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29 May 2014

刘罡:美国会再次抛弃中国吗?

对于日益自信的中国而言,美国似乎正越来越成为一个专门给人添堵的角色,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到中国的贸易与汇率政策,再到中国军方的互联 网行为,美国在诸多涉华领域都要指手画脚一番,虽然这些行为未必具有实质的攻击性,但也足以令许多中国人愤愤不平,在他们眼里美国真可谓癞蛤蟆趴脚面,不 咬人膈应人。当今的中国正为美国在涉华事务方面涉入日深而烦恼,但从历史上看,恰恰是美国积极涉足中国事务时,中国比较顺风顺水,而当美国抛弃中国或对中 国采取冷处理时,中国往往会走背运。
中国现在的中学历史教科书都说,是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约,从而打破了日本从德国手里夺占中国青岛的美梦。 但教科书却没有说明,日本对青岛的占领一直持续到1922年,是在美国主导的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联手英国和中国对日本施压,才真正迫使日本将青岛 交还给中国。当然,美国出面压日本吐出在山东攫取的侵华利益,从本质上说是要抑制日本在远东的势力,并非是要替中国主持公道,而且也如不少历史学者指出 的,华盛顿会议实际上是使中国由一战期间的日本独占又回到由几大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但不管怎么说,至少从此后十几年的历史看,美国对中国事务的积极参与 比消极参与对中国要好。
1931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美、英、法、日《四国条约》到期前夕,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在同样是于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五 国海军条约》到期后不久,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特别是日本全面侵华可以说已经打破了美国在中国事务上的对日容忍底线,但此时的美国由 于严重的经济危机等原因,民众厌战情绪强烈,再加上美英等国一直寄望于日本能够对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的苏联起到牵制和抵消作用,所以美国暂时忍下了这 口气,对中日战争采取了“隔岸观火”态度,中国的抗战也由此陷入了长达四年的孤军奋战惨境。
其实,经济实力强大的美国很大程度上是掌握着日本侵华战争的生死命门的。《陶行知日志》里提到的数据显示,1937年运往日本的战略物资中,美国占 54.4%。分类来说,美国所占比例分别是:铜92.9%,各种油料60.5%,汽车及零件91.2%,铁百分之59.7%,铸铁41.6%,各种机械、 发动机48.5%。正是这种实力给美国提供了对日说话的底气。1941年,在苏德战争爆发、德日军队有可能联手会师之际,美国于8月1日宣布对日本实施全 面石油禁运,11月2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向日本发出最后通牒,不仅强硬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还要求日本与其他国家放弃在中国的一切权利和治外法权。美国 的这些举措无异于将日本逼入了绝境,而美国自己也应该很清楚,事情到了这一步,一场美日大战将不可避免。果不其然,日本的“御前会议”最后得出结论:若按 美国的要求办,日本不但要抛弃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成果,“九一八”事变的结果也必须放弃,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日本遂决定进攻美国,使中国一 举翻身的太平洋战争就此爆发。
从华盛顿会议到太平洋战争这20年的历史发展脉络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国虽然不能说不重视其在华利益,但单只是中国本身却不足以在美国的利益天平上占 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不会仅仅为了保护其在华利益而让自身卷入一场全面战争,美国最后之所以下决心与日本开战,是基于对全球形势的评估而做的决定。正因 为如此,上世纪40年代末国共内战爆发后,面对国军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美国最终决定放弃中国大陆,宁肯“失去中国”,也不肯为中国而冒险打一场蒋介石梦 寐以求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站在国民党和中国自由派人士的角度看,美国此举不啻是对自由中国的抛弃,是将中国大陆拱手让与苏俄势力,但其实站在共产党的 角度看,美国在中国大陆退出利益竞逐也未必全是件好事。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沈志华在其《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一书中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毛泽东去苏联谈判对华援助问题,双方谈得很不愉快,毛 这时面临空手而归的危险。恰在此时,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了一个长篇讲话,暗示中国要打台湾尽管打,美国会持默许态度,讲话的中心目的就是分裂中苏,不让 中苏结成联盟。这个事给斯大林造成了很大压力,苏联内部经讨论认为,不能让毛泽东空手而回,如果那样,中苏同盟便无法建立,美国人的计谋就成功了。
虽然历史不容假设,我们仍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美国能够继续沿着与苏联争相笼络中国的路子走下去,中国不难从这种左右逢源的处境中得到更多好处。但此 后爆发的朝鲜战争使美国彻底放弃了拉拢红色中国的打算,这直接导致中国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与苏联决裂后面临着孤立无援的艰难处境。我们甚至不妨大胆推想一 下,如果中国在60年代初与苏联闹僵时能及时开启对美和解的大门,毛泽东的孤立感、危机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极端情绪可能就没那么强烈,中国的文革悲剧或许 就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避免。
据美国知名报人塔德•舒尔茨在其名著《昨与今》中说,当60年代初中苏开始意识形态论战时,华盛顿的决策圈子甚至根本没有从中看出中苏决裂的端倪, 有人甚至荒唐地认为这是中苏两国在演一出戏给西方看,直到1969年中苏爆发珍宝岛军事冲突后,美国才最终确信中苏两国真的闹崩了,当时正饱受越南战争困 扰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突然醒悟到可以利用中苏矛盾来分化瓦解共产主义阵营。正是从这一刻起,中国在美国的全球战略棋盘上成为了一枚可以走出妙招的重要棋子, 中国在美国的利益天平上又重新变得重要起来。
此后的中美关系历程人们都是耳熟能详了,邓小平主政后中国延续对美和解的进程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在一步步融入国际主流社会的同时,经济实力也 日益增强,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到,中美改善关系虽然对两国都有利,但良好的中美关系对中美两国的重要性却并不是同等的, 换言之,假如没有中国的廉价商品,美国的经济固然会受到一定负面影响,但国家的发展进程基本不会因此而改变,而如果没有美国的市场,中国的全球崛起必将无 法持续下去。
也正因为如此,如果美国一旦认定在华牵涉过深有损其全球战略利益时,不能排除美国会像上世纪30年代后期和50年代那样,再次采取疏离中国的态度。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种想法属于天方夜谭,鉴于中国目前庞大的经济体量和市场规模,以及中美两国经济利益相互纠缠、依赖之深,美国“抛弃”中国几乎是不可想象 的。但是,美国目前正加紧推进的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谈判不正是有将中国排除在外的趋势吗?美国方面肯定会意识到,一旦中国被排除在 TPP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之外,作为中方的报复,美国在进入中国市场方面也会平添许多障碍,美国为什么明明意识到这一点还在积极推 进这两个很有可能将中国孤立于世界主要市场之外的协议呢?这说明与上世纪30年代末和50年代时一样,美国不会让自己的全球战略利益被自己的在华经济利益 牵着鼻子走。
当然,中国当前的实力毕竟远非上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时可比,在美国进行全球战略布局时中国正日益成为一道绕不开的坎。比如面对愈演愈烈的乌克兰 危机,中国给俄罗斯及时送上的4,000亿美元天然气购销协议大礼包,就让美欧高高举起的经济制裁大棒失去了不少威势,给普京及时送上了一粒定心丸。但不 可否认的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与美国在全球竞技场上仍然不是同一个重量级别的对手,不能排除美国的重返亚洲最终会演变成一个“亚洲北约”对 中国实施遏制包围的局面,如果中国陷入这种被美国主导的国际社会所孤立、疏离的处境,上世纪60和70年代的一幕有可能重演。
和比自己强大的邻国打交道从来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与这种强邻维持一种斗而不破的关系,或许最符合自己的利益。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7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