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6 October 2013

胡少江:上海自由贸易区开业缺乏亮点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终于正式揭牌开张了。按照中国官方媒体的解释,这是中国在三十五年来经济市场化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又一次重大改革;西方的不少媒体和投资者也对此抱有很大的期待,希望这一举动能够推动迄今为止相对封闭的一些领域的进一步开放,这些受到国家政策保护的领域包括金融、通讯等行业。

据说在上海自贸区开张之前,与自贸区有关的企业的股票行情大涨,而且被囊括在自贸区概念内的四个现有的保税区的土地价格也出现了大副飙升。

但是,当上海自贸区的政策文件公开之后,大部分观察家多少显得有些失望。当然,目前公布的文件还只是一个框架性的政策线条,详细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因此现在就急于据此对上海自贸区的设计作出评价还为时过早。但是根据目前公布的政策看,这个被称之为中国新一轮改革的重头戏的上海自贸区的确缺乏亮点。不知道是因为中国政府仍然希望上海自贸区沿袭三十年前特区的"摸著石头过河"的作法自己在将来的实践中去进行政策性的突破,还是因为党内高层的意见分歧使得这个承载著进一步改革希望的自贸区在出生之前就显得有些先天性营养不良。

从政治层面上看,在政策文件公布之前广泛流传的"自贸区将放开网禁"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事实证明,这类传言纯粹是那些对中国现有的政治体制并不了解的人们的一厢情愿的希望,在中共全面加紧舆论控制的背景下,这种政策是在当前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不仅如此,自贸区在经济层面的设计上也没有什么真正的突破。例如,投资者所普遍期待的在自由贸易区内首先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和存、贷款利率自由化的纯经济方面的进一步市场化的措施也没有包括在现有的政策之内。

据说上海自贸区的一个重要的作法是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其中的一个作法被称作"负面清单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指政府明确规定不开放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中禁止投资,而在其他行业从事经济活动都是许可的。但是当自贸区公布第一批"负面清单"之后,人们发现这个清单中禁止和限制投资的领域与现有的中国政府公布的在全国范围内的投资指南中的"禁止类"和"限制类"的清单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至少在这一阶段,上海自贸区并没有起到什么先行者的作用。

上海自贸区开业时出席官员的低规格也不由得令人担心。这个自贸区的全称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与当初的的四个经济特区和第一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同,中国政府特意为上海自贸区冠以"中国"的头衔,而将指明地域的上海作为一个次要的修饰词放在括弧中,这显然是为了要强调这个自贸区的层级,指名这是中央政府推进的一个开放区域,它的意义是全国性的,而不应该受到上海地域的限制。但是出席这个贸易区揭牌仪式的却只有上海的地方官员和经贸部的代表,不仅大力主张设立这个自由贸易区的总理没有来,副总理和中央银行的行长也没有来。不知道这是否表明中央政府的官员们在刻意与这个前途多难的自由贸易区保持距离?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3/10/blog-post_6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