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21 August 2016

“萨德”部署与中韩关系走向

丁咚   文

在韩美共同决定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后,中国对韩施压举措从文娱和旅游渐向经贸领域扩大,同时,在对朝制裁背景下,中朝合作出现复苏迹象,而在联合国安理会针对朝鲜连续进行导弹试射的谴责案中,中国也意外投下反对票。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国试图阻止韩国部署“萨德”的警告措施。

但此次韩国政府立场坚如磐石,拒绝后退,并将萨德问题应对层级从内阁提升至总统府。韩国政府多次强调,部署“萨德”,是为了应对朝鲜核与导弹威胁,纯属防御性质,绝无其他深层考量。朴槿惠总统也声明,部署“萨德”是为了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国民安全,作为总统将坚持这一决定,为此宁愿承受一切批评。甚至在少数在野党议员不顾反对自行前往中国访问的情况下,朴槿惠政府仍表现出不可动摇的意志。

中韩关系的困境

在“萨德”部署问题上,中韩两国政府间尖锐对立的立场,导致彼此关系陷入了自建交以来最困难的局面。这在两国政府换届后显得尤为令人瞩目。就在去年9月,当中国政府举行的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遭西方暗中集体抵制时,朴槿惠总统作为美国唯一盟国元首应邀出席,曾让媒体惊呼中韩关系进入蜜月期。然而好景不长,在对部署“萨德”观点严重分歧之下,中韩关系急剧恶化,滑入敌对的边缘。

显然,朴槿惠政府对中国反对部署“萨德”态度如此强烈和坚决,估计不足。中方反对“萨德”的核心理由,除了将会削弱中国部署在东北地区的数个弹道导弹部队对关岛、驻韩日美军目标的威慑力,损害东北亚的战略平衡外,可能还包括,北京周边的政治圈将在“萨德”的监控之下,使中国视为国家安全之根本的政治安全受到潜在威胁,也是其重要顾虑之一。

中韩双方在“萨德”部署与否的问题上各有各的关切,都可以说理由充足。根据韩国政府申明的理由,朴槿惠总统将会顶住压力,按照既定计划部署“萨德”,即令中韩关系一时受损。如若中国执意反对,毫不让步,那么只会将韩国推入敌对方,深刻改变东北亚的安全格局。最终对双方来说,将面临“双输”结果,并对未来数十年朝鲜半岛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追本溯源看动因

在此紧要关头,中国政府首先要做的是,认真研判朝鲜半岛今日局面形成的原因,从战略层面处理“萨德”问题,严格区分孰轻孰重,梳理优先次序,作出理性的最合乎国家利益的选择。

韩国坚决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的直接动因,是其宿敌朝鲜日益强大的核与导弹威胁。朝鲜多次核试验以及弹道导弹试射活动,都证明它们很可能已形成实战能力,构成了安全威胁。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为了本国安全和国民安全,进行防御部署,是有其法理依据和现实必要性的。

另一方面,为了减轻乃至解除朝鲜的核与导弹威胁,中韩建交后的韩国历届政府都将希望寄托在与朝关系密切的中国身上。朴槿惠自任总统起,更是+不遗余力,为此在政治和外交上展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比如对中国内政问题矢口不提,亲自参加受到其盟国抵制的中国阅兵式等。但收效甚微,朝鲜的核与导弹活动不仅未受到遏制,反而愈加公开、频繁。这固然有朝鲜主观因素,但中国没有或无法发挥到有效约束作用,也是不争的事实。客观而论,在本国安全和国民安全得不到保障情况下,韩国政府转而依赖长期盟友提供安全庇护,可谓合情合理。

中韩对抗的恶果

中国执意反对韩国部署“萨德”,为此不惜实施“制裁”,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将会打破当下的三个“平衡”。即韩国在美中之间奉行的“平衡”外交;中国长期奉行的对朝韩“平衡”外交;东北亚大国战略“平衡”格局。

在朝鲜的现实威胁与日俱增的情况下,韩国政府改变了在冷战时期外交一边倒的政策,对华关系趋于务实,并逐渐形成在中美之间搞“平衡”的外交格局,韩美同盟的发展以不牺牲韩中关系为代价。同时,随着美日、美韩同盟逐渐合流的趋势,韩国政府保持了克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避免刺激中国。但中国“无力”约束朝鲜核与导弹发展,并无视其合理诉求强行施压,在安全上表现得不可靠,韩国政府只能更加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由此将削弱其大国平衡外交。

在韩国外交转向,而美国以美日、美韩同盟为基础加速推进“重返亚太”战略的背景下,中国在自感安全受威胁之余,也会更新“平衡”外交政策,将战略重心转向朝鲜,并更期望与俄罗斯建立紧密的关系。朝鲜一直不满于中国的外交政策游离于朝韩之间,其在中国外交棋盘上的地位日益下降,并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联合国安理会的严厉制裁。破坏中韩关系,进而促使朝中关系更亲近,是其求之不得的。可以说,中韩关系受伤,朝鲜将是最大受益者。

对中国安全影响最大,也更具实质性的是,东北亚安全格局将由此生变。中韩关系的恶化,将促使美日、美韩同盟合流,进而接纳澳大利亚而成“亚太四国轴心同盟”,对安全政策趋于保守的中国形成遏制态势,加剧“次冷战”的深化。

不过,对中国来说,除了将跟别无选择的朝鲜进行高度的利益捆绑外,俄罗斯的态度可能是极大的变数。韩国部署“萨德”,只会对俄远东地区产生影响,而包括莫斯科、彼得堡在内的俄罗斯传统的经济政治中心则可确保无虞。同时,俄罗斯拥有强大的导弹防御和二次打击能力,可以对美韩进行有效反制,从而维系更广泛的平衡。因此,俄罗斯即使出于国际关系平衡考量,一定程度地在中国和亚太同盟间扮演“调解者”角色,从中谋取利益,但期望其与中国结盟,全面对抗美国的亚太同盟的可能性是极小的。

中韩围绕“萨德”部署展开的外交战,其更隐性的副作用可能是,外界将其当作观察中国如何实施外交政策的标本案例,中国遵守国际规则与伦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面临考验。中韩关系从亲密到对立的过程,可能对所有人来说都显得过于醒目了。舆论倾向于认为,朴槿惠为了加强与中国的关系,不惜得罪其盟国,作出了重要牺牲,但得到的却是“以怨报德”的结果。

而不干涉外国内政,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也是中国反对外国干涉本国内政的基本理由。但在“萨德”部署问题上,中国不仅自己破坏了自己的原则,而且在外交政策实行过程中缺乏弹性和灵活性,僵硬一面暴露无遗。以至于韩国专栏作家金大中在一篇文章中指责“中国终于亮出了其亚洲盟主的獠牙”,跟中国不寻求“国强必霸”的正面表态相违背。这将使区域国家将中韩之争与中国对待南海仲裁案结合起来看,加深战略不信任和疏离感,长此以往,将增强域内国家对中国霸权主义的担忧,加剧中国的孤立。

外交妥协是出路

怎么办?

固守己方立场,不作变通,将导致一个原本可以保持友好关系的国家的愤懑和远离,从而使中国的周边关系变得更糟。

中国需要权衡,朝鲜发展核与导弹能力除了对韩国具有直接的威慑之外,区域国家中受到最大潜在威胁的国家其实是中国自身。一旦中朝关系变得疏离,甚至恶化,朝鲜的核与导弹将转化成为对中国的关键筹码。不仅如此,以朝鲜核与导弹威胁为由,美军全方位“重返亚太”并在东北亚进行强有力的军事部署;日本修正安保政策,并向修宪挺进;如今韩国因为安全受到重大威胁,坚决部署“萨德”。而作为中国视为最亲密国家的俄罗斯,也借机加强了毗邻中国东北的远东地区的军事部署(它何尝不同时是对中国的战略牵制?)。

为了这些结果,中国是否有充足的理由,被朝鲜的安全诉求绑架,将自身陷入外交和安全困境,甚而增强东西方的战略冲突?

中韩敌对和对抗不是出路。妥协是外交的本质。在可能的危局面前,是时候以外交方式妥善解决中韩之间的新近矛盾了。要拉住即将远去的韩国,这对中国的现实和未来至关重要。保持相互尊重和理解,基于严谨而精细的谈判,进行必要的外交妥协,将趋于敌对的双边关系导回正途,是中韩政府的共同责任。

东北亚牵动数个全球性和区域性大国的重要利益,和平稳定是维系各方利益的最佳交汇点。解决“萨德”部署问题,就需要从源头上,也即朝鲜的核与导弹威胁问题入手。各方坐下来谈判,寻求确保朝鲜弃核与导弹的一揽子方案,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朝鲜核与导弹对中国自身的潜在威胁问题,并促成韩美放弃部署“萨德”,此为上策。但根据过往经验看,朝鲜不大可能在自身要求没有满足之前,轻易弃核与导弹。这就需要各方通力合作,使朝鲜意识到局势的严峻性,在同意去核与导弹的基础上,制订一揽子解决方案。

若制订朝鲜弃核与导弹一揽子方案短期内无法奏效,各方加大力度彻底执行制裁朝鲜决议,断绝其妄念,进而在各方共同参与下,明确提出解决朝核与导弹问题时间表,为最终谈判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方向和路径,在此同时,中美联合向韩国提供安全保证,促使韩国放弃部署“萨德”,以及朝鲜最终弃核与导弹,亦不失为一项长效性的方案选择。此为中策。

在无力与各方合作推动朝鲜弃核与导弹,或者促请各方提出解决朝核与导弹问题时间表的情况下,对于中国政府来说,为了更重要的战略利益,避免更坏的局面出现,默认韩国部署“萨德”,并在冷却两国关系一段时间后,再逐步恢复两国关系正常化,或将是不得已的选择。此为下策。

说到底,中国能够制裁韩国的手段有限,如果旅游和文娱活动的限制,主要是影响韩国的话,那么经济制裁对中国来说无疑是把双刃剑。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同比又出现萎缩。在此情况下对韩经济制裁只能令中国脆弱的经济雪上加霜。

日本也正在考虑部署“萨德”,那么届时是否对其实施经济制裁?作为亚洲两个外贸大户,对日韩外贸的损失是中国经济难以承受之重。

但另一方面,轻易表现软弱亦是以民族主义为执政基础的中国政府一项几乎不可能的选择。所以,中韩很可能将在一段时间里处于关系冷淡期。在这段时期,两国达成战略默契,正确处理官方交流停滞和民间交流继续,政治、军事交往暂停和经济文化交往推进的关系,可能比较有利于两国关系基本面稳定,并为关系改善留下余地。

最后,在这三者之外,即在默认韩国部署“萨德”,同时维持双边微妙关系的基础上,中国政府谋求技术上的中间方案,敦请韩国政府仅将“萨德”用于监控朝鲜而不致损害自身安全利益。通过双边或者三边(含美国)外交妥协,维系中韩关系大局稳定和发展,将两国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也是一项可能的务实方案。(本文首发于多维评论)


from 丁咚 http://dingdong805313676.blog.163.com/blog/static/127222247201672284136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