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1 April 2016

觀察:一名女童走了以後 不平靜的台灣

吳曉沛
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3月28日上午,兇嫌王景玉於台北市內湖區隨機砍殺一名四歲劉姓女童,持刀猛烈攻擊其頸部,使女童當場身首異處身亡。王嫌隨即遭附近民眾合力制伏,而後也被警方帶至派出所偵訊。目前,王嫌遭檢方以殺人罪聲請羈押禁見,經法官裁定收押於台北看守所。
這樁突如其來的攻擊事件,在台灣社會引起軒然大波,也獲得媒體高度關注,相關新聞不斷在各新聞媒介上大量播放及刊登。同時,許多政治人物、藝人、意見領袖、企業家等,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引發更多熱烈討論。
然而,就在隔天中午,雙北市又傳發生兩起隨機攻擊事件。
隔日再傳兩起攻擊
首先是台北市的新北投捷運站,一名詹姓男子於29日中午以預藏的牛排刀攻擊正在列車上執行巡邏勤務的黃姓捷運警察,詹嫌當場被他人制伏,多處受傷的黃姓員警則送醫救治,暫無生命危險。
警方初步了解,詹嫌表示犯案原因是針對警察、討厭警察,詳細情形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下午一時許,新北市樹林區則發生遊姓男子持鐵鋸砍殺清潔隊黃姓包商頸部的事件。當時黃姓包商正在進行消毒工作,不料突然被遊嫌攻擊,左手受傷嚴重。遊嫌於犯案後立即逃離現場,但被其他清潔隊員追上後制伏。
據了解,遊嫌疑似患有憂鬱症,供稱犯案動機因為「蟑螂也是生命」。
群情激憤下的插曲
這一周以來,「隨機殺人」的陰影徘徊不散,民眾情緒高漲,對於公共安全更是不敢輕忽。但此兩案是否是內湖女童案的模仿效應所導致,仍不能輕易下定論。
同時,28日受害的女童母親也透過聲明一再表示,不要藉此來討論支持或廢除死刑,也呼籲社會大眾放下負面情緒,並避免不正確的訊息以訛傳訛。
然而,3月31日晚間,台南市永康區蘇姓12歲女童遭母親男友挾持,要求與其母復合,被割傷左頸後送醫,兇嫌則逃逸中。由於該案在網路上迅速傳開「又有女童遭割喉」,且疑似被誤傳為隨機殺人事件,竟引來數百名民眾包圍警局,揚言要來教訓嫌犯,在警方澄清後仍不肯離去。
精神病友成焦點
由於以上三起隨機殺人事件,皆傳聞兇嫌曾有精神病史紀錄、或疑似患有精神疾病,讓台灣社會對精神病友的存在、保護或管制開啟激辯。
因應輿論,衛服部擬修正精神衛生法,除了鬆綁精神病患強制就醫的門檻外,更欲擴大範圍,將毒癮、酒癮及意圖自殺者計畫納入強制就醫對象。衛服部更表示,修法通過後,會協同警消,加強執行對毒癮、酒癮與意圖自殺者的關注。
接連兩日發生重大命案及攻擊事件,也讓台北市長柯文哲呼籲社會要保持理性,讓事件回歸正常軌道處理,並表示整個社會安全防衛網要重新檢討。
《新頭殼》報導,31日上午,台北市社會局長徐立民於受訪時指出,未來鄰里內行為怪異且未確診為精神疾病者,或可比照過去處理遊民的經驗,將其協助送醫。他表示,目前由於受《精神衛生法》規定,未達自傷傷人的程度,社工不得將其強制送醫,因此在執行上有許多困難,希望將來能結合社工、鄰里長及醫療系統等,必要時也跟警政單位合作。
另一方面,31日下午,台北市府人員及警方進入台北市政治大學,將一名綽號「搖搖哥」、長年在政大校園徘徊的精神病友丁姓男子強制綁上擔架就醫,原因是主管機關經「醫療評估」,認為丁先生有「傷人或自傷之虞」。
然而,許多政大師生跳出來表示能作證「搖搖哥」從未自傷或傷人,沒有危險性,北市府的做法令人質疑。同時,也有許多學者及媒體分析,若持續強化精神病患與重大命案的關聯性,恐造成社會氛圍更對立,亦無助於安撫民眾的恐懼。
從幾年前的台南遊樂場男童割喉案、北投小學女童命案、鄭捷捷運殺人案等,台灣社會對隨機殺人事件致使的不安、恐懼及擔憂持續累積,如何因應處理,也會是新政府的最大挑戰之一。

(責編:蕭爾)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indepth/2016/04/160401_taiwan_random_knife_att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