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26 August 2015

練乙錚 - 軍演前夕金仔攞着數 抗日爭功中共益台獨

2015年8月27日

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北京作好準備大事慶祝,戲肉是軍演,據說陣容強大前所未見,擺出來的硬件大部分更是首次亮相,極富震懾力。然而,時運不濟,8.15前夕,天津發生大災難,搜救工作未完結,經濟又出大問題,股市崩盤,滬指跌破3000點心理關口,人民幣也搖搖欲墜。

民眾人心惶惶,好在可以借反日發洩發洩。不過,北京為之付出的代價也真不少。在台灣,中共的「抗日中流砥柱」論,惹毛了部分藍營元老,連最重視兩岸關係和諧的馬英九也憤憤不平。此外,國共爭功,綠營乘勢提出「抗日不關台灣事」的說法,挑戰國民黨「外來政權」的大中華歷史觀。國際上,還有……

北韓乘機攞着數!

北京閱兵的準備工夫密鑼緊鼓之際,北韓在朝鮮半島挑起事端,導致兩韓短暫開火,雙方先後宣布進入「準戰時狀態」,情況很嚇人。不過,北韓這次變臉奇快,上談判桌不鬧彆扭,而且沒兩天工夫就破怒為笑,還為己方埋地雷炸傷南韓士兵向對方道歉,完全順攤。毫無疑問,北京為此又賠上一大筆。這是筆者的「陰謀論」。何也?

金仔蠢不蠢很難說,不過,得三代真傳,抓時機從靠山撈好處的本事爐火純青。這次他眼見中國領導人為了慶祝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大事鋪張搞軍演,觀禮請帖發到全世界,西方大國反應未見熱烈,卻偏偏遇上大陸社會經濟出問題,天津危化爆,股滙齊瀉,影響所及,怨聲遍全球,於是覺得有機可乘,趁勢在「38線」發難!

很明顯,若事態擴大而北京袖手旁觀,南韓總統朴槿惠絕對不會願意與北韓領導人在北京同台看閱兵。買少見少,沒有南韓,「反日閱兵統一戰線」成何體統?北京一急,自然鬆手,重金買怕,金仔於是得其所哉。見「危機」消退,青瓦台欣然宣布朴總統會到北京看軍演,不忌與宿敵同台。三方皆歡喜,大家看金仔「無事生金」的本事高強不高強?

大陸剽竊抗日功績國民黨反彈

中共偏離馬列,變身極端民族主義者,自然不可以再效法毛主席一再感謝日本侵華讓共產黨唾手得天下,而必須篡改歷史事實,把自己說成是抗日英烈。這次70周年慶典的籌備工作,幾年前已經開始,而且一早便以「中流砥柱」四個字為自己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角色「定調」。誰知道,調子這麼一定,就惹惱了國民黨統派中的反日系,包括曾經參加過1938年的廣州戰役、1939年10月的皖南戰役及其後的中國派印度遠征軍、後任台灣中華民國國防部長及行政院長的郝柏村,以及現任總統馬英九。

郝柏村今年7月接受BBC訪問,公開批評中共,稱其自命「中流砥柱」及其後提出的「兩黨共同領導抗日」的說法「不公道」:「毫無疑問,正面戰場是決定性的,敵後戰場只是補助性的;從比例上說,正面戰場95%,敵後戰場5%。」馬英九則更在今年「七七事變」紀念特展上指摘中共:「八年抗戰,中共有參與,可是參與的比例卻是非常的有限。最近看到一些大陸的報道,又再強調抗戰是由中共所領導,這點我們沒有辦法接受。」【註1】最近,大陸拍的一部政治宣傳片《開羅宣言》的海報,竟硬生生把當時(1943年)代表中國出席中、美、英三國元首會議的蔣介石的頭像換成了大大個的「毛澤東玉照」,馬英九就更冒火,指斥那是「大笑話」。

事實上,在台灣的國民黨及其支持者,除了像連戰家族等少數「搵銀統派」至今在此問題上裝聾作啞之外,都十分不齒中共剽竊抗日功績的劣行;中共的做法,無疑增加統派民眾對中共的戒心,不利以後的統戰。儘管如此,中共卻不得不在大陸民眾面前吹噓自己的「抗日功績」,因為如果大陸人知道抗日主要功勞是國民黨的話,便會產生疑問:「為何如此一個為民族立大功的政黨,你要把它當成敵人打垮?」如果答案是「國民黨腐敗、專制、與民爭利」的話,大陸人更會反問:「那你共產黨幾十年來不是更腐敗、更專制、更與民爭利嗎?」可見,抗戰時期中共的角色是她今天的死穴,不得不用謊言掩蓋。

當年中共躲在敵後安全角落裏坐大,把保衞960萬平方公里土地、5億人口的任務推給國民黨,今天卻煞有介事裝模作樣與日本「爭奪」總面積區區7平方公里的幾個無人小島,如此「寸土不讓」,好愛國耶!

兩種台灣史觀:大中華 v 多元開放

大凡一個主要由多民族或移民組成、經歷過不同宗主國統治的地方,民眾當中的國族身份認同都非常複雜,一時的統治者若試圖用政權力量抬舉某種「主流」身份、抑制其他認同的話,往往會形成衝突,甚或產生悲劇,特別是如果「主流」身份並未為當地大多數人接受,而統治者的手段十分粗暴。今天中國的西藏,滿足這裏說的所有4個條件,所以問題特別大,以致習近平月前在西藏「自治」50周年的有關活動裏提出「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口號【註2】。沒想到這句口號反令中共露兩點,十分難看:建國60餘年,邊未治;邊上至今不穩的,除了西藏,還有別處,而且可能更麻煩,所以不作第一優先處理。

其實,邊上未穩,何止中共的60餘年?西藏於元朝併入中華帝國版圖(這裏不議論元帝國是否中華帝國的一個時段);其後經歷大明、大清、民國和中共合共700餘年的外來政權專制統治,都未得「穩」,更難言「治」【註3】。

台灣的情況,與西藏有相似之處,同樣是受多個外來政權統治,包括南明鄭氏、荷蘭、大清、日本、國民黨,後者是大中華的一個現代分支。人口則由不同梯次的移民構成,400年來,血緣已經相當複雜;筆者的幾個台灣朋友,身上都含部分原住民或日本人基因。嚴格而言,漢族有效統治台灣,是從1945年才開始的;這是因為南明鄭氏政權短不堪言,鄭成功的生母更是日本人;而滿清割讓台灣之後,政權由日本輪替,直至二戰結束。

日本人統治台灣,是把台灣併入自己的版圖,成為日本的一部分,不是像英國以「殖民地」的名和實管治香港那樣;而那段日治時間,長達50年(1895-1945)。分屬大中華分支的國民黨統治台灣,亦是和日本一樣,把台灣當成是本國國土的一部分,時間也同樣是50年——從1945至2015的70年,減去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李登輝和陳水扁各統治的10年,70-2 × 10 = 50。所以,台灣本土派堅持台灣的多元歷史觀,不能接受大中華正統史觀,是有其深刻背景原因的。可以說,台灣人認同大中華的歷史理由,並不比認同大和文化強。如果從歷史的時序、以先入為主的觀點看,台灣的人最應認同「原住民國」,然後依次是大清、大和,最後才是大中華。若說台灣人背棄大清、歸附大和是一種背叛,那麼歸附大中華,同樣可說是一種背叛。

我們在香港,幾代人讀的歷史、接受的史觀,都是大中華歷史、漢本位史觀;從內視的角度看,這沒有問題(香港本土派也許不同意筆者這個說法),但從香港外視台灣,就會失真、偏頗,結果是同情國民黨的多,明白當地本土派的少,甚至完全不能接受;對台灣的態度,跟大陸人很相似。例如,對一些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台灣人,香港的人多視之為數典忘祖,甚或罵作漢奸賣國賊。這種立場觀點,與昨天《明報》刊登的一篇在台大陸留學生楊森(不是香港民主黨的那位)寫的批評李登輝的文章的立場觀點很吻合【註4】。

此外,我們對台灣近年的歷史教科書爭議、政權性質、兩岸關係爭議(例如有沒有「九二共識」)等等,看法也是未盡客觀中立。而最新的爭議,就是台灣與抗日戰爭的關係問題。

本土派台灣二戰史觀抬頭

國民黨內主流派及其支持者的看法邏輯是:中國舉國抗日,台灣既然自古就是中國領土,所以台灣也是抗日力量的一部分,所以紀念抗戰勝利,台灣有份而且應該。台灣本土派的觀點卻是基於當時的事實:台灣自1895年從大清版圖割讓出去,變成日本領土,中國抗日,台灣是日本的一部分,自然不會抗日,因此也沒有什麼理由紀念抗戰勝利【註5】。

持後一種觀點的最佳代表就是李登輝。本月,他在一份日本雜誌上發表文章,也是從講事實開始,這樣說:

「我曾是帝國陸軍的士兵。自舊制台北高校升學至京都帝國大學,然後在大學時志願進入陸軍,被分配到高射炮部隊。我所經歷過的是大戰末期熾烈的戰鬥。1945年3月10日,在東京大空襲之際,部隊的小隊長戰死了。由我代理指揮。那次因燒夷彈的碎片劃過鼻子而負傷了。1945年8月15日,身為一名高射炮部隊見習士官,我在名古屋迎來了終戰。我也聽了玉音放送(玉音放送,指的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放送協會播送的「昭和天皇終戰詔書」)。

「直至70年前為止,日本和台灣原本就曾經『同為一國』。因為曾『同為一國』,故不存在有台灣與日本打仗(抗日)這樣的事實。我志願進入陸軍,而我的兄長李登欽則志願進入了海軍。當時我們兄弟倆無疑地是以作為『日本人』,為了祖國而戰的。」

為此,李登輝遭國民黨統派及其支持者強烈撻伐;他卻認為那番話不過是說出事實【註6】。

其實,在台灣,由於幾十年來都由國民黨統治,大中華意識長期壟斷思想界,本土史觀難以抬頭,情況跟香港不差很遠。文革之後,中共為了管治需要,從馬列毛的國際共產主義走上極端民族主義路線,歷史上卻沒有為民族立過什麼大功,毫無說服力,於是只得從國民黨那裏剽竊抗日功績。國民黨馬英九、郝柏村等人遂發動批評反擊,卻因此興起一個「台灣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無角色」的命題;有關的爭論佔據了媒體空間,讓不少史觀過分單一的台灣人上了一節另類歷史課。中共得罪國民黨統派,又平白讓台獨史觀抬頭,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原來,對待歷史,不老實、必受罰。


【註1】郝柏村於今年7月2日接受BBC訪問,談抗日
戰爭的領導問題: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multimedia/2015/07/150630_vid_hao1;馬英九於今年7月7日呼籲大陸不要任意篡改抗日戰爭的歷史事實: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taiwan-ma-20150707/2851772.html

【註2】見本月26日《大公網》轉載《人民日報》題為〈治國必治邊 治邊先穩藏〉的社論:http://news.takungpao.com/mainland/topnews/2015-08/3145555.html

【註3】明朝未能有效管治西藏。其後,英、俄皆曾染指該地;二十世紀初(1907),英國鞭長莫及,為防範俄羅斯侵蝕其在英屬印度的利益,與俄國簽訂《英俄條約》,雙方同意與西藏保持等距,並同意不挑戰大清繼續當西藏的宗主國,控制其外交。

【註4】《明報》26日刊登在台大陸留學生楊森的文章《無根的中華民國》的鏈是:http://news.mingpao.com/pns/楊森:無根的中華民國/web_tc/article/20150826/s00012/1440525796273

【註5】抗戰時期時從台灣人參加日本軍的數目很大,正史記載的超過8萬,當中還包括神風特攻隊的隊員,死後供奉在東京靖國神社,見https://zh.wikipedia.org/wiki/台籍日本兵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721/244237.htm

【註6】李登輝本月在日本媒體上發表題為〈揭開日台合作的新帷幕〉的文章;中文全譯本的鏈結是: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40419116.A.D9B.html;日文原文鏈結在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9lvYLR5OCjiVGp3MGNySkFFa1k/view?pli=1。這篇文章清晰表達了李登輝的台灣觀點。李的背景非常複雜,他生於1923年,自己承認「22歲之前是日本人」(即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日本人,所以上面引文裏的括號,都是他在日文原文裏就用了的;一些批評他的人籠統地說他自認日本人,並不確切)。後來李兩度參加中共、兩度退出,因為始終無法適應黨內的政治文化。1988年他當上中華民國總統,之後的六七年裏,推動《國統綱領》不遺餘力,一直強調兩岸最終目的就是民主統一(先民主、後統一,跟香港泛民提出的先回歸、後民主不同)。到1995年前後,見中共不停打壓,包括在台海射飛彈,為了保衞台灣的民主,他才逐步走向「兩國論」,並致力把屬於大中華的中華民國化身成為以台灣主體意識為首要內涵的中華民國,觀點逐步接近「台獨」,卻從未用過這個詞。


from Vicsforum - One Man's Forum http://vicsforum.blogspot.com/2015/08/blog-post_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