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28 July 2016

民粹时代

上一篇文章 《为什么抵制日货美货欧货总是不能持续?》谈到经济和政治上的全球化长期来看是个不可阻挡的趋势。但若只看近期,全球化的脚步可谓严重受挫,重大事件包括英国公投脱欧,欧洲极端穆斯林恐袭,美国排外潮等。

这些事起因各异,但严肃媒体描述背景时,均使用一个高频词“民粹”。民粹(populism),英文词根上有大众、平民之义,有时呈贬义有时未必。但中国时评圈里提到民粹,通常指大众、平民参与政治时的固有弱点,亦有激进评论者把它当“暴民”、“愚民”理解,贬义明显。
英国公投脱欧后,中文网上有无数评论感叹说,这是民粹的胜利,不是民主。有读者来信询问我怎么看待。我觉得这些评论的问题在于,民粹的反义词应该是“精英”,民主则是”专制“的反义词。民主下有民粹,专制下也有民粹。英国公投脱离欧盟,议题经媒体与公众两年来充分讨论,流程依法进行,无大规模舞弊,这当然是民主。你可以说这是“民粹民主”,但不能说不满意这个结果,就不民主了。公投51%留欧就是民主,49%留欧就不是?这说不通。
我对强化类似误解有责任。比如脱欧公投后,发了点段子又贴图说,英国人公投后第二天,搜索最多的五个短句中有“什么是欧盟”,大家觉得“哇居然啥都不知道就投啦,真是愚民”。其实这些短句仅是与“欧盟“一词相关搜索中最热门的,顶多几千人在搜。至于公投出结果后一些人后悔,从事后民调看,脱欧者有7%后悔,留欧者有4%后悔。即便重投,留欧方依然少几十万人。
脱欧者心态复杂,有不赞成欧盟经济举措的,有反对移民的(大量抢工作的波兰移民与某些来吃福利的老年移民导致英国原住民不满),有怀抱孤立主义传统的,也有随波逐流的。很多诉求基于切身体验,不能说不合理。尽管这些经验均归个人,但统计后就是民意。
中文网上对公投的批评诸如“不该让群众参与复杂政治事务”,“一人一票容易被操纵”,“一个政治系教授是一票,一个扫大街的也是一票,合适吗”等等。这些说法可总结为“精英政治”思维。此处“精英”一词,指有能力准确了解政治决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有足够执行力来影响决策的人。政治精英并不见得一定地位高、赚钱多、学历出色,反之亦然。这种思潮,在卡梅伦因公投留欧失败宣布辞去首相后,达到顶峰。中国人很难理解这位政绩出色的首相为何辞职,只能解释为“这届英国人民不行”。特别是在此前一个月,Deepmind公司开发的AlphaGo战胜李世石,英国以其人工智能上的高水准震动全中国之后,这种反差尤为强烈。
精英们很难意识到精英政治自身的缺陷。精英们的生活距离大众较远,难以真切体会到底层的痛苦。一个吃特供的官太太会以为大虾只要8分钱一斤,出入都有警车开道的领导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城里会堵车。英国伦敦市长选举,身为巴士司机之子的穆斯林律师萨迪克击败名校富二代扎克胜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媒体突击质询两人交通改革措施时,问从A到B应该怎么转地铁,富二代答不出,而他却了如指掌,自然更得公众信任。
其次,精英利益与选民并不一致。中国很多时评人,喜爱那种精英议政,没有社会动荡,没有暴力,没有罢工之类的无谓消耗,一群人在会议室就把矛盾解决了。但这类场景过于理想,因为精英们有自己的利益,距离选民越远,自身利益占决策比重越大。试想假如美国采用这么一套制度:国会议员并非直选,而是由州议员选举,州议员由县议员选举,县议员由镇议员选举,镇议员由镇上的选民选出。你觉得国会山里讨论的政策还剩多少民意?一成都不会有。
再者,某种制度下产生的精英,通常是这套制度的受益者,受自身利益影响,从而难有根本性地变革。此时就需要引入平民政治,比如大众舆论、公投等,从下往上改变。与欧盟相关的决策,多涉及让渡部分立法权和财权等国家最重要的权力,往往均诉诸公投,所以近年来欧洲的公投大幅增加。至于国家之下一级的行政单位(例如州和省),举行公投更是常见之极。
不过,精英政治的支持者,对于民粹政治的批评,也很到位。

1.信息污染

选民无知并不可怕,因为无知只会导致跟投或随机投票,不影响最终结果。怕的是在并不有效了解复杂政治议题的情况下,被舆论特别是煽动仇恨的谣言所操纵。这几年由于网络媒体蓬勃发展,信息传播碎片化极端化,加上全球化导致现实中矛盾频发,这种现象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显得严重。
相比传统媒体,新生的自媒体崛起更快,短期变现压力更高,对信息的质量要求更差。却又在短短几年里占据了舆论市场很大一块份额,严重污染了信息,大大降低了决策质量,因为正确的决策需要准确的信息。新闻受众因为不适应新媒体时代,出现了大量病症。这些内容留到本博下一篇谈。

2.因果关系

底层公众知识匮乏,往往难以清晰意识到某些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全球化导致发达国家底层工人失业或工资长期不涨,贫富差距加大。这群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反全球化,最现实的诉求就是反移民和贸易保护。然而,通常路径是这样的:先把怒火撒向非法移民,非法移民搞掂了,发现问题没解决,再闹合法移民,合法移民也赶走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此时会再搞贸易壁垒,最终发现境遇越来越差,什么都不改变,于是都老实了。
因为全球化时代,你能阻挡人员流动,甚至可以阻碍商品流动,但你完全无法遏制资本流动,无论是反移民还是贸易保护,要么不成功,要么成功之后资本集体出走,转一圈底层受害更重了。
在民粹肆虐的拉美,委内瑞拉是近期的翘楚。因为贫富差距大,公众将怒火烧向资本家,选上查韦斯搞强制国有化,工厂商店纷纷关门,物价高企货币贬值。于是政府开始控制价格,很快物品开始短缺,排队也买不到面包。群众开始翻垃圾和抢劫。最后发现不行,还是得换总统,又回到原点。一个石油国被折腾得不成样子。这些举措和吸毒类似,有快感,但不解决问题。见识敏锐的人,看见“强制国有化”,就可以预言后面几步并作出应对(通常是撤出投资)。

3.现实与口号

公众很难意识到现实中很多不如意,往往是由于当前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制度所致,需要精巧的制度设计来改变。他们经常会将问题归结为政客重视不够,意愿不强。这种需求催生了“选举语言”。说大话,会煽动,鼓吹各种互相矛盾的举措,擅长给政敌拆台的候选人,在新媒体民粹时代会得到更大的助力。
黑镜第二季里有一部片子叫《The Waldo Moment》,一个脱口秀演员通过说俏皮话与熟练使用煽动语言,成为公众中的明星。他的制作人因政治因素鼓励其参选,目标是羞辱保守党候选人摩尔。他对公共事务一无所知,却靠着自己的嘴皮子绝活大受公众欢迎,热度越来越高,成为全球偶像,他的负罪感随之越来越强,最后砸掉了自己卡通形象演说的屏幕。这是描述民粹政治的一部巅峰之作。

4.标签化、情绪化

标签化:黑人是抢劫犯,墨西哥人是强奸犯,印度人搞移民诈骗,华人偷税装穷吃福利,犹太人贪婪,白人是种族主义者。

情绪化:一个叙利亚难民死在海滩上,媒体大力炒作——集体欢迎难民。一个叙利亚难民强奸杀人搞恐怖活动,媒体大力炒作——大规模抗议,马上收紧否则下台,已经收留的也尽快赶走。


这几年,全球化不断深入,新媒体迅猛发展,公众难以适应,类似现象越发明显。“这届人民不行”成为流行语。这种局面需要很长的时间扭转。那怎样才能让自己“行”一点呢?请关注本博后续系列文章。


from 破破的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fc0caa0102wos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