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aturday, 30 April 2016

为什么知识分子会怕出现新一轮的“引蛇出洞”

来源: 
东网
 
4 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对来自知识分子的 意见和批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要热忱欢迎。他认为,知识分子有思想、有主见、有责任,愿意对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一些意见和批评有偏差,甚至 不正确,也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容,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习近平这段话,引起了网上热议。有人支持,有人吹呼,有人质疑,有人反对,有人挖历史。因为这样类似的讲话,在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两次。
凡是历史出现的类似,不是与引蛇出洞有关系,就是与解放思想有关系。
这样的历史事件,一次以悲剧出现,一次以喜剧出现。
喜剧还没有演完,又来了一场举世震动的悲剧。
第一次是在1957年4月30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召集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请他们积极提意见,帮助共产党整风。为消除党外人士的思想顾虑,他 再次代表中国共产党重申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合作原则。随后的事实告诉人们,毛泽东搞的是阳谋,阳谋的目 的是引蛇出洞,于是至少55万名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从此之后绝大部分知识分子再也不敢说话。敢说话的林昭、张志新被枪决。如果说在此之后还有知识分子, 也只是有奴才型的知识分子,这其中,郭沫若就是典型一例。
第二次是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大讨论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必然会出现不同的声音,甚至是政治上反对的声音。邓小平充 满政治自信,对于反对的声音,邓小平的看法是:“一听到群众有一点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要追查所谓‘政治背景’、所谓‘政治谣言’,就要立案, 进行打击压制”的做法,“是软弱的表现,是神经衰弱的表现”。他还说,“群众有气就要出,我们的办法就是使群众有出气的地方,有说话的地方”,“使他们有 意见就能提,有气就能出”。小道消息流传,是对长期没有民主政治的惩罚。他多次强调:“要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通过真理标准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但是,好景不长,之后又出现了1983年的反精神污染,1986年的反资产阶级自由化,1989年的学潮,学潮之后知识分子沉寂了一段时间,到了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才有所好转。上个世纪末的时候,知识分子又一次活跃起来,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自由主义开始浮出水面,并通过互联网获 得了强大的生命力。互联网的思想启蒙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之时出现了反普世价值的浪潮之后,自由主义和思想启蒙的 高潮才有所消退。自此之后,自由主义和思想启蒙又借着微博行进到2012年才逐步停滞不前。
2012年之后,网络管制越来越严格,但知识分子对管治不满的程度逐渐上升。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受到权力嘲弄,有些知识分子已经不能或者不敢在博客 和微博发声。因为在发声之后轻者被删贴封号,在线下约谈甚至恐吓,重者则被抓。尤其是任志强微博被封之后,知识分子普遍具有了一种恐惧感,对公共权力已经 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习近平关于知识分子谈话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重申邓小平的“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是邓小平思想的简单重复,而是具有了新的内容,具有针对性。他认为,只要是善意 的批评,只要是出发点是好的,那就允许知识分子批评。问题在于,何谓善意的批评?批评有善恶吗?何谓出发点是好的?在何地出发?善意和出发点好的标准是什 么,由谁来定,由谁来实施,这都是极为现实的问题。
其实,如果彻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的言论自由条款,善意和出发点都不重要。
何况善意和出发点都是以动机决定是非,以立场决定是非,以阶级立场决定是非,甚至是站队决定是非。这样做的主观随意性太大,极其不稳定。如果没有宪 法保障言论自由,说得越好,也没有毛泽东说得好。毛泽东说得最好的时候,恰恰是搞“引蛇出洞”的时候。现在这样讲,很容易让人联想新一轮反右的“引蛇出 洞”。这个不但知识分子怕,所有国人都怕。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605/%E4%B8%BA%E4%BB%80%E4%B9%88%E7%9F%A5%E8%AF%86%E5%88%86%E5%AD%90%E4%BC%9A%E6%80%95%E5%87%BA%E7%8E%B0%E6%96%B0%E4%B8%80%E8%BD%AE%E7%9A%84%E2%80%9C%E5%BC%95%E8%9B%87%E5%87%BA%E6%B4%9E%E2%80%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