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20 July 2015

部長Twitter談政事

歐洲近日不斷就希臘債務問題召開財長會議及峰會,有人問過我:為何歐洲政客會在Twitter作出重要宣佈?這是一個很好的觀察。

12日至13日的歐元區峰會,未開會前,馬耳他總理在Twitter發表對希債問題的看法,愛沙尼亞總理不用一分鐘就「回推」他,寫到「我同意」;又或者,峰會有協議時,未正式公佈,比利時首相米歇爾(Charles Michel)已急不及待在Twitter打上「Agreement」(據報當時連簽字也未進行),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也是在Twitter正式宣佈峰會達成協議。總之,不少歐洲政客是頗擅長使用Twitter,而且是用在頗正經的事務上,不是普通的「事後感想」。

《華爾街日報》一篇報導Officials From Small Euro Countries Get Bigger Voice on Twitter(須付款閱讀,請自行找原文),便道出部份原因。正如標題所說,一些小國的官員很努力地twe,以求增加在國際(傳媒)的曝光,繼而影響談判過程,要令公眾及其他成員國知道,談判不是希臘和德國、法國說了算。

大家之前有跟開談判過程就知道,這些會議是很長的,而現在傳媒又時興有live blog來跟進重要新聞,如果小國在沒有重要消息時出tweet,傳媒為求令live blog繼續有更新,便會把這個tweet轉推。

當中最明顯的是斯洛伐克財長Peter Kazimir,這個是英文Twitter戶口,看上去他似乎不像經常tweet的人,這個戶口頗明顯是用來影響國際輿論。尤其,斯洛伐克上一屆政府正是因為同意援助希臘而遭不信任動議通過來趕下台,因此,斯洛伐克有很大誘因要影響談判。

另外,希臘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分別有希臘文和英文的Twitter戶口,英文那個很明顯是用來影響國際輿論,希望動員全球左翼大團結支持他/希臘。即使歐盟執委會容克(Jean-Claude Juncker)也試過與齊普拉斯打社交網絡輿論戰,他公開發放債權人(公投前)最後方案建議全文,便是在Twitter寫上「為了資訊透明度」,然後附上該文件的鏈結。

不過,上述說法只是目前泛歐政圈使用Twitter的一小部份。歐洲政壇本身都有不少政客真的是自己擅於/喜歡使用社交媒體,他們也很樂意使用,來「分享」一下工作情況。現役歐洲政客中,最著名的要數之前先後出任過外長、歐洲事務部長和總理的芬蘭財長斯圖布(Alexander Stubb),他被形容為目前希債談判中的「首席社交媒體官」,他最喜歡一面開會一面tweet會議情況(當然不是一小時有幾個tweet的那種,可能是整個會議期間有幾個tweet)。又或者,希臘前財長V教授上任前已是知名博客,習慣了在網上發佈訊息和看法,他辭職也是最先在網誌宣佈。

值得注意的是,擅用社交媒體的政客,大多來自小國,人口最多也只是約1000萬。例如你很少看到德國或法國政客會如此高度利用Twitter來進行重要訊息發佈。可能是因為小國,例如芬蘭約500萬人,較容易與選民用這種方式溝通,政客習慣了,於是在泛歐的外交場合中也這樣使用社交媒體。而且,他們要有寫開「大眾」文章的習慣。V教授的網誌其實類似可刊登在報刊的專欄文章,不算難懂,而斯圖布從政前亦是靠寫報刊專欄而在國內人氣高企的。

斯圖布並不是唯一一個開會期間tweet的官員,例如米歇爾在峰會末段tweet個「Agreement」已是一例,又或者不知為何,馬耳他總理,以及塞浦路斯總統的發言人,在峰會期間不斷tweet「峰會休會了」和「峰會復會了」。但這是有問題的,因為會議是閉門的,一面開會一面「實時報導」會議情況,好像在洩密。根據《華日》的報導,歐盟有一個國家的領袖曾要求禁止開會期間在社交網站發貼,甚至建議會議場地裝置干擾連接網絡的設施,但其他全部領袖都沒有理會,不了了之。


from 歐洲動態 http://europechinese.blogspot.com/2015/07/twitt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