凯)抑孙”的声音和倾向。尽管官方层面还延续着过去的论述,并且高调加以纪念,但考虑到孙中山实际上已经被两岸民间部分扬弃,继续祭出这面大旗,究竟对现实政治还有多少影响力,能在两岸间起到多少的“纽带作用”,其实是令人怀疑的。

这个问题当然不仅存在于孙中山一人身上,应该说,过去大陆整个海外统战的基础就是建立在团结包括孙中山家属、后人在内的民国要员、港台精英之上的,而召开各种高规格的纪念会、研讨会被视为是释放善意、沟通情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也确曾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近些年以反权威、反精英为特征的民粹风潮自西向东席卷全球,面对台湾岛内急剧变化的社情民意,过去那种专注于走“上层统战路线”的策略方法显然已经失效。

可以说,2014年的太阳花学运不仅敲响了国民党的丧钟,也敲响了大陆对台统战的警钟。如果不能及时因应时势、改弦更张,而继续沿用陈法,那麽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只是,鉴于目前大陆体制的行事逻辑和思维惯性,要想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调整改变,实在并不容易,前景也不令人乐观。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611/%E5%AD%99%E4%B8%AD%E5%B1%B1%E7%9A%84%E2%80%9C%E7%BA%BD%E5%B8%A6%E4%BD%9C%E7%94%A8%E2%80%9D%E8%BF%98%E5%89%A9%E5%A4%9A%E5%B0%91%EF%BC%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