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25 March 2014

張鐵志:學生為何這麼憤怒

在立法院外面,許多的青春面孔坐在地上,認真地聽著台上演講,激動地喊著口號。他們為什麼會來?
其實,他們抗議的原因和這幾年全世界的青年抗爭反抗運動──從埃及到土耳其到烏克蘭──很類似,除了一個重大不同:中國因素。
第一個原因是社會的不公不義,這是全球現象,但這代新世紀成長的台灣青年所面對的是社會貧富差距的嚴重擴大,是低薪資的青年貧窮化,大台北的房子對 他們來說是海市蜃樓(而台北市長參選人是帝寶住戶的事實彷彿是一則黑色幽默);更重要的是,過去幾年,統治菁英不斷地侵害弱勢、破壞生態來鞏固政商利益集 團,從農村到老社區到原住民傳統領域,都動員出新的一批年輕人認識到體制的荒誕。
其次,是台灣新興民主體制的無能。許多新興民主國家,統治者侵害人權、操弄法律、蔑視制度制衡,因此掀起一波波抗爭。而台灣青年成長的時代,是台灣 的「後民主轉型」期,上個世代的政治偶像從阿扁到馬英九,只看到腐敗與無能,主要政黨完全無法解決社會經濟問題,還繼續惡化,只剩下僵化腐臭的屍體,淪為 既得利益集團的分贓政治與權力遊戲。可笑的是,這次佔領運動還是有不少人懷疑學生被民進黨控制,根本不知道這幾年學運和社運的自主性其實讓民進黨手足無 措。
社交媒體新公領域
第三,也是全球同樣的現象,就是他們是網路世代,尤其是社交媒體時代。這一代青年早已開始拒絕傳統的主流媒體,他們有自己的資訊和新聞管道,並在網 路上形成了自己的公共領域,因此更具批判性和進步價值,而不會被傳統主流媒體所蒙蔽。每一次的爭議,他們都在臉書上比主流媒體有更快、更豐富的資訊:這次 佔領立院行動的第一天晚上,尤其可以看到傳統主流媒體從報紙到電視的嚴重遲緩。
以上三個是近年來全球反抗運動的相似原因,但台灣還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特殊原因:是對中國的焦慮。沒有錯,不見得每個人都了解服貿協議,但是當 2008年馬政府上台積極強力推動與中國的整合後,確實讓許多人擔心這整合對台灣造成的可能傷害:從對自由民主的侵蝕,到對產業與日常生活衝擊,也因此香 港經驗成為許多人的重要教訓。台灣和中國的關係是我們這個世代對台灣最重大的課題之一,我們需要的是透過更多的討論與資訊,慢慢凝聚國民的共識,讓兩岸建 立起一個合理和健康的關係;我深信這些學生不是「逢中必反」,而是反對政府粗暴地決定我們的未來。
所以,稱這些學生為暴民,或如金溥聰說反暴力,只是滑稽可笑的語言──佔領立院和行政院只是在這個崩壞的體制下,行使公民不服從的抵抗權。這群青年 非但不是暴民,反而是真正公民:他們有著更多元進步的價值,熱愛這片土地,渴望一個更好的民主,期待更正常的兩岸關係;他們願意冒著被污名化的可能、被暴 力驅離的恐懼坐在這裡,是因為他們深信有權利、有責任作為一個公民,在這個關鍵歷史時刻決定台灣的未來。
原刊於台灣《蘋果日報》

from (title unknown)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