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24 August 2014

一个印度社会主义实验的终结

新德里——印度计划委员会(Planning Commission)就像是那些已经伤害不了谁的老人,因为曾经害人,至今还在被唾骂。在他们最风光的岁月,他们的想法和行为披着高尚信念的外衣,却带来了民不聊生的后果。
理 论上,这个已经时日无多的委员会是一个归属于政府的智库,肩负着重新构想印度经济未来的崇高任务。但在文化上,它是一个长达60年的教训,告诉我们精英阶 层的理想主义有很多可怕的地方。该委员会成立于1950年,曾经是印度计划经济的心脏,一小撮人关起门来决定资金的划拨,工厂应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什 么样的产业对国家是有益的——事实上任何事情都要这样决定。多年来它的权力渐渐减弱,其功用也受到了质疑。
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总理在周五的独立日讲话中说:“有时候,修缮一座旧房子的成本更高,而且我们不会有成就感。我们觉得,建造一座新房子会更好。因此,我们将在近期用一个新的机构取代计划委员会。”
莫迪对委员会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敬意,但经济分析人士欢呼雀跃,他们说,这头印度社会主义实验时期诞生的年迈野兽,终于要被宰杀了。这就引出了一件趣事,当初为委员会的成立埋下伏笔的,正是印度的几位首屈一指的资本家。
1944 年,包括当时印度产业界大人物J·R·D·塔塔(J.R.D. Tata)和G·D·贝拉(G.D. Birla)在内的八人起草了一份印度经济15年设想,在他们的社交圈内传阅。后来这个设想被称为“孟买计划”(The Bombay Plan)。计划的作者们希望在15年内实现人均收入翻番,每一个印度人都能享受最起码的生活水准——比如每年可以用上30码(约合27米)的布料,有一 个至少100平方英尺(约合9.2平方米)的居住空间。
现在看来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当时要求政府对产业进行更严厉的监管。他们宣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要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个人权利和企业自由会被暂时搁置。”
学界普遍认为,刚刚独立的印度之所以要成立计划委员会,这份文档起到了莫大的作用,而这个委员会日后将成为商界最痛恨的机构。
委员会常被说成是一头“苏联式”的巨兽。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对这种类比十分反感。
在 《不确定的荣耀》(An Uncertain Glory)一书中,他和经济学家让·德雷兹(Jean Drèze)写道:“抛开那些政治灌输和教条主义不谈,从苏联到改革前的中国,再到越南或古巴,有一件事是共产主义国家一心想做到的,那就是立刻实现免费 的全民教育。”
至少在最初几年里,印度的中央规划是无视穷人的初等教育问题的,后来更是在这方面达到了玩忽职守的地步。
书中写道,“事实上,1951年启动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大学教育表示赞同,给予了大力支持,却反对在小学层面进行普及教育,转而支持一种所谓的‘基础教育’制度,这个制度建立在一种强烈的浪漫情怀和怪诞理念之上,认为孩子应该通过自食其力的手艺来学习。”
这个想法的灵感来自莫罕达斯·K·甘地(Mohandas K. Gandhi),他认为一个孩子在学习文化知识前,应该先懂得如何制作一只袋子,否则会“制约他们的智力发育”。
在印度的发展历程中,不知有多少甘地的理念被摒弃,而这是一项不为人知的伟大成就。
印度在哲人们的手中死里逃生,当然如今还撑过了当道数十载的委员会,深入的经济改革已经减弱了它的破坏力,直至将其变成一件文物。
敬请在Facebook上关注马努·约瑟夫(Manu Joseph)。他著有小说《他人的不正当幸福》(The Illicit Happiness of Other People)。
翻译:经雷


from 纽约时报中文网 http://cn.nytimes.com/world/20140825/c25in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