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22 January 2014

韓國的夢與醒:〈請回答1994〉與〈韓國小姐〉

「懷舊」是2013年韓國社會流行文化的一大關鍵詞,形形式式有關昔日社會背景的韓國劇集、電影與歌曲,成為上年韓國大眾重新關注的題材。如果說這股「想著昔日」懷舊情的爆發,大可追及至2012年時,不論是電視劇的《請回答1997》,還是電影的《陽光姐妹淘》、《初戀築跡101》,都以這些題材 引發了全民熱議。
然而,當中70-80年代為題材的劇集與電影,在韓國流行文化製作中,已算不是新的突破,消費力有限,況且現時收看劇集與電影的主要文化消費者(大 多是20-40歲),對他們剛出生的70-80年代的歷史感不強,未有太大共鳴。但是,相較之下,現時韓國30-40歲的一代,對一切有關他們成長中,影 響他們「青春期」最深90年代的點點滴滴,包括音樂、劇集、電影與其他消費品,卻冒起了忽然而生的懷念感,大概與當下的較人工化的K-POP,與不是富家 公子愛上窮家女,就是家產爭奪計算無比的劇集感到乏味有關。
電視台也看準這個「新市場」,近年開始製作不少以韓國90年代為背景的故事劇。2013年推出的《請回答1994》與正在播放的《韓國小姐》,無不 是以影響韓國舉足輕重的兩年:1994與1997為時代背景。當中,1994屬韓國經濟起飛,貴為亞洲四小龍的收成期,國民過著多年來最幸福的時 光;1997年則是數十年來韓國經歷經濟起飛後面對的首個嚴冬,因為金融風暴引來的IMF危機,負資產、破產、倒閉、自殺與失業,都是那些年韓國人「不想 回憶,未敢忘記」的痛苦回憶。以1994與1997來作故事背景,勾起兩個不同的感情聯想,就是這兩套劇集獲得好評的主因。
美好的「請回答1994」
承接2012年的《請回答1997》,韓國有線電視頻道tvN在2013年推出該劇集的另一版本- 《請回答1994》。簡單來說,《請回答1994》以幾位來自韓國國內不同地方學生們,生活在首爾某寄宿店為背景,講述從地方來的學生艱難的「城市故 事」。因為要離開生活了20年的家鄉,上大學來到首爾的寄宿生們對首爾充滿幻想,當中有惹笑的文化衝擊與城鄉差異。而離開父母,獨自在異地生活面對困難重 重與孤獨的感覺,寄宿生們之間的友情成為那時那刻的溫情來源。另外,貫穿劇集背景的1994年,當中的大學校園生活、籃球大盛宴、美國世界盃,再加上徐太 志與孩子們等風靡的各種主題,也就是造就成該套劇集成為有線電視頻道的收視「奇蹟」。
1. 首爾都市化的歷史
《請回答1994》中,幾位來自忠清道與全羅道的青年人,從落後的家鄉地遠道而來到繁盛的首爾讀大學,是韓國自韓戰後一直沒有停下來的人口流動趨 勢。2012年由秀智擔任女主角的一套韓國電影《初戀築跡101》,她也是同樣地由濟州島來到首爾升讀大學。對韓國人來說,自韓戰結束,特別在朴正熙總統 推動的多個「五年經濟計劃」與發展首爾地區的政策以後,人口流向也出現了與一般發展中國家相同的趨勢。不少青年人為了升學與找尋工作機會,都選擇離開「家 鄉」到發達地區 (如首爾) 以圖找到新生活。從數字上得知,1960年代時,首爾的總人口只有2百多萬,但短短的十年間,70年代人口已升達5百多萬。後來,1990年更到了標誌性 的1千萬,可想知而韓國在短短30年間,出現了一次大規模的「城鄉移居潮」。
然而,1988年首爾在舉辦奧運會後,鄉鎮地區遷移到首爾的人口現象卻步入減慢趨勢。因為早年過量與過急的人口遷移,導致首爾市的房屋供應住房環境 每況愈下,所以首爾人口增長率,到了1990-1995年間出現了-3.6%的比率,有30多萬人搬離首爾到近郊的新發展城市居住,如韓國政府在80年代 尾推動發展的5個「二百萬建屋計劃」中,新建成的盆唐、一山、坪村、山本與中東區。
但是,畢竟首爾是韓國數百年來的首都,也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核心城市,科技與城市建設是整體國家發展最快最完善的地區,它更在劇集中談及的1994年,迎來首爾成為韓國首都的600周年紀念,所以在眾多社會問題下也無阻年輕一代來到首爾讀書和找工作的慾望。
長久而來,韓國的高等教育制度與就業市場都是極度精英主義。能夠來到首爾有名的三大大學 – SKY (首爾國立、高麗與延世),是每一位來自不同地區的青年人夢寐以求的成就,單看劇集中的多個主角便可略知一二。可是,這種學額競爭過度集中在首爾,使未能 進到三大讀書的青年人失去前途的危機,已經在韓國敲響警鐘。因此,上年韓國教育部也宣佈,擴大在非首爾地區大學招聘公務員的配額。而且,微軟駐韓分公司代 表James Kim,也表示不會對來自SKY的畢業學生有特別優待。話雖如此,但畢竟這種偏重首爾名牌大學心態早已數十年來植根在韓國人的骨子裡,一句半句說話能改變 有限。
2. 那些年的大學籃球盛世
1994年是韓國經濟上歌舞昇平的好日子,全年的經濟增長率高達8%,全國失業人口也下跌至自1992年6月來最低的2%。
美好日子除了在經濟上,在韓國大學生活中也可以體現出來。在《請回答1994》中,女主角成娜靜迷戀延世大學籃球選手李相旼,那個時代就是韓國大學 籃球的輝煌期。韓國正式的專業籃球聯賽要到1997年才成立,早於那時,每年數全國性的籃球盛事,必定是「籃球大盛宴」的比賽。當時在那個比賽中,大學籃 球隊與其他專業球隊進行比賽,一般多是職業球隊獲勝。但就在1994年的那一屆比賽中,延世大學在選手李世民帶領下取得冠軍,震撼了整個韓國的籃球界,並 引起一鼓全國性的籃球熱潮。其後,當年的MBC電視台更追上這鼓「籃球風」,拍攝一套由張東健與沈銀河主演的籃球故事劇集叫《最後的勝利》。
80年代的韓國大學籃球賽,是中央大學的天下,他們擁有其後的韓國國家籃球主力代表球員如許載 (負責在88年首爾奧運會宣誓的代表)、姜東海和金裕宅等精英球員。可是,90年代起,擁有優秀球員如全熙哲與玄周燁的高麗大學,與有球星李相旼、徐長勳 和禹智元等領導的延世大學 (外號「喔爸部隊」),在大學籃球界掀起激戰。
延世與高麗,兩所在首爾最具代表性的私立大學,每年都會舉行一系列的兩大體育競技比賽,包括足球、籃球、棒球與冰上曲棍球等等,來提高校內士氣。除 了在運動場上鬥到你死我活外,延世與高麗的運動員代表,在比賽後一同喝狂歡時,也曾為如何把這項盛事命名進行過爭辯 (究竟應該叫「延世 – 高麗」或是「高麗 – 延世」)。最後,他們以韓國傳統文化,主場應厚待作客的原則,當延世主場時,便叫做「高麗 – 延世」,相反亦然。另外,比賽過去,兩大學生也會跳著康加舞 (學生們一個接一個搭著前面學生的肩膀列隊),走到大學附近的食店與商品討免費食物。這也是那個時代令人懷念的大學快樂時光。
3. 徐太志的音樂革命
經濟與籃球的大熱,也遠比不上一位來自90年代的韓國流行音樂教父 – 徐太志魔力的影響力,我們單從《請回答1994》裡,大學生允真對「徐太志和孩子們」樂隊的瘋狂程度,便了解到為何那個時候,韓國國民會稱徐太志為「文化總統」。
90年代初的韓國流行音樂,開始引入了美國的Rap、Hip-hop跳舞與Techno的音樂文化,徐太志是當中的關鍵人物。出道於1989年的徐 太志,原名為鄭鉉哲,他14歲時就加入了幾個業餘樂團,但同時逐漸感覺學校只是一個腐化青年人心靈的地方,於是他選擇輟學,全心投入歌曲創作。其後他加入 了搖滾樂隊Sinawe擔任低音吉他手,並開始使用徐太志這個稱呼。
對Sinawe的曲風不滿,徐太志毅然離開並自己創建了一隊以Hip-hop 舞蹈與Rap為主的男子表演組合,叫「徐太志與孩子們」(Seo Tai-ji & Boys),他也是革命性地在韓國流行音樂中引入西方的 Rap與跳舞文化,並融入韓國音樂中的啟蒙者。引入的全新曲風橫掃全國,他們的唱片狂銷170萬張,帶動了韓國流行樂壇發生了巨大變化,並影響至今的K- POP發展。
4. 夢醒先兆的危機
在一切過著太平盛世的日子時,沒人想到在短短的數年後,韓國將步進經濟崩潰的金融危機。但是,留意《請回答1994》時,也知道大自然原來早在 1994年已向活在幸福時光的韓國人提出警號了。1994年時,韓國迎來歷史上最炎熱的一個夏天,當年留下了連續29天每天平均溫度高達29度,與有超過 3000多人因炎熱天氣死亡的歷史紀錄。
另外,1994年10月21日,竣工通車15年的首爾聖水大橋,隨著一聲巨響,一塊長達48米的橋板從大橋中段落入漢江中,6輛汽車包括1輛載滿學 生及上班族的巴士和1輛載滿警員前往慶祝會場地的客貨車跌進漢江,導致32人死亡,17人受重傷。事故後的調查結果,發現原來意外是承建商與建築行業因貪 污而在建造大橋時「偷工減料」,及政府對國家投資工程缺乏有效的監督和檢查所導致。
聖水大橋事故的8個月後,在1995年6月29日下午5時55分,位於首爾瑞草區的三豐百貨商場突然倒塌,導致502人死亡,937人受傷,是韓國 和平史上最大的人命意外。經政府查證後,結果顯示擅自更改設計、偷工減料及疏於監督管理是釀成這起慘禍的原因。這些慘禍背後彰顯出,韓國朝著前方一味追求 發展的壓縮式增長主義,已出現了警告,並提醒韓國人,在「快速發展」的背後還存在「操之過急」的隱患,這些都是早在1994年時已出現的危機先兆。
惡夢般的「韓國小姐」
正在MBC電視台播放的劇集 - 《Miss Korea 韓國小姐》,同樣也是乘著懷舊風吸引觀眾的注視。但與《請回答1994》不同,《韓國小姐》則以1997年韓國面對經濟嚴冬的IMF危機為故事背景,講述 由李善均飾演的ViVi化妝品公司老闆,為了拯救陷入財務危機的公司,將任職電梯小姐的高中校花(李沇熹飾演的吳智英),打造成為韓國小姐的故事。
1. IMF危機與倒閉潮
劇集中的ViVi化妝品公司,面對著將近倒閉的危機,其實與那個時代其他韓國企業都是不惶多讓,過著命懸一線、提心吊膽場地每天都要被債主追數的日 子。剛步進1997年的大門時,接二連三的打擊就不斷地向韓國經濟襲來。先是來自日元的大幅貶值,使韓國對外出口成本大規模上升,造成一直賴以出口為生的 大部份韓國企業面對沉重打擊。其後,因為出口萎縮,韓寶鋼鐵工業公司也無力償還借款而成為第一間崩塌的韓國財閥。兩個月後,三美綜合特殊鋼公司與真露公司 也同樣因支不抵債而倒下。不足三個月後,韓國一大汽車品牌KIA汽車,因投資失去可償還能力,進入了清算狀態,瀕臨破產後由韓國政府出面,指令現代收購 KIA公司,才勉強捱過了即時倒閉的危機。
但是,更嚴峻的環境出現在當東南亞發生金融風暴後,韓元兌換美元的匯率不斷下跌,從9月至11月的間韓圜貶值了50%。雖然貶值有助出口,但反過來 說也導致外債比例特高的韓國,其債務升至天文數字水平和進口成本大增。這樣,外匯危機再加上貨幣衝擊,同時使韓國股市失去信心,股市其後下瀉了接近 70%。
面對這種千瘡百孔的局面,韓國政府不斷提出穩定金融形勢的措施,然而多是事與願違,因為一方面不少韓國財閥在90年代初進行過度擴張,事實上企業根 本兼顧不了過多業務,到經濟危機爆發後,已無能力償還欠下的債務;另一方面,就財閥一間接一間倒閉,韓國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呆壞帳飆升,也做成了連銀行 體系也面對崩塌的危機;再加上終日以舉外債來作經濟發展動力的韓國政府,當匯率大覆下跌後,國家外匯儲備只剩下70多億,不足以應付1100多億已到期的 外債。最終,韓國政府逼於無奈地於1997年12月3日,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簽署援助協定,向韓國提供210億美元備用信貸,但從此12月3日便成為每位韓國人心目中的「國恥日」。
接受IMF注資後,韓國政府也要因IMF的要求,落實嚴厲的穩定經濟計畫以及廢除當初使韓國發展起飛的重要經濟體制和做法,包括整頓金融、緊縮對大財團貸款、降低經濟成長率等多項配合措施。不少財閥因而被政府「放棄」後,連韓國第12大工業集團漢拿集團也要宣佈破產。
其後,企業大量倒閉、失業人數大量增加至7% (IMF在韓國人口中是指「I’m fried」),不少失業中年漢,因不敢告知家人已被公司開除,那些年韓國出現了一個奇怪現象,就是不少身穿西裝拿著手提包的中年男人,每天早上假扮上 班,其實都是走到山上的行山徑無所事事。有些支不抵債的韓國人,更因被逼上梁山而選擇自殺,1998年時,每十萬個死亡人口中,有11.6個是因經濟危機 而自殺。一時之間韓國人對未來失去期望。
2. 團結下的再次起飛
在韓國人眼中,1997年的冬天特別寒冷,但面對著經濟崩潰的事實,韓國人未有放棄對國家的支持。就在國家失去償還外債的時候,為了兌換外匯償還外 債,韓國舉國國民主動把自家的金飾、金龜捐獻給國家,連韓國的奧運金牌得主也把金牌無償捐給國家(這是仿傚1907年時,韓國因對日本殖民地威脅時未有能 力償還賠款,舉國上下出現捐金救國運動)。雖然這些都是杯水車薪的行動,但足以顯示出韓國人依然相信國家,能夠在短短20年間從一個一窮二白的落後經濟, 躍飛成為世界第11大經濟體,那些年的奇蹟故事。
1998年接手這個經濟亂局的新總統金大中,認清了韓國國內扭結的政府與財閥的不正當關係,方是導致韓國經濟陷入危機的主因。因而,在上往後立刻提 出改變財閥控制韓國經濟命脈的經營模式,政府決定利用權威直接介入財閥結構的調整,對沒有競爭力的財閥不再提供無償的支援,例如大宇集團就是在這個時候遭 遇了解體的命運。
「捐金募銀」的舉國運動掀起國民與國家共渡時艱的決心,最終在2001年8月,韓國提前3年清償IMF的緊急救助貸款,不再受援助條件的鉗制,成為最早從亞洲金融危機中恢復的國家。在韓國人眼中,這是他們創造的又一奇蹟。
當國民坐在電視機前,看到《韓國小姐》中,任職電梯小姐的吳智英,能夠堅信自己的信念,排除萬難地一步一步,在沒有財團支援下力爭上游,咬緊牙關爭取成為「韓國小姐」的追夢經歷,他們或許可以在吳智英身上,看到自己當年的影子。

from (title unknown) http://www.inmediahk.net/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