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23 March 2016

RFA - 【梁京評論】中國經濟為什麼不容易崩盤

上周,中國經濟的前景再次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原因之一就是《經濟學人》雜志的智庫把中國經濟可能會硬著陸列為全球十大風險的第一位。盡管如此,美國和中國股票市場似乎對此沒什麼反應,該漲還是漲,與今年年初股市對中國經濟壞消息的反應,形成鮮明對照。換句話說,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的前景雖然不樂觀,但也不那麼悲觀了,至少沒有前一段時間那麼恐慌。

這是否意味著《經濟學人》智庫關於中國經濟可能硬著陸的警告有點言過其實呢?我沒有看到這份研究報告,不知道他們如何定義中國經濟硬著陸。不過,如果按照中國官方自己過去對經濟硬著陸的理解,也就是經濟增長率遠低於百分之八或者遠低於調整後的百分之六,中國經濟硬著陸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現在,無論是中國專家還是外國專家,真正相信中國經濟增長官方數字的人可以說基本沒有。多數人都不願公開捅破這層窗戶紙,一方面是想給中國官方留點面子,另外,包括中國官方自己在內,誰也無法說清楚中國真實的GDP到底是多少。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真正關心的一個實質性問題,就是中國經濟會不會全面崩盤,以致引起全面的社會動亂和政治危機?而現在的主流判斷是不會。那麼,這個判斷是不是有說得過去的理由呢?我認為是有的,雖然我的理由與中國官方公開宣稱的理由並不一樣。官方宣稱的主要理由就是中國政府不僅有能力控制債務增長,而且有能力改革,有能力維持相當高速的增長。但現在發生的許多事情恰恰表明,經濟形勢還在惡化,而中國的經濟決策者還沒有找到走出困境的辦法。最近發生的一線城市房價惡性上漲,黑龍江煤礦工人的大規模抗議,就是明證。

其實,最能說明經濟形勢非常嚴峻的就是習近平不得不對來自各方面的批評作出重大調整。可以想像,他如果對中國經濟真像官方說的那麼樂觀,就不大可能作出這樣的轉變。

那麼,中國經濟為什麼不容易壞到全面崩盤的地步呢?我以為最根本的原因是時代變了,人類的相互依存,尤其是大國之間的相互依存發展到了空前的程度,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從自己和全球利益出發,不僅不希望中國經濟崩盤,而且有相當能力與中國協調經濟決策。2008年溫家寶的4萬億決策至今被人詬病,但溫家寶並不後悔,因為他的這個決策有美國支持,有可能真的救了美國經濟,或者說救了資本主義。

沒有這個歷史性的外部因素,美國,特別是中國當權者作出損人不利己的選擇的可能性都會大大增加。這個基本事實是許多中國人不能、也不願意理解的。他們不能理解的一個原因,就是不懂得奧巴馬強調的這個道理:美國人固然不高興看到一個比他們強大的中國,但更不願看到一個動亂的中國。試想一下,如果中國成為另一個敘利亞,世界會是什麼樣?

在這個大勢下,一些人認為,中國最大的前景就是拉美化。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無論從人口和經濟規模還是從文化傳統來對比,中國與拉美的差異都很大。因此,我更傾向於相信,中國經濟的低迷會持續相當一個時期,不僅如此,中國經濟會拖住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我們已經越來越清楚地看到,中國經濟已經深刻地影響到了美國的政策選擇,今天誰也沒有完全自主的貨幣政策。

這樣一個持續低迷或增長緩慢的經濟當然意味著發生各種各樣的危機和動蕩,但也正因如此,一個危機重重,難以暴富的經濟會促使各國的政治和知識精英放棄浮躁,反思各種過時的意識形態和理論,想像和建構一個新的世界秩序。


from RFA http://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com-03222016071857.html?encoding=tradi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