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29 May 2014

評論:埃及新總統塞西的挑戰和局限

歐陽誠

BBC中文網記者

時隔兩年,埃及人再次投票選總統。前國防部長賽西(Abd-al-Fattah al-Sisi)以壓倒性優勢順利當選埃及下一任總統,成為埃及三年前趕走穆巴拉克後的第二位總統,將埃及帶回軍人統治的政治傳統。

「埃 及人出來書寫自己的歷史和未來。」身著深色西裝與領帶的塞西在26日投票第一天這樣鼓勵選民。然而,儘管賽西的擁躉想方設法干擾左派候選人薩巴希 (Hamdeen Sabahi)的競選活動,出乎意料的低投票率,讓官方不得不將原定兩天的投票延長一天。目前的數據顯示,此次總統大選投票率不足五成。

賽 西的當選,對他本人而言確實是一種勝利。但擺在他面前的,確是幾個更大的挑戰。這些挑戰中,有些是埃及2011年革命後的新矛盾,有些是前政權遺留下來的 歷史矛盾。賽西執政的成敗,將決定埃及未來的走向,並影響阿拉伯世界。全世界都在看,這個多災多難的轉型國家,該如何跨過這些坎。

經濟首位

無論歷史學家如何爭辯2011年埃及革命的起源,貧困導致不滿是一個共識。高企的年輕人失業率和差強人意的經濟表現,讓埃及人認為,趕走穆巴拉克後,埃及將煥然一新。

然而,事實遠非如此。埃及的經濟正從一場危機走向另一場危機,且逐漸惡化。對賽西而言,若國家經濟形勢不改善,失業率問題不解決,下一場針對他的革命,也將隨之而來。

三年內,埃及的外匯儲備削減至2011年1月革命前的一半,動蕩的政治局勢也使得外資紛紛逃離。飆升的通貨膨脹,讓埃及窮人變得更加入不敷出。

截 至今年4月,埃及的預算赤字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4%,全國的總體債務量比整個國家的經濟總產量還要高。目前,仍有45%的埃及人生活在每天低於 2美元的貧困線下。通脹方面,在2013年夏天軍事政變後,該指數升至12.97%。半年後雖稍有回落,但仍在11.4%。

革命三年後,埃及的失業率仍然超過13%。與一些歐洲國家相比,這個數字看上去並不驚人,但若仔細分析,其中71%的失業人口為15至29歲間的年輕人。呆滯的經濟和動蕩的政局,讓這些年輕人認為,街頭運動是改變現狀的方式之一。這是塞西的首要挑戰。

調和國家分裂

其次,賽西所接管的埃及,正處於後穆巴拉克政權以來最分裂的時期。前總統穆爾西去年被罷黜後,埃及的致命爆炸事件時有發生。官方稱之為「恐怖襲擊」,而施暴者卻說,這是他們表達不滿的惟一方式。

一方重拳出擊,另一方感到深受打壓,這一對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在許多國家都存在。但對正在轉型的埃及而言,則是雪上加霜。去年夏天以來,埃及軍方的鎮壓,已經導致超過1000名同情穆爾西的伊斯蘭主義者傷亡。對他們來說,這是一筆「歷史血債」,而清算方式便是訴諸暴力。

目前人們很難看出賽西政權的經濟與社會政策取向。但從埃及官方今年以來的種種舉動來看,塞西並沒有與前政權明顯差異的思維方式。經濟、宗教和社會矛盾是塞西宣誓就職後需要處理的首要任務。

處理得好,這是他的功績,埃及人會記住這位給他們帶來穩定的「強人」;若處理不好,經歷過革命的埃及人,將以同樣的街頭運動方式,讓塞西下台。這是塞西的挑戰,也可能是他的局限。

(責編:橫路)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4/05/140529_egypt_commentary.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