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29 September 2014

中日建交42年 友好關係倒退受矚目


9月29日(周一)是42年前中日領導人在北京簽署《聯合聲明》,標誌著中日正式建交的日子。也許因為今年不是整數年,也許已經過了漫長的42年令人記憶淺淡,周一在日本,沒有矚目的慶祝活動、沒有主流傳媒和輿論顯示記得這個日子。
倒是在東京一個叫做「東京-北京論壇」的研討會周一落下了兩天論壇的帷幕,但這個論壇研討的主題卻是討論如何改善目前中日兩國大多數國民彼此印象不良的現狀。
日 本「言論NPO」和中國的英文《中國日報》本月9日公布今年7至8月間實施的「日中共同輿論調查」結果,說明千名日本被訪者中,對中國印象不良的人高達 93%,成為該調查實施10年來,日本人對中國印象不良的最壞記錄,而中國被訪者1539人中,表示對日本印象不良的也高達86.8%。
崛起的後果
1972年中國領導人毛澤東、總理周恩來放下二戰中國遭遇日本侵略的巨大傷痛,並以放棄戰爭賠償的代價來與日本建交,1978年中國再與日本以簽署《和平友好條約》來展示中國義無反顧地對日友好國策。然而經過42年中日官民關係現在卻已惡劣到破裂邊緣,其原因何在?
東京大學教授高原明生對BBC說,他認為最大原因是「中國國力上升後,首次從安全保障方面感到日本是潛在的威脅」。他說,其它的歷史和領土這些固有問題其實都因安全保障方面的原因而作為外交籌碼被放大。
高 原說,「靖國神社1978年把甲級戰犯靈位納入以後,幾位日本首相去參拜中國也都沒反對,但80年代中國開始崛起後,85年起中國提出靖國神社問題,不過 當時還是單純地表示憂慮,不同於現在的強硬態度」。他解釋說,「領土問題是冷戰結束後,俄羅斯的威脅不再,中國真正開始了海洋活動。雖然70年代兩國在尖 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問題上有糾紛,但也能擱置,直至1992年中國通過《領海法》解凍了擱置尖閣諸島主權糾紛問題,所以可以說基本還是安全保障方面的 原因,加上冷戰結束的背景」。
歷史與主權
不過 從事日中貿易近半個世紀的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顧問片寄浩紀還是認為,中日兩國老百姓彼此印象不良,主要是歷史和領土兩個問題。他說「一般中日老百姓不會 去深究複雜的原因,都是從報道知道兩國吵架。中國人覺得日本沒道歉、日本人覺得道歉了還被追究不放,所以都沒好印象」。片寄說他個人在歷史問題上理解中國 人的感情,因為日本二戰後受到的是國際法庭審判,自己什麼也沒做,當然會給人沒反省的印象。而領土問題他認為則需要兩國專家好好坐下來談,找一個彼此都能 接受的出路。
片寄說,可能因為他從事與日中友好有關的事業,身邊也從沒右翼人士,所以他對日本人說起他的想法或日中友好,也沒有難以開口的 感覺。對於未來日中是否能恢復友好關係,片寄說,「那要看兩國領導人的政策和有沒有這種環境了」。他批評中國前領導人胡錦濤與前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在國際峰 會期間「相遇」,站著交談15分鐘的做法不如不談。他認為這樣的效果比不談更壞。他說,「領導人應該好好地凖備、好好地談,就算找不到妥協點也行,但至少 是好好聽了、好好說了」。至於其它恢復友好的方法,片寄認為那就是民間交流了,可是他說,「日本官與民劃分得很清楚,可是中國官與民界線模糊,民間交流能 不能真正落實到民間也不容易」。
(責編:李莉)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4/09/140929_japan_china_42_annivers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