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28 August 2015

《金融时报》中国在市场和干预之间进退两难

过去通常是美国一打喷嚏,世界其他地区就感冒。现在,美国在扩散经济流感方面遇上了真正的对手。近来,似乎中国一打喷嚏,世界就患上了禽流感。
这不足为奇,因为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目前中国占全球产出的比重达到16%,已跟美国相当。尽管经济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敦促北京方面实施市 场化改革,但一个难以启齿的秘密是,中国恰恰通过相反方式背负起了全球经济。如今,中国经济势头不稳,中国政策制定者正允许市场发挥些许作用,全球投资者 又惊又惧地观望着这一切。在2008年,当世界经济几乎停摆时,正是中国政府的干预——为刺激经济而推出规模极其庞大的政府投资的旧套路——使得全球经济 保持运转。中国对石油、铁矿石和铜的需求,给从南美到非洲的大宗商品生产国带来了繁荣。中国消费需求猛增,让美国汽车公司和台湾芯片制造商得以维持运营。
不过,中国经济却要为此付出代价。中国总债务自2009年开始膨胀,债务对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从130%升高到约280%。中国把投资水平 提高到接近GDP的50%,兴建了并不需要的住宅、写字楼和钢铁厂。中国没有依赖出口,反而允许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甚至当主要对手日本开动印钞机时,中国 也忍住了。自2013年日本旨在重振经济和恢复通胀的“安倍经济学”亮相以来,人民币兑日元已累计升值了近40%。
如今中国正在调整政策,笨拙且没有把握。中国接受了其经济不可能永远保持10%增长率的现实。中国减少了固定资本投资,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跌, 冲击了从巴西到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的经济。最近,在尝试驯服股市未果之后,中国顺从了市场力量。结果股市出现令人恐惧的下滑。中国央行(PBoC)仿佛担 心事情不够有趣,在所有月份中偏偏选中这个月采取行动,要让汇率更多地由市场决定。这引发了一场旋风。“报应的时候到了,”总部位于香港的券商里昂证券 (CLSA)的首席执行官施立宏(Jonathan Slone)说。他这里指的是2009年6000亿美元刺激计划的迟来代价。
源于中国的恐慌感被各种参差不齐的信号放大了。世界不知道中国要做什么。以汇率为例。几乎可以肯定,中国央行的技术官僚们不是在寻求竞争性贬值。相 反,他们想要提高汇率的灵活性,以提高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可能性。我们如何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不是贬 值呢?因为中国后来在一天内动用数百亿美元托住人民币汇率。从中可见,中国政策制定者变得有多手忙脚乱。
为了让市场相信自己寻求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中国央行被迫进行了大规模干预。这是多么离奇啊?
这正是中国整体经济政策情况的缩影。政策制定者发现自己在市场和政府控制之间进退两难。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经济路线图,提出发挥市 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那么,非常清楚了吧?在实践中,政策制定者们令人心惊胆战地在这两者之间迂回。他们推高了股市,结果只能让股市 跌下来。他们抑制了信贷,结果只能再次打开闸门。他们宣布要实施大刀阔斧的国企改革,结果却无所作为。他们这种“我推你拉的”政策让世界摸不清楚中国前进 的方向,不确定中国政策制定者是否像他们总是被吹捧的那样能干。
那么中国将朝哪个方向前进?如果从习近平身上找线索,我们或许会推断出,政府控制将会胜出。中国国家主席根本没给人愿意顺其自然的印象。他表现出全 面的控制欲:控制党,控制媒体,无疑也会控制经济。当到紧要关头时,中国领导人眼中技术官僚们鲁莽地尝试利用市场力量之举,可能会让位于政府干预。如果是 这样,中国政府将采取一切措施稳定局势,并确保实现体面的增速。在短期内,这对世界将是有利的。然而,这或许只是在推迟清算日的到来。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9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