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29 December 2014

圖書館求存 須變身星巴克?

聖誕假期期間閱讀英國《衛報》一篇文章The future of Britain’s libraries: why lattes and Wi-Fi are nothing to fear,夾敘夾議,談及英國一個官方委員會在12月中發表的報告,提及英格蘭的圖書館要繼續在21世紀生存,便要跟上時代步伐,例如「在舒適、一般商店 水準(retail-standard)的環境提供WiFi,附上咖啡、沙發和洗手間這類一般的設施,並提供新的服務」,務求令圖書館成為「充滿活力並具 吸引力的社區樞紐」。

英國傳媒用上較通俗的比喻,便是「圖書館要變成好像星巴克」,當地文化界也在討論,圖書館是否這樣做才能生存?或者,圖書館作為一個空間,其意義、功能是什麼?



英國圖書館的衰落
有這種討論,是因為英國圖書館數目正在下降,約10年前大概有4600間,目前只餘下約4100間,自2011年起有至少324間圖書館關閉,另有約400間要由義工接手,估計在2016年前將再有約1000間圖書館關閉。

不 計大學圖書館,開放給大眾的圖書館,在英國其實只有大概1個半世紀的歷史,是工業革命的產物,隨著工人階級的誕生,一個可供他們獲得知識的空間應運而生, 英國政府在1850年通過《公共圖書館法》,授權地方政府可設立免費圖書館,但要到19世紀末,圖書館才雨後春筍。跟香港不同(台灣和大陸的情況我不太清 楚),香港免費圖書館幾近全部是政府設立,但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冒起的圖書館,不少是由富有人士捐款興建,屬慈善組織。

因此,英國 近年便有如何「活化」圖書館的討論,以及有12月中由獨立委員會公佈的《英格蘭獨立圖書館報告》(下稱《圖書館報告》)。必須強調,英國圖書館問題有另一 個背景,就是現政府削減開支,而圖書館往往成為最先被開刀的對象。不過,這又涉及另一個大範疇的問題,在本post不多談。

《圖書館報告》主要有3大要點:面對數碼化的挑戰;令圖書館更像一個社區樞紐(community hub);以及成立一個包括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小組,聯手推動改善圖書館的措施。第3點更像是執行問題,重要,但更像一個公共行政/管理問題,在此擱下不談。

網絡化年代的挑戰
有 關第1點,大家應該很容易明白,畢竟在網絡年代,要找知識,在網上搜尋也很容易找到,或者看一些網上資源,也可足不出戶就能獲得不同的知識(例如你現在閱 讀這篇網誌,毋須去圖書館也可吸收英國圖書館問題的知識),因此大家都在問:大家由圖書館借書閱讀以尋求知識的功能,還是否有需要?

另一 點就涉及公平問題。如果你現在在家中上網、或在戶外用手機/平板電腦,閱讀這篇網誌,可能覺得上網是理所當然的,但現實上,很多家庭仍窮得不能上網。因 此,閱讀實體書對不少人來說,仍是吸收知識的重要途徑。根據《圖書館報告》,英格蘭約35%人口經常使用圖書館,若只計最低下階層的話,比率高達50%。 更重要的是,一個公共中心供這些人上網,是有這個需要的,而目前已有公共設施中,似乎最理所當然擔當這角色的,就是圖書館。

電子化亦令「書籍」「報刊」帶來很實質的轉變,例如「電子書」冒起,因此《圖書館報告》提出,要研究借閱電子書(e-lending)的問題,最實質的就是要修改現有版權法及公共借閱權(public lending rights)相關法例。

「社區樞紐化」--圖書館是什麼?
上述電子化的影響,仍算表面、技術性,更重要的是把圖書館「社區樞紐化」,這就涉及思維上的改變,並要就一個根問題作出辯論:圖書館是什麼?圖書館只有借書這個功能嗎?
衛報那篇文章引述首席圖書管理員協會會長,她說,圖書館基本上仍是涉及「接觸(access)、閱讀、資訊和學習的平等」問題。我會由此引伸至2個概念:知識、平等。

對於《圖書館報告》及一些支持圖書館轉型的人士,借閱書籍的目標是知識承傳和傳播,而知識不一定局限在書本上。另一方面,一些看似垂手可得的服務,不少窮人仍不能輕易獲得,例如英國仍有不少人要到圖書館上網列印求職申請表,因此圖書館要提供這一類服務。

理論上,或者是對的,但變成實質建議,就好像有點匪夷所思。例如,《圖書館報告》提供,有一些圖書館與當地商界組織合作,推出中小企創業諮詢服務,有些就更有醫生提供醫療健康諮詢服務。

書是什麼?
圖 書館的角色爭議,在英國不是近一、兩年的事。其中一個營運圖書館的組織Carnegie UK Trust也出過報告,側重圖書館在推動經濟上可額外擔當的角色,提出的例子除了上述的創業諮詢外,還有主辦活動推廣IT使用、成立學會鼓勵青年探索對科 研的興趣,甚至是讓有共同興趣的人組成興趣小組,交流經驗。

前朝工黨政府在臨下台前,於2010年3月也曾推出有關圖書館的報告,在諮詢期間,官員提出的建議更激進,例如推出會員卡,往圖書館若干次就可獲贈戲票兩張,或是推出全國借閱系統,在一市借書,可在另一市還書。

這 又去到另一個或者更根本的問題:書是什麼?書的功能及存在意義是什麼?衛報那篇文章篇向支持圖書館轉型,但當圖書館走出「書」這個核心範疇時,亦惹來一些 批評。一篇批評Carnegie UK Trust報告的文章(請看下面鏈結)就說,這份報告令人沮喪的證明了「現代圖書館所包含的無知、庸俗和懦弱」,顯示出對公眾、圖書管理員和知識的蔑視, 這樣做只會令圖書館自取滅亡。

延伸閱讀:
衛報:The future of Britain’s libraries: why lattes and Wi-Fi are nothing to fear
《英格蘭獨立圖書館報告》
BBC有關圖書館報告的報導
Carnegie UK Trust有關圖書館前景的報告:Beyond Books: The role of enterprising libraries in promoting economic wellbeing
網上一篇抨擊Carnegie建議的文章:The future of libraries – no books, no knowledge
衛報5年前有關工黨政府的圖書館政策建議的報導

from 歐洲動態 http://europechinese.blogspot.com/2014/12/blog-post_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