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aturday, 1 June 2013

社會工作與社會公義:呼籲新實踐的宣言(轉載自進步社會工作網絡)

按:2004年12月,英國有大約60位社工發起一次名為「我不是來幹如此的社會工作的!」(I did not come into social work for this!)聚會,會上大家同意發起一個廣泛連結前線社福從業員、服務使用者、社工學生和進步學者的網絡「社會工作行動網絡」(Social Work Action Network),一起抗衡英國社福界多年以來的市場化和管理主義歪風。這份由四位學者起草的宣言就是聚會的成果,至今已有1000人聯署。它反映了他們對當前英國社福界危機的根源的分析,和期望汲取各種各樣的人民運動的「希望的資源」,以催生進步的社會福利和社會工作。讀者不難從這份宣言中聯想到本地社福界的現況,並借鑒其中有益的部份,推動本地社會福利的發展。「社會工作行動網絡」主要工作是主管網站、舉辦年會及不定期討論會。

有興趣的讀者可到他們的網站(www.socialworkfuture.org)或參考英國《衛報》今年三月的採訪(www.guardian.co.uk/society/2009/mar/11/social-work-action-network)。2009-3-22

1. 如今的社會工作
如今英國的社會工作體系已經迷失了方向。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了,早在三十年前就有人討論它的危機了。本宣言的立場是:「社會工作的危機」再也不能持續下去了。我們需要探索別的更有效方式來阻止當前社會工作的主流模式,規劃出一項新的實踐方式。
我們中間有很多人曾參與過社會工作(還有些人至今仍在做社會工作),它向我們允諾的目的就是追求社會的正義,最起碼也是希望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一些積極的改變。但是現在我們所能做的社會工作範圍卻越來越少。
導致這一現象的因素有:管理主義、服務專案零碎、財政限制、資源缺乏、嚴重的官僚化、工作量過大,以及日益盛行針對員工表現的所謂「關懷式」管理手法、社會工作的私營化。雖然這些問題一直存在於政府辦的社會工作,但現在它們卻越來越主導著工作在前線的社會工作者,決定了給使用者服務的內容。這既使得社會工作的管理人員和一線工作者日益疏遠,也使得一線工作者和受益者產生距離感。如今的社工管理層主要關心的是如何控制預算,而不是如何為受益者服務。社會工作者與其服務受眾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接近監督和控制,而並非充滿關懷的關係。
如果社會工作的基本方向不予以改變的話,我們認為增設新的社工學位或新的團體如“社會關懷局”(the Social Care Councils)來協助也是難以改善目前的狀況的。以上的問題不僅是技術層次的,更觸及深層次的矛盾。單靠個別的地區機關所提供的「現金獎勵」,以圖減輕員工流失的危機,其實只是轉移了我們的視線。
由於對這些問題缺乏一個有組織的回應,人們過去多只有從不同的方式個別地回應。比如有些人離開了社會工作這一職業,當然這只是少數。還有一些人在自己的工作範圍內嘗試做一些更全面的服務,比如加入志願機構,或者參加更專業化的服務組織。但這顯然並不適合大部分人。即使在志願團體中,管理主義的傾向也是越來越嚴重的。
我們認為社會工作應委身於公義、改善貧窮、減少社會歧視,這種使命到今天更需要我們去捍衛。社會工作超越了一般福利國家的專業,它要尋求公共事務與個人問題的關聯,並且需要將問題在社會上突出來,這是一項道德化的責任。正因如此,社會上很多有權有勢的人整天希望社會工作受到打擊以及「去道德化」,不希望社會工作關注一些困擾著我們的苦難和不足。單就這一點來說,我們就值得去捍衛社會工作的傳統。
現時社會工作在社會上的地位及名聲不斷下降,這與我們的服務對象在社會上面對同樣的情況必然有關。社會工作服務的對象幾乎都是我們社會中的弱勢及被貧困化的群體,他們從新工黨的福利改革中獲益最少。事實上在新工黨的領導下,我們不僅見證著社會不平等的差距急劇擴大,更甚的是,愈來愈多尋求庇護者、年青人、貧窮家庭等,都受到極大的「妖魔化」所抹黑,而他們都是社會工作所接觸的一群。可惜,現時很多社會工作者的任務幾乎就是眼睜睜地看著人們生活質素的逐步下滑而無能為力。
所以,與那些樂於看到社會工作成為一種飽受挫敗而且噤若寒蟬的職業的人相反,我們盡力使社會工作以預防工作為主,並且承認集體方法的價值。我們同時見到,連很好的個案工作,也由於上述的社會趨勢而受到了損害。社會工作需要理解服務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的情緒、社會資源鬥爭的經驗及其投入的力量,以形成自己的見解,爭取改變社會政策。

2.新的希望資源(Resources of hope)
許多社會工作者對現有的方向感到失望,並看不到改變的希望。考慮到這25年來政治家們和小報刊對社會工作及社會工作者的詬病,大家有些失望和氣餒是可以理解的。但危險的是,我們絕不可以讓這些蒙蔽了我們的雙眼,而看不見近來社會上出現了很多可以帶來新希望的對策,這些或許可以使我們重振社會工作,使它更好地建設公正和人性化的社會。
在過去二十年裡,社會服務使用者運動也如火如荼地展開了,如殘疾運動,精神復康者運動,它們為解決社會與個人問題提供了新的視野和方式。它們發展出很多恰當及有趣的方式來滿足受益者的需要,當中最重中的是體現出集體倡導(collective advocacy)的精神,例如一些精神復康團體(Hearing Voices groups),以及由使用者主導的「俱樂部模式」(Clubhouse model)的組織等等。這些模式不是從專業社會工作而生,而是從使用者本身的角度發展起來的。我們的社會工作要積極參與其中並向其學習,與它們建立合作關係,並更新我們的視野。
另外近些年也出現了不斷增強的全球反抗資本主義和戰爭的運動。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社會工作也深受“六十年代精神”的影響:反戰運動,黑人民權運動和婦女運動,正是這一精神為後來反抗壓迫的社會工作實踐奠定了基礎。今天類似的社會運動再次興起。反資本主義和反戰運動所蘊含的“偉大希望資源”遠遠超過我們30年來擁有的資源。這些運動一直都包含著受益者組織及非政府組織(user groups and NGO’s)所追求的目標,社會正義問題是其關心的核心問題。它們已經揭穿了正統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謊言,並揭示了其對全世界窮苦人造成的惡劣影響,包括環境惡化和社會公共服務的私有化等等。
反資本主義運動起源於1999年人們在西雅圖對世界貿易組織第三次部長會議的抵抗運動,現在它已經擴展至全球範圍。近年來反資本主義的運動已經和反帝國主義及反戰的運動結合在一起了。在2003年2月,反資本主義的抵抗運動戲劇性地來到了英國,在倫敦有大約兩百萬人參加了反對伊拉克戰爭的示威活動。這場運動範圍之廣,參加人數之多,以及其中蘊含的激情與力量,使得很多失望的人又重新振奮起來。它還使工會運動中埋藏已久的反抗精神復蘇了。
但這些運動並不僅僅只是反對資本主義與戰爭,它們還在積極思考世界的未來。在最近三年裡,很多人通過世界性或歐洲範圍內的各種社會論壇,聚在一起討論未來的世界。這些討論有利於我們重塑一種新的社會工作,而且新的核心理念是反資本主義的,比如民主,團結,責任,參與,公正,平等,自由,多元。
因此擺在我們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老路,前方是日益嚴重的官僚化和市場化,等待前線社會工作者的是阻撓和失望;而另一條則是新路,它有可能使我們的社會工作,通過利用當前爭取美好世界未來的集體運動所發掘的資源,獲得新生。

3. 一項合乎道德的職業(An Ethical Career)
英國社會工作的長期危機告訴了我們許多事情。它使得我們每一個負責任的人都不願意接受現狀,使我們可能擺脫過去那種專業的傲慢態度,使我們認識到進步的改革必須包括受益者和所有前線社會工作者的參與。社會工作的高級管理人員過去一直作為改革的代理人享受著改革的好處。現在我們認識到由經費主導的福利體系對人類福利是殘酷而不利的,它導致我們很多社會工作者和受益者流失,這種因果關係在社會工作系統中隨處可見。
這些年的混亂狀況已經突出地說明了:如何界定社會工作,不應該根據它如何為國家盡職,而是應該根據它的價值基礎。這些年的經驗尤其是給了我們一個非常明顯的教訓,就是需要有集體組織,藉以捍衛社會工作是以社會公義為基礎的願景,同時也捍衛足以實現這個願景的工作條件。
正如我們在宣言開頭提到的,在過去人們參與社會工作的原因是它好像提供了一種不必剝削和壓迫人的謀生方式,但相反它的功能是推進社會變革,雖然作用微小。換而言之,社會工作是一種合乎道德的職業。近十五年來,當管理主義和市場化引入社會工作後,其中社會改革的功能就被排擠出去了。但現在想來參加社會工作的人大多數依然不是想去當監控、社區管理人員,而是想切實為改善窮苦人民的生活貢獻自己的努力。如果他們的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逐步擴大,勢必將在社會工作者中間滋生大量的不滿及困擾的情緒。正是由於認識到社會工作可以超越現在的實踐,我們中很多人才願意繼續留在這裡。
我們注意到「人類與地球」(People and Planet)的組織將社會工作納入其「道德職業服務」(Ethical Careers Service)範疇之列。如果它的進步性目標能夠全部或部分地實現,我們就有必要組織一套共同分享的「反壓迫社會工作」的方向。
本宣言僅是為推動這種認識和這種組織盡綿薄之力。
(作者為英國利物浦大學社會工作教授Chris Jones、英國斯特靈大學社會工作講師Iain Ferguson、英國利物浦大學社會政策高級講師Michael Lavalette及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社會工作講師Laura Penketh。季耶、歐陽達初譯)

http://www.globalmon.org.hk/zh/2009/04/post-897



from (title unknown)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6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