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1 March 2015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柴静从央视离职后的去向一度被关注和热议。2月28日,柴静的新作——大型空气污染深度公益调查《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首发,柴静也现身接受媒 体专访。她透露,促使她展开调查的原因是,女儿没出世便患有肿瘤,从一出生就接受手术,“在照顾她过程中,对雾霾的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穹顶之下》全 片103分钟,柴静走访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并多国实地拍摄治污经验。这次关于雾霾的调查,被认为“是非机构、非记者所做的信源最权威、信息最立 体、视野最开阔、手段最丰富、最有行动感的雾霾调查”。在此前的交流现场,柴静综合运用当众演讲、现场演示、视频展示和网络传播这四大手段,剖析了给中国 带来严重大气污染的燃煤和燃油存在的四大问题。
为了完成这个难度不小的调查,柴静奔波于中国、美国、英国,还亲自上手和同伴一起拍摄、编辑视频,更为关键的是这次调查花的都是她自己的钱。告别央 视后,选择这一题材让众人惊诧,谈及初衷,柴静说:“这不是一个计划中的作品,当时因为孩子生病,我辞职后打算用相当的一段时间陪伴她,照顾她,所以谢绝 了一切工作邀请。照顾她过程中,对雾霾的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这是我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公开演讲中,柴静还首次爆出,她没出世的女儿患有肿瘤, 从一出生就接受手术,目前已经痊愈。但害怕女儿有一天会问“什么是蓝天”、“为什么老把我关在家里”,因而启动了雾霾调查。柴静称,自己怀孕前从不戴口 罩,女儿出生后每遭遇雾霾天却连孩子笑一下都担心吸进太多PM2.5,她担心孩子生活在污染的空气中,输在起跑线上。
以下为柴静视频演说内容的文字精华
雾霾污染到底有多严重?

2014年,整整一年的北京,污染天数175天。

M2.5当中有15种致癌物,其中世界上最强的致癌物,苯并a芘它是国家标准值的多少倍呢,14倍。前卫生部部长,陈竺的测算结果是,在中国每年因为大气 污染过早死亡的人数是50万人。在2013年1月份,重雾霾期间的时候,我们整个国家有27个城市都出现了急诊人数的爆发性增长。

世卫组织说,颗粒物是被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

1976到1981,那个时候的大气污染已经跟居民的肺癌死亡率分布一致。2006年年均PM2.5浓度要高于今天,就在这一年中国提出节能减排。过去30年内,我国的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
中国这么多煤 很多烧在了京津冀

中国这么多煤,用在了哪儿?2013年36亿吨,我们可以看一下,它其中3.8亿万吨烧在了京津冀,3.8亿万吨有3亿烧在河北。

在中国有60%以上的钢铁企业没有任何审批手续,环评法甩在一边不用。一千万吨钢是多少人就业,十万人就业,河北的钢铁是到了什么程度,已经到了你取缔不了的程度。

褐煤一烧,PM2.5在1000以上

褐煤,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煤,一烧的时候将近也一半会变成黑灰全都飘在空间。它造成的后果是这样,2013年10月21日,第一天供暖的哈尔滨,它的雾霾报表,PM2.5在1000以上。当天的哈尔滨人们是这样生活的:公共汽车都开丢了,环保局长走丢了。

煤是可以弄干净的,英国人是95%以上都给它洗干净,那么在中国我们洗了多少?我们才洗了不到一半的煤。剩下的另外一半当中,基本上有几亿吨是没有任何用,而且又污染。

在中国城市里我们现在都有四分之一的人是在烧散煤,他们烧的量不太大只有20%,但这20%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跟所有的大电厂加起来一样多,就这么厉害。

最要命的是,它的毒性还非常大,在北京冬天PM2.5的毒性远远大于夏天,光致癌物的含量就是夏天的25倍,它的为什么会这么高?就是因为散烧煤炭是主要原因之一。

云南的宣威有一个叫虎头镇的地方,因为散煤变成全世界肺癌最高发的地区之一。

汽车成最大污染源之一

光北京2010年一年我们增加的车是多少呢?80万辆。把所有这些车头和尾这些连起来,可以从北京排列到深圳,再从深圳排回来。北京本地的污染源中,最大的就来自机动车。

还有一个城市出乎我的意料,“某城市一年雾霾日达到200天以上”,你可以猜一下这是哪个城市,杭州。在北京每天高峰期的时候,六环以内每一个小时的PM2.5的排放量是多少?一吨。

北京每一天在凌晨的时候都会出现污染的峰值,永远比当天下午的时候,有机碳的排放大概要高出两倍。

货车配置全面造假

外地半夜进京汽车大面积造假,或者说说的更严重一点叫全面造假,这个行业内的秘密,90%基本上配置都不符合。只这一辆车,只一项颗粒物的排放,它就是国四车的500倍,还有更可怕的事情是,柴油车的尾气排放出来的颗粒物毒性远比一般的大,致癌性要高出一个量级。

合格证全是真的,车型也全是真的,环保部门也发了那个绿标了,也是国四的,没有一个部门去看那个车到底是什么,只有那个车是国一的。

环保部门肯定是有惰政的嫌疑,但环保部也很尴尬,“不敢张嘴,怕别人看到我们没牙”。不执法的结果就是逼别人作假。车企也挺尴尬,造假的老板说,如果环保部能够去执法,去抓那些造假的车辆,我保证第二天就生产真的,否则的话我生产真的,别人生产假的,明天我就垮了。

油企垄断:中国最好油品比发达国家低2个等级
北京加的柴油,基本是最好的油品了,硫含量是欧盟国家的25倍。我们国家的油品长期比发达国家低两到三个等级,只要提高一个等级的话我们排放可以减少10%。

为什么我们不赶紧把油品弄的干净一点呢?在我国,国家车用燃油质量标准是由石化石油行业主导的。石化行业的回答是这样的,因为国家标准不够高。

问环保部、环科院参与制定油品标准的人,你为什么不把标准定高一点呢?

环保部门说,分歧在哪儿,就在钱上。国三升国四的时候,环保部说一升涨7分就够了。石化行业说那不行,得五毛钱。就摊开成本算一算,到底是多少钱,很简单的事情。

国家发改委某官员倒出无奈:人家(石油石化企业)根本不搭理我们,他副部级单位,你拿什么招啊,他搭理你啊,你价格司今年不涨价,明年逼上门来,你涨不涨,不涨我断供了,就这话。

发改委说:控制不了,比如你是独生子,你这个小孩要学坏,你做母亲的有什么太大办法,只能全心全意打一顿呗,别天天打啊,人家有十个孩子,也不会调皮捣蛋的对吧。

中石化已经是一个世界500强之一了,刚刚公布的是去年营业收入2万亿,如此庞大一个国有企业了,为什么不能够在关于环境问题上能够更多的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呢?
现在世界平均的天然气占能源结构的比例是很高的,大概24%,因为天然气是相对清洁的能源。那中国是多少呢?我们只有5%。中国并不是煤多、贫油、 少气的国家,我们天然气探明占22%,这意味着我们还有大量的天然气埋葬在中国大地之下,黑暗不知名的深处。我们石油探明量是38%,在每年探明这些储量 当中,比如说天然气探明9000亿立方米,但我们开采了多少呢?1000亿立方米,有大量的资源我们知道它在哪儿,但却没有去开采,为什么会这样?世界上 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美国来说,他们有6300家天然气石油公司,我们有几家呢?3家,其中70%集中在一家手里——中石油。如果我们开放这个市场的话,我 们天然气的产量可以翻一番,我们探明储量可以翻一番。

我们有一半的油是完全失控的
我们有一半的油是完全失控的。

全球十大港口现在有七个在中国,远洋货轮带来的污染之大,在靠近海岸线400米的地方它排放的污染相当于50万辆大卡车,所以在深圳60%的二氧化硫是来自轮船的。

中国二十多万艘这样的船,它用的都是最差最差的重油,污染到什么程度,有的码头上你可以用手把黑炭一粒一粒的拣起来。广州白云机场排污量相当于60万辆出租车的同时排放。

英国怎么做的?

伦敦大烟雾事件发生的时候,英国的能源结构中将近90%是煤炭,1953年颗粒物的平均浓度超过欧盟标准的10倍,他们控制污染的压力比我国当前更大。

英国人在1956年通过的清洁空气计划。政府出钱,承担家庭壁炉改善70%的费用,但惩罚同样严格,违反者可以处以100英镑的罚款甚至坐牢。

烟雾事件发生后20年中,石油替代了20%以上的煤炭,天然气替代了30%以上的煤炭,煤炭在整个国家能源结构中从90%下降到30%,而重工业站GDP 的比例也下降了10%,很多煤矿和燃煤的工厂关停,这里曾经有上百万人就业。1960年到1970年,在英国治污的前十年,经济不但没有倒退,GDP反而 增加了一倍,之后十年终,英国进入了油气时代,他们的经济总量翻了四倍。

英国的能源大臣:要给新兴的产业给他们公平竞争的机会,他们会带给你惊喜。 

城市化下的概念重工业严重过剩

我们36个重工业中,现在22个严重过剩。中国还有将近一半的省份,在“十二五”规划当中,仍然把钢铁煤炭列为支柱产业。

清华的江亿院士告诉我,中国的城市也已经到了严重过剩的程度,甚至比工业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中国每天要消失80个自然村,我们房屋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在中国一共有200多家地级市,其中184家要建成国际大都市,现在中国有13亿人,

但如果我们把目前城市规划当中这些人口都加起来的话它是34个亿。

十五年之后,我们的耗煤量会达到60亿吨,我们的用车量会达到4亿辆,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将在用光所有的资源之前,我们就用光所有的环境容量,这意味着在中国五买还只是刚刚开始,堵车只是刚刚开始。

发达国家是怎么做的?

美国加州1700多万人,吃不上1300多万辆车,快人手一辆,所有的燃料加起来足够来回月球1600趟。所以所有的柴油车都被要求安装DPF,这种颗粒过滤器,相当于给车戴上口罩,可以过滤掉99%的颗粒物。

如果按要求安装要加装DPF,但他没有加,虽然车的尾气是达标的,但司机还是要罚1000美金。环保部有权力抽查任何新车,一旦发现厂家违规,要从出厂当天开始,每一天罚25000美金。
餐饮污染严重
在北京餐饮代理的PM2.5的污染占到至少6%,而北京的餐饮业占到全国12%。伦敦餐馆没有味儿,为什么呀?这个老板就把我带进了他们的阁楼,然后看到这么一个东西,叫油烟净化器,伦敦政府要求他们强制按准,而且有人定期来检查。
如果我们目前环保设施(和法律),就目前全100%都到位了,我们的尘排放跟我们的二氧化硫排放应该比现在低60%,我们的氮氧化物排放应该低35%。

人民网记者:你告别央视之后,为什么选了雾霾这么一个题材?
柴静:这不是一个计划中的作品,当时因为孩子生病,我辞职后打算用相当的一段时间陪伴她,照顾她,所以谢绝了一切工作邀请。照顾她过程中,对雾霾的 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整个生活都被它影响了,加上全社会对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关心,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我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 来?该怎么办?所以就做了这个调查。
人民网记者:你怎么想到公之于众的?
柴静:一开始没有想要公开,只是自己找资料,找专家问,想解开一些迷惑。我调取了十年来华北上空的卫星图片,可以看到空气污染早已存在。我就在北京 生活,怎么没意识到?我找了奥运空气质量保障小组组长唐孝炎院士,她提供给我2004某个月的PM2.5数据曲线,相当于今天的严重污染,首都机场也关闭 了,只是当天新闻报道是雾。可见当时整个社会对空气污染缺乏认识。
我深感作为传媒人的一员,也有责任,因为当时我在北京,但我浑然不觉。我做过不少污染报道,总觉得好象看到烟筒,看到厂矿才会有污染,所以生活在一个大城市里就无知无觉。
人都是从无知到有知,但既然认识到了,又是一个传媒人,就有责任向大家说清楚。不耸动,也不回避,就是尽量说明白。因为如果大家低估了治理的艰巨和 复杂,容易急,产生无望的情绪。如果太轻慢,不当回事,听之任之,更不行。所以尽可能公开地去说明白,也许可以有很多人象我一样有改变,为治理大气污染做 一点事。
人民网记者:这一年你都去了哪里?
柴静:我拜访了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学术机构,去了一些污染严重的现场调研,调查了背后的执法困境。接触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能源所、工信部产业司、环保部等职能机构,也去了伦敦、洛杉矶这些曾经污染严重的城市,想找到一些空气污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
人民网记者:发现了什么?
柴静:我想回答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
以PM2.5之微小,人眼无法看到,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所以这次我携带仪器,做雾霾健康测试,作为志愿者参与人体实验,分析呼吸成份,拍摄肺部深处碳素沉淀的后果,想向大家解释“雾霾是什么”,性质、危害、构成。
通过科学家向我展示的源解析结果,可以回答“雾霾从哪儿来”。我国的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中国煤炭 消费量在2013年就超过了全世界其他国家用煤量的总和。车的增速也是历史罕见。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得不同时面对数量和质量要求这两 大挑战。通过调研,我发现我国燃煤和燃油大概存在“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四大问题。我也尝试揭示这几大问题 背后的管理与执法困境。
“我们怎么办”是有路可寻的。从英美的治理经验可以看到,发生过“大烟雾事件”的伦敦当时的污染比当下中国更严重,但在治理污染的前20年,污染物 下降了80%。发生过严重“光化学烟雾”事件的洛杉矶,车辆比上世纪七十年代增加了3倍,但排放低了75%。就象解振华主任所说,人类的教训和经验放在那 里,证明污染可以解决,而且不必那么久,中国已经承诺2030年左右碳排放到峰值,碳排放与雾霾同源,有协同减排效应,这个峰值的倒逼,意味着未来只能向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方向去,不走唯GDP道路,整个国家的治理体系、能源战略、产业结构都会随之改变,会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未来的创造者是 抓住先机的人。
人民网记者:你以前也做过很多污染报道,并且被评为环保部2007年度“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这次与你以往报道有何不同?
柴静:这些年我做过的一些污染报道,但都是就事论事,停留在监督某些排污企业和地方政府GDP冲动上,我自己也停留在一种“要发展还是要环保?”的简单思维方式上。
这次拉开时空,对过去的问题再回访,再思考这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产业现状,看到它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感觉环保与经济发展并无冲突。大气污染并 不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恰恰需要更充分的市场化改革才能解决这一问题。环保不是负担,而是创新的来源,可以促进竞争,产生就业,拉动经济。国际治理污染的经 验也证明了这一点。第一,政府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力量。第二,政府不可或缺,必须通过制订政策,严格执法,来保证市场竞争的 公正公平,优胜劣汰。这两点都与我国当前改革的方向一致。
人民网记者:那你觉得普通人应该怎么做?
柴静:我自己并不想鼓动号召他人必须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那有一种强迫性。小时候有一次,我把肥皂水倒在了树根上,我奶奶没说什么,只是拿小铲子把肥皂水铲起来,埋在了别处——人去做什么,是因为心底有爱惜。
我自己曾经对雾霾无知无觉,现在我对空气有我的爱惜,所以我去找适合我的方式,比如尽量不开车,比如参与公众参与立法研讨会,与扬尘的工地交涉,打 环保举报电话12369,要求餐馆安装上法规要求安装的设备,要求加油站维修油气回收装置。我把这些也呈现出来,这些只是能做的一小部分事情。我相信,别 人心底有自己的爱惜,有适合自己的实践。
人民网记者:是什么让你觉得大气污染治理有希望?
柴静:这一年我都是以个人身份去拜访他人,包括职能部门。没人拒绝提问,在回答时都毫无保留,直面问题。我觉得他们都希望能公开地讨论问题,因为问题呈现就是解决的希望,而且认识的深度决定解决问题的速度。
一年中我建立了十几个微信群,是与体制内外专家共建的,这么长的时间里,他们毫无回报地提供支持,其中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处的处长李昆生给我印象很 深。我跟朋友说过,这个人让我很惭愧,有时候我都觉得某件事做不下去,不太可能,他还在继续发表文章,不断往前推进。深夜有时会收到他的两三篇文章,文中 的急切之情和为公之心对我是一个感染。即使他批评的人也很尊重他,因为这个人出自诚意。
去拜访石化行业的有关专家时,我说问题如果您觉得尖锐,请不要介意。他说没关系,你问的都是媒体和大众关心的,应该向大家公开,他也很坦诚。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在环保与经济之间寻找到最佳平衡点,能公开讨论是前提,在这次我深切感受到了这点。
中国有很多人希望把这件事改善,在为此努力。简单地说,每个人都希望空气清新。什么是社会共识?再没有比这个更强烈的社会共识了。这是我的信心。
人民网记者:除了这次演讲,你还做了什么?
柴静:当前《大气防治法》正在修订,我将采访的资料和稿件都发给了全国人大法工委,希望能为法律修订带来一点参照。他们逐字看完,附上建议,返还给我,并打电话表示感谢,说会在修订时考虑相关问题。
我将稿件也发给了正在制订国家油气体制改革方案的小组成员,得到的反馈也让我很意外。他们提出的唯一意见是,如果篇幅不限,可以谈得更多。
我想立法者和政策制订者的态度是因为,改革在中国适逢其时,需要让大众更多地知情参与,更多地讨论,形成共识。公众是空气污染治理的核心力量之一,没人比普通人更清楚自己身边的污染源,也没人比我们更爱护自己的家园。
人民网记者:一个母亲这个身份切入,我是觉得特别亲切,但是你有顾虑吗?
柴静:我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就是说我有没有权力说到她?因为那是她的生命和她的生活,我必须要考虑说出来之后她将来可能会承受什么,这种压力最大。 后来我先生说,你还是说吧,我最深刻地感觉到你在有孩子,尤其她生病后,才会对空气污染这件事有了完全不同的态度。他说,这是你回避不了的一个基本动机。 他说,如果你回避了她生病,这种态度里面其实隐含着一个问题,就是说好像生病本身是不好的,或者是羞耻的。不用太顾虑和紧张,要相信这个社会的基本善意。 这句话对我有说服力。
人民网记者:我不仅是理解,而且能够强烈地带着情感感受到。
柴静:一个人没有当妈妈之前,这个世界只跟你有几十年的关系,到此为止,我对我的一生负责任就可以了。但确实有了她之后,你跟未来世界有了关联,有了责任。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情感的驱动,我确实很难去用这么长时间做完这件事。
人民网记者:遇到最大困难是什么?
柴静:应该是自己认识的局限吧。大气污染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刚做的时候,有人说这个问题跨领域太多,不容易弄清楚。我深深感觉到了这点,担 心如果说得不准确,对现实会有妨害,找了很多专家审校,但也无法保证精准,只能尽力而为。错了的地方,修正就好。不足的地方,会有更多人做得更好。
人民网记者:这次的拍摄费用大概多少?是谁投资的?
柴静:差不多一百万吧,因为有国内外的拍摄和后期制作的费用。钱是我自己投的,国内一些基金会联系过我,愿意资助,但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自己会做成什么样子,又要照顾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就没接受,非常感谢他们。我两年前出过书,用稿费负担的。
人民网记者:你是成立了个人公司制作节目吗?
柴静:没有,这次只是个人调研,播出也是公益的。跟我一起做这件事情的,是我的几位朋友,老范、番茄、蚂蚁、三三、席大、晨超、五号、子雄、家贤、 念念、小米,十人左右,甘苦与共。没有他们,就不会有这件事,我非常幸运。如果将来有机会,希望仍能与他们一起,为转型中的社会做一点纪录和分析的工作。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8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