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26 June 2015

王力雄:张荫棠与赵尔丰

中国政府对清驻藏大臣的表述。(见2013年在拉萨建的“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

张荫棠与赵尔丰

文/王力雄

清政府对西藏实行新政,有两位代表人物。文的是张荫棠,武的是赵尔丰。

张荫棠图片见2013年在拉萨建的“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
张荫棠曾任清政府的外交官,两次中国与英国谈判藏事条约,他皆是中方主要代表。1906年到1908年,他被派到西藏整顿藏务。朝廷曾要给他驻藏帮办大臣之职,张荫棠知道驻藏大臣在藏人中失去威信,宁愿以钦差大臣身份履职。他进藏后,清除时弊,整肃吏治,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使他在藏人心目中树立威信──拉萨有一种“张大人花”,据说就是藏人给他当年带进西藏的花起的名字。

张荫棠的治藏思想和措施,用他自己的话概括是“惟整顿西藏非收政权不可,欲收政权非用兵力不可”。他上奏朝廷的“治藏十九条”,直到中共治藏仍有诸多继承。张在西藏时间较短,却为中国在新国际形势下对西藏确立主权形成政策基础。继张荫棠之后主持藏务的驻藏大臣联豫,则在张荫棠筹划和倡导的基础上具体实施收取西藏政权的政策。

张荫棠和联豫在藏期间,正值十三世达赖喇嘛为躲避英军入侵,连续五年流亡在外,造成藏人群龙无首,为中国收取西藏政权提供了有利时机。他们借机清除西藏官员中的亲英派人士,重新任命噶伦等官员,改革政权体制和设立新的政府机构。联豫力主由驻藏大臣直接管理全藏政事,将全藏政权收至驻藏大臣衙门系统,不再通过噶厦政府。那时甚至有把西藏改为中国一个行省,彻底结束藏人治藏局面的主张。只是西藏实在过于遥远,无法派进足够执政官员而停留于议论。

与之同时在康区办理藏事的赵尔丰,却以“改土归流”实现了收取政权。“康”是藏地三大地理区域之一,包括今天西藏东部、四川西部以及云南西北一角。历史上康区主要由当地世袭土司统治,个别地区间或由拉萨派官管理。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康区随拉萨对北京的离心倾向增加也陷入多事之秋,暴动此起彼伏,攻击清朝官员和西方传教士,烧毁天主教堂,连在巴塘主持屯垦的驻藏帮办大臣凤全也被杀死。赵尔丰奉命带兵出征平定,从此开始了他对康区藏事的经营。

藏人称为“赵屠夫”的赵尔丰。
赵尔丰在被任命为川滇边务大臣后,便开始实行“改土归流”。所谓改土归流,就是把当地世袭的土司和头人,换成由清政府任命的、可以随时流动的外来满汉官员,消除土司割据的政体,纳入与中国内地一致的州县制政权体系。赵尔丰对康区采用暴烈手段,杀人无数,废除了明正、德格、巴塘、理塘为首的大小土司和昌都、乍丫等活佛的政治地位,驱逐了拉萨派在康区的官员。改土归流进一步激发康区各地土司的反抗。赵尔丰治理川边六年,南征北战,几乎总是不停地打仗。赵尔丰征服和改流的地区约计东西三千余里,南北四千余里,设府、所、州、县三十余处,为后来民国时建立西康省奠定了基础。

清末对西藏推行的新政,一定程度上起到对西藏输入现代化的作用。张荫棠、赵尔丰、联豫等人除了对藏区收权,也在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推行一系列新事物。如平治康川道路,敷设川藏电线,雇比利时工程师架设河口钢桥;开办工厂;创设邮局;选派年轻藏人到内地学习工艺;在拉萨建立商品陈列所供藏人参观;编练新军,办陆军学堂和巡警教练所,设步警和马警维持治安;赵尔丰在康区创办学堂六十多所,亲自为其编写课本;联豫在西藏各地也创办了二十多所新式学堂;还出版发行了藏文白话文报纸,设立译书局、印刷厂等。

但是他们共犯的通病是企图以汉文明改造藏人。张荫棠向西藏百姓灌输孔孟之道的纲常伦理,推行汉文教学,甚至提出“喇嘛娶妻生子的听便,并可充任农工商兵诸业”的主张。赵尔丰不但强迫藏人子弟学汉话,还要求藏人采用汉姓,强令改变风俗,细到要求藏人改变以吐舌头表示尊敬的习惯,规定男女青年在藏袍里面要穿裤子,甚至他认为藏人的天葬风俗不好,也要求改变。

建立主权需要把政权纳入“同构”,但同时应该给予异质的民族文化以特殊宽容,才能达成一种平衡。如果一边收缴政权,一边对西藏社会实行同化政策,便等于把敌对扩展到全体藏人,一定激起藏人的普遍愤恨。而当藏人民众与其上层精英站到一起反抗,收权和同化都会失败,播下的民族仇恨也将长期难以化解。

【转自由亚洲雪域漫谈

from 看不见的西藏~唯色 http://ift.tt/1eLkc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