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22 February 2015

當台灣認同超過60%,代表什麼?

◎ 王宏恩/美國杜克大學政治所博士候選人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於今年6月發佈的最新民調指 出,我國民眾在面對選擇自己是「台灣人」、「中國人」、或「都是」的三選一選項時,有60.4%的民眾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是調查有史以來最高點,而 「都是」及「中國人」分別都掉到史上新低的32.7%及3.5%(如下圖)。政大選舉研究中心為國家級研究計劃,每次調查都全台抽樣近一萬人,並且是由我 國電話簿抽樣、再依年齡、性別、地區等變數加權,因此統計結果幾乎可以代表全台民眾整體分佈的狀況。換言之,我國大多數民眾都認為自己就是台灣人,而這個 比例從22年前的17.6%已經成長超過三倍,一股新的族群認同逐漸走向共識。

然而,為什麼要調查台灣民眾的認同、有什麼意義?有什麼影響?又,為什麼台灣認同會逐漸增加?本文希望簡短地回答這些問題,將這個已進行快半世紀的台灣認同研究推廣給所有關心的讀者。

為什麼要調查台灣認同?
族群認同(group identity)在社會科學中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題目。人是群居動物,演化上讓每個人都會在心理上依附特定群體。以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當一個人說自己屬於 某個團體時,反映了他腦中相關知識與好惡的連結、反映出他眼裡看到的世界的樣貌,讓我們可以推測他在其它重大的政治及社會議題上可能會支持或反對什麼,他 的大腦在接收及處理資訊時會如何強調或省略特定資訊。
以國家層級來說,族群認同往往與國家的統一及獨立密切相關。今年9月即將進行的蘇格蘭獨立公投中,推動團體不斷強調蘇格蘭人的特殊性。而歐盟整合的過程中,國家認同越強烈的民眾越反對歐洲整合。而地中海上南北分裂的島國賽普勒斯(Cyprus)年輕一代也因為各自只認同自己的國界而反對南北統一。
而台灣從殖民到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的特殊歷史,使得在台灣進行這一研究更具特殊性。到底生活在台灣的人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這問題從戒嚴時 期就有學術討論,推動本土化及台獨運動的人士不斷提倡、也深深的影響了我國政治。政大選舉研究中心自1992年每年持續調查這一問題,讓所有人可以看到台 灣認同的演進及變化,可說是貢獻卓越。

為什麼台灣認同會逐年上升?
人認同自己屬於特定群體,通常是在年輕至成年期確定,之後就是長期穩定較難改變的。因此台灣認同逐年上升的第一個解釋,就是來自於台灣人口整體的世 代交替。曾住過中國、曾打過仗的長輩們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從小在台灣長大、想像的整個國界就只為台澎金馬的年輕人認為自己就只是台灣人;人口一年以1% 的比例改變,於是自認是中國人的人在解嚴後、反攻無望後每年降低1%,而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人會每年上升1%。當然,要讓新生代有認同的改變,除了客觀 居住環境外,亦不能輕視本土化運動及台獨運動一直以來的推動。
此外,世代交替並不能解釋個體在成年後的變化,而認同改變通常來自於外在的重大刺激。在圖一中,可以看到台灣認同在1997年有一個10%的跳躍, 這時程正好發生了台海飛彈危機,一般也相信這危機導致台灣認同的大力竄起。同樣地,在每次總統大選前後,台灣認同的上升比例也會特別多。
筆者在一篇還在進行的研究中,使用了2002至2012年的全國抽樣資料,在去除每年增加的效應並控制其它共變數後,發現中國的武力威脅在2008 年的調查中顯著降低我國民眾的台灣認同,也就是越怕中國開戰,越不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但該影響力在2008年後消失。然而,經濟利益同樣會影響到民眾的台 灣認同:筆者發現在2008年後,越是感受到中國經濟利益有益台灣的民眾,其台灣認同越低。這意謂著我國民眾自認為是台灣人的這種態度,是同時包含著安全 及經濟等綜合考量的。類似的結果亦可見政治大學陳陸輝教授等人的相關研究
還有一個可能,就是台灣民眾本身對於「台灣人」及「中國人」認知到的意義改變了。很顯然地,1992年時民眾喊出「我是台灣人」跟2014年時再喊 所代表的意義可能完全不同,但台灣認同逐漸上升,仍意謂著台灣民眾大多可在「台灣人」這個符號上找到代表群體的共識,「台灣人」概括或代表的東西越來包 容,使台灣共識逐漸凝聚。 

台灣認同的出現及增加有什麼影響?


在政治大學一系列的研究當中,可以發現台灣認同的出現除了語言、文化因素外,最主要來自於認知到兩國的差異,尤其是被中國打壓的經驗催生認同自己是台灣人。認知自己是台灣人的這個態度,會使民眾即使知道兩岸經濟交流有金錢利益卻仍然反對、提高支持泛綠候選人的機率、以及影響是否認同泛藍政黨(張傳賢、黃紀,2011),台灣認同對於民眾在總統選舉中投票傾向的影響力甚至已經超越省籍因素的影響(鄭夙芬,2009)。
當然,台灣認同的逐漸增加,也明顯影響到各政黨的競選策略。舉例來說,國民黨在2008年及2012年的總統大選中,口號與Logo上都一定要放上 台灣,例如「台灣向前行,台灣一定贏」、「台灣加油讚」,其Logo上都找得到台灣的形狀。當然,作為本土化出發的民進黨,黨徽上本來就是一個台灣本島的 標誌了。

台灣認同的升高意味著更多台獨支持者以及民進黨的勝選?

雖然在前述研究中,台灣認同的上升似乎與台獨運動、泛綠陣營的推動有關,但假如從政大選舉研究中心的政黨認同改變、統獨意向趨勢圖來 看,在台灣認同不斷升高的同時,我國民眾的統獨偏好改變仍沒有很大。從下圖中趨勢可以發現,我國民眾支持獨立(傾向+儘快獨立)雖然到了歷史新高的 23.8%,但與前幾年差異不大,也與台灣認同者的60%差異甚多。這意謂著在台灣認同到台灣獨立的過程中,並無法直接連結,而尚有其它因素牽涉其中,例 如對中華民國及既有憲法的認同、以及對中國武力威脅的恐懼。(可參考上篇菜市場分析文「臺灣統獨的民意分布:臺獨是共識嗎?」或是這篇學術論文。)
同樣地,台灣認同的上升並沒有連帶使得民進黨的支持者變多,下圖顯示民進黨的支持者在2000年以後就一直維持在25%上下。但在2011年以後國民黨支 持者快速降低,最新一波民調更是降到10年來新低的23.5%、 低於民進黨;而自認沒有支持任何政黨的民眾比例上升了15%至近半的45.9%。這與前述國民黨競選策略改變有關,使得台灣認同上升並不全然等於民進黨支 持者增加,而是國民黨支持者轉為中立,當然,這顯然也與近年來執政黨執政績效不佳有關。到2016總統選舉,我國國內民調專家洪永泰教授也預測兩 大黨推出的候選人都會是在台灣出生長大,而使挑動省籍或台灣意識變成無效的策略。下一次大選將不是「誰是台灣人」的競爭,而是「台灣人要什麼」的競爭。假 如各政黨真的希望從台灣人認同上升的浪潮中獲得更多選票,需要更仔細的思考到底讓民眾轉而說自己是台灣人的原因是什麼,自己提出的政策及方向又是否與這原 因相符。


from 菜市場政治學 http://whogovernstw.org/2014/07/25/austinwan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