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25 July 2014

分析:甲午戰爭120年後的中日歷史觀

中國各地近日舉行了多項活動,紀念120年前的甲午戰爭,讓外界擔心中國是否有特別的用意。
中日兩國過去這幾年,因為中國所稱的釣魚島、日本所稱的尖閣諸島、亦即台灣所稱的釣魚台列島問題,關係陷入了可謂是前所未見的低潮。
在這種時刻,中國大規模的紀念甲午戰爭120週年,也就很容易被解讀成所謂的「操作民族主義或者是民粹主義」。
但是廣州中山大學教授袁偉時認為,外界無需如此看待中國的紀念活動,他表示,中國的習慣是逢五、十、百等數字時,就會舉辦大規模的活動。
按鍵 音頻:袁偉時談中國紀念甲午120週年
他並以2012年的辛亥百年紀念活動為例作為佐證,並說現在中國民眾已經不是那麼容易陷入民族主義或者民粹主義的「狂潮」之中。
袁偉時說,以中國的學界和媒體來看,現在紀念甲午戰爭的看法是多元的,他指出有以中國將領劉亞洲一派的聲音,也有學者們的聲音。
這些論點有的趨於強硬,有的則是趨於歷史的實際面,袁偉時認為,大多數的歷史學者「也不是隨著某些人的調子起舞」。
他對這種狀況還是感到比較樂觀和鼓舞的,所以雖然能夠理解外界對中國高調紀念甲午戰爭有所擔心,但是認為這也是不必要的。
中日雙方不論是學界或者是官方,似乎在甲午戰爭,也就是日本所稱的日清戰爭這段歷史上,觀點和紀錄上都有著相當大的差距。
即便在西方歷史學者使用了「併吞」來形容日本在甲午戰勝之後把朝鮮半島收入其帝國版圖之內,但是不少日本的歷史學者並不認同這種所謂的歷史描述。
清廷在甲午戰敗之後「割讓」的台灣,在當時是日本口中的「帝國最南端」,中國近年來將台灣「與祖國的分離」也是歸咎於甲午戰敗之後所簽的《馬關條約》。
而中國最近舉行的各種紀念甲午戰爭的歷史研討會,討論的內容集中在當年清廷的敗因最重要的就是「積習腐敗」,這也被外界看成是北京政府借此強調打擊腐敗。
似乎日中兩國在甲午戰爭這段歷史上,只有「日本戰勝」的這一段是相同的,其他部分、還有甲午戰爭對日後東亞、甚至全世界歷史的影響這些方面的看法,可以說是南轅北轍,而且越到近代、差距越大。
英國歷史學者也曾經指出,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不試圖經由解讀歷史來操弄民族情緒,僅僅指責中國或者日本並不公平。
但是從現在的狀況看來,日中雙方如果要設法緩和目前的局勢,似乎歷史這個方面絕對不會是一個正面的因素。
(撰稿:威克/責編:董樂)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07/140725_ana_sino_japan_war_1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