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29 April 2015

透視中國:中美如何擺脫「囚徒困境」?

2015年 4月 29日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的開打,人們很快會將視線轉幾位總統候選人的外交政策與他們的世界觀。從伊拉克到菲律賓,美國媒體和候選人針對外交政策的討論將更加廣泛,反映出美國與當代國際事務的相關性。
在未來一年半,中國也必將成為候選人間爭鋒相對的話題。自1972年尼克松悄悄訪華以來,無論是此前的中華民國,還是之後的中國人民共和國,就在每四年一次的大選中成為話題。每隔四年,一些外交事務專家會將候選人對中國的談論稱為「China bashing」。

「修昔底德陷阱」還是「囚徒困境」?

然而,近些年來的「China Bashing」與過往大不相同。美國和中國的交往內容與方式早已從人權和經貿擴大至地區安全與國際事務合作。中國再也無法偏執地認為,美國只是一個霸權國家;而美國也無法一廂情願地以為自己可以將中國納入美國的那套話語體系中。
悲 觀人士認為,這種互相衝撞的價值觀最終將會導致守成大國美國與新型大國中國的衝突。舊有勢力和新型勢力的衝撞在近代歷史上並不鮮見。國際關係學者將此種可 能性稱為「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一些學者預言,中美間必將有一場你死我亡的較量,而近期的東海南海爭端,正可能是開始。
不過,雙方也都知道,衝突對彼此都無益 處,最終只會兩敗具傷。但現實情況是,中美兩國在具體問題的處理時仍未超脫非此即彼的思維模式,比如美國在近期試圖勸阻英國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 資銀行(AIIB),以及中國官員評價美國在香港佔中事件時所作出的回應。這些例子不勝枚舉。
「你能列出一個長單子,我也可以舉出很多這樣的例子,」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近期在華盛頓對BBC中文網記者表示,「但(中美兩國)需要做的是承認雙方分歧所在,並且在每個議題上建立處理協定。」陸克文呼籲中美兩國發展「建設性的現實主義」。

「建設性的現實主義」

當然,這不意味美國就應對中國在諸如人權等事務上聽之任之,也不意味著中國要因美國的反對而放棄敦促國際機構(諸如聯合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 組織)的改革。包括台灣問題、東海南海主權爭議、美國亞洲軍事同盟、美國對中國政治體制合法性的質疑等將在未來很長繼續困擾中美關係。
相反,雙方應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尋找最大公約數。畢竟,不論是亞洲還是非洲,人們已經很難忽視美國與中國這兩個大國的存在,其最終目標是避免看似不可避免的衝突與戰爭,不再讓亞太地區的安全充滿不確定性。
那麼,在具體實施層面,中國與美國可以進行哪些「建設性的現實主義」的工作?陸克文在近期一份名為《習近平治下的中美關係》的報告中談到以下幾個方面:中美雙邊關係、地區事務、亞太共同體與全球合作。
在 雙邊關係方面,陸克文建議中美兩國成立聯合情報工作組,打擊阿富汗和新疆等地區的恐怖主義,美國也應承認以平民為目標的恐怖主義襲擊是世界範圍內都無法接 受的。同時,雙方應制定和簽署雙邊網絡協議,規定有關民用和非民用通道的規則。另外,雙方也應在去年11月達成協議的基礎上,制定一整套軍事透明化措施和 協議,用來處理意外軍事事件。
在地區問題上,陸克文認為,中美兩國應當就朝鮮核問題與伊朗核問題上制定聯合戰略,確保實現朝鮮半島的無核化與和平統一。不過或許當前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是防止亞洲地區被劃分為不同的貿易集團。
陸克文對BBC中文網記者說,他擔心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伙伴協定(TPP)和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將「撕扯亞洲」。「我認為一個重大的政策挑戰是,最終如何將TPP現象納入一個亞太地區更廣的自由貿易區。這其中包括中國和地區內的其他經濟體。」
(責編:路西)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focus_on_china/2015/04/150429_focusonchina_us_china_rel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