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29 October 2014

致等待無血清場的學聯:怎樣走下去?

鄭子健 中大歷史系碩士研究生
對話過了一星期,學聯代表還沉湎在辯論比賽的勝利。
當時他們的對話立場寸步不讓,甚至開出重炮,要求政府提請中央,修改基本法或撤回人大八三一政改框架,贏得了佔領者和同情者的掌聲和歡呼聲。學聯堅守道德高地,鏗鏘有力地闡述佔領運動的理想和原則,試問又有哪一個佔領者與同情者可加以否定?
確實,學聯的辯論表現獲得一致好評,但其雄辯滔滔卻對解決危機沒有絲毫幫助。作為佔領運動的代表,大家期望學聯通過對話來解決危機,可學聯的對話策 略至為保守,只不斷重覆強硬口號和立場。如此雖則可鞏固其於佔領運動的領導地位,但卻令所謂對話淪為對內公關手段,雙方都找不到解決危機的方向。
請問學聯要怎樣走下去?
小節與大節
何謂負責任代表的節操呢?第一種為堅守理想與原則的「小節」,即如今學聯貫徹「抗命不認命」,必達致完美結局而後快,務求口號與行動間無絲毫縫隙。 如是者學聯與群眾或一同實現完美的理想,又或一同墜入武力鎮壓的殘酷。可不論天堂還是地獄,學聯都能夠保得住名聲與地位,因為他們已履行「小節」。
第二種為承擔解決危機的「大節」,不執著於個人名聲與地位,甘冒千夫所指之風險,為佔領運動於現實找一條出路。如學聯遵從大節,要做的並不是為理想 而將一切拉倒,而是為香港大眾爭取最大利益,令運動可和平告終。如是學聯於對話讓步是意料中事,實則完美結局從來都是可望不可即,我們正期待學聯有妥協的 勇氣。
觀乎現況,學聯已有履行小節的「最壞打算」,死守道德高地,等待警方「無血清場」,與中堅佔領者一同遭受拘捕。雖然大家到頭來一無所有,總可說是為 理想抗爭過。此如意算盤卻不一定能打得響。一旦曠日持久,中共等得不耐煩,令港府鷹派抬頭,重演運動初期黑白合流清場,可否無血了事就不得而知。
要當英雄易,要解決危機難,我衷心期望學聯能取難捨易,勇敢擔起沉重大節。
學聯的選擇難題
我明白,大節與小節間,學聯面對選擇難題:要討好全部人來鞏固內部地位?還是冒政治風險以解決危機?
佔領區之組織和秩序幾乎全靠群眾自發維持,學聯對佔領者僅有少許權威,稱之為有名無實的代表也並不為過。因學聯不是運動領導,沒有指揮佔領者之權,令其傾向以討好全部人為目標,以為必須先鞏固自身地位,方有本錢再談對外策略。
學聯以鞏固名聲地位為首務,另一原因為確保運動不會失去惟一權威組織,大增失控之危險。
以十月十八日旺角警棍之夜為例,大批警察因佔領者拉動鐵馬,乘機發難,衝入人群,用警棍狂毆佔領者。警察發洩完畢後,準備撤離卻怕佔領者會乘勢報復。其時學聯、社民連及部份佔領者合作組成人鏈,預防憤恨交加的群眾一湧而上,然後用報數方式,帶領眾人逐步走回原鐵馬防線。
雖上例證明組織控制之重要,但以當時學聯及社民連之人力,談不上實際現場指揮,靠的還是群眾理智及佔領者自發協助。
學聯執著於名聲地位及現場指揮權,因而要搞公關工作,討好所有人,事實證明為徒勞無功,最後都要靠群眾自願跟從。既然如此,不如先認清佔領運動的群眾力量來源,確定運動中那些人才是大多數,實事求是地制定策略,總好過消極等待「無血清場」。
佔領運動的群眾力量
以學聯諸君的政治智慧,也會明白若要解決危機,難免要走上務實妥協一途,所以躊躇不前,乃因其對民意沒把握。
也許十月二十六日的公投原本就是測試之一,可惜因設計過於草率而遭擱置。雖然學聯又計劃於佔領區辦「傾偈會」,收集佔領者的意見,但他們仍未看清一點:我們沒可能於深宵佔領區收集到運動的整體民意,因為紮營守陣的中堅佔領者不是主要群眾力量。
況且,我認為佔領運動的主流意見本來就一目了然,只欠投票機制化之為實質數據。
據十月二十四日之統計,金鐘佔領區約有一千八百個帳篷,假設每個帳篷每晚平均有兩人居住,中堅佔領者就有三千六百人。又據平時直播所見,旺角佔領區 一般有數百人留守,銅鑼灣佔領區則有約一百人左右,那麼中堅佔領者總人數就是約四千人。應該沒有人會否認這是高估,因為於金鐘佔領區,獨居者佔大多數,也 不是每個帳篷每晚都有人住。
按警方公布,十月十七日重佔旺角時,共有九千人「非法集會」。換言之,即便用上述高估數字,也有逾一半群眾力量並非來自中堅佔領者,來去如風的同情 者反而至為關鍵。實則單憑中堅佔領者人數,難以阻止清場,也不能重佔街道。警方如欲清場,原本輕而易舉,所以至今還只是等待和觀望,只因害怕同情者人數之 眾,重演重佔旺角一幕。
同情者在想甚麼呢?他們大多不奢求「真普選」的完美結局,所求者惟官員尊重及回應民意,加上港府力所能及的讓步,可見現實計算而非理想原則主導其行為。
其現身佔領區,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學聯與佔領者之表現,二是政府的回應。例如重佔旺角當晚,同情者就是不齒於政府言而無信,對話前已先行清場,因 此才會走上街頭。如今政府已承諾向中央提交民情報告,又會設立商討政改的朝野平台,一待方案細節公布,已能說服部份同情者脫離運動。
如學聯稍示妥協讓步,以解決危機為本,實現大節,佔領區內或會喧嘩四起,少數人強烈反彈,可就整體運動而言,同情者會寄望學聯能爭取更大利益,故此 仍有留下來的理由,人數遂足以支持學聯討價還價。相反,若果學聯仍追求小節,要走死胡同,等待無血清場,同情者就會跳船,佔領運動便會成為蕩氣迴腸卻一事 無成的回憶。
死胡同與出路
正如曾鈺成所言,觀乎學聯於十月二十八日的公開信,對話大門已幾近關上。學聯認為政府的民情報告和朝野平台不足以平民憤,這是理所當然,但學聯下一步已是朝「完美結局」或「武力鎮壓」邁進:有鑑於港府無制憲之權,請港府安排他們與中共對話。
想當初學聯以「香港問題,香港解決」為對話條件,就是要避免直接挑戰中共權威,此因一旦將抗爭對象由港府轉為中共,若有包圍中聯辦之事,形勢之險峻乃不言自明。幸好,學聯迄今只視之為萬不得已的選項,實際效用是向港府施壓,希冀官員們能說服中共於憲制設計作出讓步。
還有,中共根本「睬你都傻」,正如十月二十七日《環球時報》社評所示,大陸人毫不同情佔領運動,大都不聞不問或相信「外部勢力干預」那一套。既然河 水未犯井水,中共策略乃任由港府決定清場時間,認為「如果願意讓這種局面再拖一段時間的香港人挺多的,不妨就再拖些日子,多積攢些共識。」
佔領運動跑到這裡,似乎一頭栽進死胡同,因為要有完美結局,我們一定要直接挑戰中共,但誰會做這種傻事?即便是中堅佔領者,由九二八鎮壓起,誰敢公開揮舞龍獅旗?誰敢包圍近在咫尺的解放軍軍營?
我們都知道中共底線,也知招惹不起這個視人命如草芥的政權,可就是企求一個完美結局,結果迫使學聯一步不退,荒謬地變相以「無血清場」為目標。
出路在何方呢?其實只要認清一點:雖則招惹不起中共,佔領運動還是能對付港府,但前提是所求事項必須是港府力所能及。
如是觀之,學聯可恃現時同情者尚眾,向港府提出下列議題:一/選舉制度民主化路線圖(先看看政府有何準備,再定實際目標);二/ 商討提委會產生辦法(提出增加民選成份的方案);三/ 改良二零一六年立法會產生辦法(雖時間過於倉促,但因牽涉中共制憲權,可試探一下逐步減少「功能組別」之可能)。
學聯仍缺乏轉身妥協之勇氣,乃因其不肯定佔領運動民意之走向,如此則有賴「直接民主」:請各位同情者也親身到其「傾偈會」,支持學聯為香港爭取最大利益,而非就這樣無了期熬下去,荒謬地等待無血清場。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79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