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25 May 2014

叶檀:转移债务炸弹

2014/5/26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金融业正在发生巨变,此轮金融改革能否成功,在于能否建立金融信用机制。

从间接融资为主转向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并转,银行资产证券化向社会销售,意味着中国融资途径的重大改变。银行依然重要,但不是融资的惟一途径,并且,银行作为地方政府出纳、闭着眼睛向政策支持项目投资的资金黑口袋角色,将有根本改变。否则,中国金融改革不可能成功。

直接融资为主,还是间接融资为主,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要运作高效公平,都可以成为实体经济的血液。如此运作失败,既不公平也无效率,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为成为失信金融的典范。

美国以直接融资为主。去年11月25日,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表示,美国直接融资存量占比高达86%,银行主导型的国家,比如日本、德国,上世纪60年代这个比例占40%到60%,近年得到了长足发展,2012年分别达到69.2%和74.4%。新兴市场比如印度和巴西指标也分别达到70%和69%。和这样数据相比较,中国存量法统计的指标确实非常低。2012年底,我国的直接融资股票市值加上债券额相当于整个金融资产总额43%。如果考虑到商业银行持有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并非严格意义的直接融资,这种情况商业银行的债券余额大概47%。

线性思维要不得,不要以为美国的直接融资方式一定符合中国国情,也不能忘记德国、日本等制造大国崛起之时,银行融资起到了主要作用。美国与德国的金融体系适合本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所以能够成功,根源就在于信用体系的建立。

美国直接融资比例之所以高,建立在美元作为世界硬通货的基础之上,也建立在200多年直接融资、信用建设的实践之上。二战之前,美国的每次镀金时代之后,都会伴随残酷的战争,以扩大生产、消灭过剩的产能。

即使美国成为金融超级大国,也未能幸免次贷危机。每一次金融危机的背后,一定伴随着实体产能的过剩、货币的超发、以及失信的泛滥,次贷危机就是次级债金融衍生品泛滥的结果,把垃圾当黄金在全球交易。如果美国不掌握全球铸币权,不是把垃圾衍生品卖给国际投资者,而是在国内循环,美国的经济早已停止了心跳。

德国金融视信用为生命,这从德国战后严控通胀、德国央行在欧元区的领头羊作用,就可见德国金融业在二战后对信用的重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建立银行体系内部的增信系统,了解信用情况的地方银行作为中小企业的往来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风险信用评估,进行增信服务,在往来银行提供贷款申请后,资助银行据此评级向中小企业贷款,往来银行要为中小企业逾期贷款承担全部责任,往来银行相当担保公司与信用评级公司。

往来银行为降低风险,往往向担保银行申请担保。在德国,担保银行是经济自助组织,最初倡议来自工商会和手工业协会。德国有82个地区性工商会和55个手工业协会,覆盖了整个德国,这些工商会对所在地区中小企业情况非常了解,为担保银行提供信用服务,担保银行有相应的资本金作保证。

德国的中小企业绝不是仅仅靠政府政策,而是通过往来银行、担保银行、商会等层层信用筛选体制,保证将企业的信用风险将到最低,使信息准确而透明。

没有信用控制体系,没有完善的市场化的增信体系,就不可能有金融,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不可能成功。

我国希望扩大直接融资比重,这没有什么不好,银行负担太重,对中小企业、创新企业没有行之有效的风控体系,进行股权、债权融资适当其时。

请牢记,先进的金融体系不是由银行家数与上市家数代表的,而是由资金使用效率与配置的准确度代表的。国股市之所以低迷,关键在于多年的融资功能,却忘记股市的定价来自于信用评估与收益预判,连信用都不守,上市就是圈钱,最终连股市都丧失了整体信用,一旦货币稳健无水冲刷市场污泥,就成为僵尸市场。

在发展直接融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公开的信用平台,建立信用风险控制系统,让直接融资风险不至于成为一堆转嫁给全社会的金融炸弹。当混乱的金融市场把国民的钱折腾完之后,国民变成一穷二白的泥腿子,难道市场还会像现在那么平静吗?


注:云南高原上平缓的红土坡,一片片连绵的缓坡

坡上是亮得刺眼的太阳下的大朵白云,安静地飘浮

眼光望向四周

刚翻开土的鲜艳的铁锈红,橙红,到时间长久的淡红

路边随处是紫色、红色的小野花,在绿草丛中

不时有黑白山羊,马,在山坡上

梯田就象顶艳丽的印象画着色



晚上,苍穹的星星触手可及

就像在屋子顶上的星辰一颗颗往下垂

和梯田坝子里的农家灯光融为一体

好久没见到这么亮的星星

到昆明,空气不再透亮

是雾幢幢的城市,老远地躺在那儿



云南会泽,偶尔一去,就此连上线,是缘

小沐外生长大了,很漂亮,睫毛长得有小手合扑着

不那么聪明,不那么听话体贴

但不奢求,当个健康、有手艺的正常人

有常人的幸福,就好

如果有时间,推荐朋友们去看看会泽的铜钱,东川的坝子



2014/5/26 叶檀市场:

新闻1:《纽约客》载文,描绘近年稀土市场的过山车经历。众所周知,目前全球稀土开采大都来源于中国,2010年后采取一系列手段利用稀土出口限制来表明某些外交立场。效果如何?

点评:中国供应崛起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巨大储量,二是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由于环境保护限制而引发开采成本高昂。由于中国出口量不确定,不少资本开始重新进入美国内华达等地开采市场,目前的状况是中国稀土出口并没有减至令国际市场惊慌的地步,美国新开采的努力并没有完全被吸收。由此稀土市场又趋于稳定,四年前的剧烈价格波动已成为历史。



新闻2:全国楼市库存激增、部分城市大幅降价,引发了中央层面的关注。据悉,日前住建部兵分几路密集调研地方楼市。

点评:坚持限购的必要性,正确的遮羞布。但库存量高、人口流失的城市不松不行,此一时彼一时,三四线城市今天不松,明天也得松。

from 叶檀的博客 http://yetanblog.blog.163.com/blog/static/7566974020144265161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