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29 May 2015

“软件强国”还是网络监控?

来源: 
德国之声
中国计划推进国产软件的发展和应用,以提高数据安全系数。然而这一政策路线引起西方不满,外国信息技术企业未来在中国的业务将面临更多困难。此外,北京当局利用网络空间安全来压缩言论自由空间的做法也引起担忧。
据路透社援引中国官方媒体“中国日报”(China Daily)报道,中国政府正在准备推出一个旨在保护国家机密和数据的数字安全五年计划。该计划可能会给外国信息技术企业在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开展 业务带来更多挑战,因为中国政府机构和企业将被要求选择使用国产的计算机软件。
据《中国日报》援引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报道,该五年计划将聚焦于提高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所使用的软件安全系数。但他没有进一步提供相关的细节信息。路透社记者也未能联系到陈伟进行置评。
在美国前国家安全局雇员斯诺登(Edward Snowden)曝料称美国间谍机构在美国出口的信息技术产品中植入代码以刺探海外目标机构的机密之后,北京近来增强了对其本土信息技术的法律保护。
本月公布的《国家安全法》草案提出了“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的概念,要求加强网络管理,“防范和依法惩治网络攻击、网络窃密、散布违法有害信息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从物理空间到虚拟空间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在接受德广联记者采访时表示:“在20年多前的中国,人们在谈论互联网时,会用到的词汇是自由、民主和平等;而今天我们用到的词汇则是监控、安全。”
人权组织批评中国利用互联网安全来打压对政府持批评态度的声音。5月中旬德国之声曾经报道,知名维权律师被以涉嫌煽动民族仇恨罪、寻衅滋事罪提起公 诉。北京检察院方面指控浦志强“利用信息网络,先后多次发布微博,煽动民族仇恨,情节严重”。此前律师莫少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煽动民族仇恨和歧视 的罪名源于浦志强一篇关于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血案的博文。
浦志强的代理律师莫少平担心,过去刑法对于“寻衅滋事”的定义只是发生在实际生活中,而在未来可能会推广到网络空间。“从法理上讲,这是一种扩大化的解释。这种解释方式从司法专业角度来看是否经得起推敲,目前是存在疑问的”,莫少平对德广联记者表示。
外国信息产业在中国将举步维艰?
今年2月,德国之声曾经进行报道,中国将一些世界领先的科技品牌从中央政府采购清单中剔除,同时新批准了数千本土品牌。有观点认为,北京对政府采购 政策的调整是对有关西方数字监控的曝光所作的回应。根据斯诺登的曝料,很多全球监控项目都是美国国安局与电信公司以及欧洲政府合作进行的。
而中国银监会在4月份发布通知,暂停加强银行业信息技术产品监管的计划。这份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监管计划曾经引起了外国政府和企业的抗议和不满,因 为它规定到2019年为止,银行需要确保70%的IT产品符合中国法律的“安全可控”要求。据“金融时报”中文网报道,外国企业和外交人士担心,这一规定 可能会被中国政府利用,要求外国企业在其硬件设备上安装“后门”并提交秘钥。他们还担心,电信等行业也会实行类似规定。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5/%E2%80%9C%E8%BD%AF%E4%BB%B6%E5%BC%BA%E5%9B%BD%E2%80%9D%E8%BF%98%E6%98%AF%E7%BD%91%E7%BB%9C%E7%9B%91%E6%8E%A7%EF%BC%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