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1 April 2014

陳雲 - 普教中,一場空

轉角   am730   2014年03月31日

教育局用特殊教學支援的方式,在學校推進普教中。普教中在教學語言設立關 卡,必須是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才可跨越,於是普教中成為精英的標籤。教育局在推動普教中用的,是特別補助師資的方法,這種方法早期應用於公費學校聘請英美 語系國家的老師來校任教。然而,中文是香港人的外語嗎?為甚麼香港講廣東話的華人,要用外來語學中文?講廣東話為交流語的人,幾千年以來,是外族人嗎?是 不懂得中文的蠻族嗎?

普教中要做到的政治效果,就是當香港人、講廣東話的人,是等待漢化的蠻族,要他們臣服於普通話,認為通話就是漢語標準,就是中文。這是赤裸裸的政治欺壓。
好 多家長誤以為普教中有助學生寫好中文。學術研究證實,普教中並不能增加中文寫作能力。原因是口語與寫作是兩個語言系統。寫作需要的書面語的語文知識,來自 閱讀,與用何種漢語語種無關,用粵語或北方話都是一樣。至於寫作需要的理性,來自生活和課堂的情理訓練,用普通話這種外來漢語來教中文,反而妨礙課堂的情 理訓練。

中國語文課並不只是訓練語文,中國語文課包括生活寫照、文學作品欣賞、文史知識傳授,裡面的情理鍛煉、感性教育和道德教育,必須 用貼近香港生活的粵語來教,用本土的漢語語種來教,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在毫無語言造作和心理障礙之下,用粵語坦誠交流,才有效果,才可以令兒童知書識禮, 人情練達,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語文能力,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普教中的中文班,當然也可以做到上述效果,但學生必須付出更多努力來跨越 外來漢語的無謂障礙。這是沒有額外效益的無謂浪費。

廣東話是現存的最古老漢語語種。語言是跟隨時日和學習者的增加而衰退的。普通話來自明 清的北方官話,由於當時的北京是女真族(滿洲人)為主的蠻夷區,外族學習之後,北方官話衰變,脫去入聲(p、t、k))和合口音(m),聲調減少到四聲。 好多元音韻母都不見了。是故,好多音義合一的古漢語現象,在普通話丟失了,例如「荊棘」的普通話發音丟失了入聲的刺耳感。合、飲、潛、沉等字,在普通話失 去緊合或沉底的語音對應。

粵語的語素豐富,聲母二十個,韻母八十八個,聲調九個。普通話聲母之數相若(二十二個),但韻母只有三十九個, 聲調只得四個,少了一半有多。普通話語音組合只有3,276個;粵語的語音組合1,0620個。粵語是精密的語言,捨棄粵語而用普通話教學,是以精密遷就 粗糙,所謂「以夷變夏」,將華夏變成蠻夷。(周一刊登)

陳雲-文化評論人,德國哥廷根大學民俗學博士,《中文解毒》系列作者。

from Vicsforum - One man's forum http://vicsforum.blogspot.com/2014/03/blog-post_8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