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4 February 2016

美軍艦駛進西沙的政治思量

美艦進西沙 牽動越朝台(旅美歷史學者 黎蝸藤)

1月30日,美國宣佈美軍戰艦威爾伯號(USS Curti Wilbur)在日前駛進西沙群島最西南角的中建島(Triton Island)12海里內,以領海“無害通過權”為理由,在南海進行了第二次“自由航行計劃”(FON)。

美國第一次南海自由航行計劃在美國國內受到不少非議。原因是那次航行的法律意圖不清晰,根據之前的宣傳理應是一次宣示不承認人工島領海資格的行動,最後卻演變為“領海中無害通過”。在重量級參議員麥凱恩的追問下,國防部長哈特在1月才解畫,當時在渚碧礁附近“無害通過”是因為渚碧礁這個低潮高地還在另一個可能擁有領海資格的島礁的12海里內,故根據國際法也可能有資格用於確定領海基線。

美國法律界對此自然是不滿意的。但自由航行計劃既有法律上的考慮,也有政治上的考慮。筆者以前也論述過,美國未必會一次過完成這種宣示,而可能採用逐步升級的方式。通過這種步步推進的模式,讓中國接受國際準則。事實上,上一次行動之後,中國同意遵守《海上意外相遇規則》並實行中美雙方演練(11月7日),為以後可能出現的類似“無暇號事件”的衝突劃定了規則,原則上解決了專屬經濟區內航海自由的問題。美國已經取得階段性的成果。

這次在西沙的行動,政治意味更為濃厚。西沙的法律爭議有幾個方面:首先是主權問題,中國(大陸和台灣)與越南都對西沙提出主權要求;其次,中國在西沙劃出直線領海基線,不符合國際法的規定。最後,美國根據國際法所主張的領海“無害通過”原則還沒有得到中國的承認。最後一點是這次行動的目標(目前不清楚戰艦的具體路綫,未知有否挑戰直綫基綫),但如果僅為此,並沒有必要把戰場放在西沙。

因此,西沙行動的政治考慮比法律考慮要更重要。美國可能出於三方面的考慮。

首先,拉攏越南。越南在最近的十二大中出現了令西方意外的結果。之前呼聲甚高的“親美派”阮晉勇全退,反而年老的“親中派”阮仲富留任總書記。越南被視為在南海抗衡中國最重要的力量,在TPP中也是重要的一環(取代中國的新工廠),因此美國對越南能否繼續原先的路線極為關心。中越最重要的矛盾是南海諸島。在國際上,南沙爭議是焦點,但對越南來說,西沙爭議可能更重要。越南對西沙的歷史性主權證據比南沙充足,關係也更為密切,故西沙被中國奪去更為“肉痛”。這個主權問題因為中國長期對西沙的控制而被國際嚴重忽視了。現在美國戰艦航行後,強調事先沒有通知“中國、台灣和越南”,把越南是西沙的主權爭議國宣示於世。越南對此自然不會不滿意。

其次,在朝核問題上增加壓力或者報復。除南海之外,美國目前最頭痛的問題可謂朝核問題。美國一直認為中國對朝鮮的援助是朝鮮能頂住國際制裁發展核武器的最重要原因,也一直認為只有中國才能實質性地影響朝鮮。克里訪華,本來希望推動中國進一步制裁朝鮮,可惜即便會議超時仍無法達成共識,甚至有傳言,克里和習近平會晤“氣氛極差”。在克里訪華無功而返之後,美國高調宣佈在西沙的航行,可能是對華增強壓力和報復的方式。

最後但不是最不重要,美國此舉也有拉攏台灣,抵消馬英九到太平島的影響。美國把台灣與中越並列為對西沙的爭議方,這在正式的文稿中不常見。台灣現在大概不會再去爭西沙的主權,但這種把台灣和中國並列的措辭,對爭取國際地位的熱情日益增高的台灣人民來說,無疑是一種鼓勵。



link

from 黎蝸藤的歷史博客 http://dddnibelungen.blogspot.com/2016/02/blog-post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