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26 April 2013

自媒体与小微媒体能躁动多久?

中国短期内出现大批自媒体与小微媒体,其面对的更多还是存活问题。谈论将给传统媒体带来何种挤压,仍言时尚早。

过去一年,伴随着微博的深化,出现了很多自媒体和小规模网络媒体(以下简称“小微媒体”)。这两者作为新型的意见领袖,在社会事件的传播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们的出现,是由于微博在传播深度和长度上存在不足;它们的躁动却引发了传统媒体的恐慌。然而自媒体与小微媒体要影响到传统媒体,先要解决内容供应不足、如何平衡媒体属性与商业运营之间的关系,以及赢利难题。

尤其在科技垂直领域中,有大量小微媒体兴起(业内一般称之为科技博客)。比如中国企业家前执行总编李岷创建的虎嗅网,前《新世纪周刊》记者赵何娟领衔的钛媒体,新浪IT频道前编辑靳继磊则创办了猎云网,第一财经周刊资深记者骆轶航开通的Pingwest等等;还有领先一步的老牌科技博客,诸如爱范儿36氪

自媒体也并非什么新东西,但2012年下半年也着实有很多人在鼓吹和践行,甚至传统媒体都开始报道这种形式。其中的著名案例有前腾讯某部门总监程苓峰辞去工作致力于自媒体云科技,声称要靠“自媒体”养家糊口,程在加入腾讯前曾就职于《中国企业家》和网易。南都前编委沈亚川(网名石扉客)在辞去职务后亦开设有微信公众账号(shifeike-reporter,石扉客法政观察),是为数不多的政论型自媒体,在短短几周积累了七千订户。

与微博的短小体裁截然不同,自媒体们通常会有较大篇幅的原创写作。而与自媒体有强烈的个人属性又不同,小微媒体们则属于正儿八经的“公司型组织”;自媒体的内容来源较为单一,一般以创建者自行撰写为主;而小微媒体则或授权转载、或支付稿酬,内容来源比较复杂。

自媒体与小微媒体的兴起背后是包括微信等应用的普遍化以及使用成本的下降有关。当下,开通微博、微信帐号是免费的;搭建一个用博客开源程序制作的网站费用也已经相当低廉;制作一个app的成本比2011年动辄数万乃至十数万也下降了不少,如果对app的要求很低,甚至有免费的转化程序可以帮忙。这些都为个人建立“自媒体”提供了工具和基础。

不过如果仔细考量一下国内这些自媒体与小微媒体的受众覆盖量,就会发现即使是小微媒体也还不能对传统的门户科技频道构成实质威胁,更不用说力量更为薄弱的自媒体。它们当下抢占的更可能是垂直领域门户网站的市场份额。

根据网站信息统计公司Alexa本月初的数据,腾讯科技频道(tech.qq.com)占了整个腾讯大概3%的流量,腾讯网站的用户到达率为8.73%,即中国网民每百万人中约有2600人看腾讯科技频道。同一时段,中国网民中的4.06%浏览了新浪网新浪科技则占到新浪网浏览总人数的7.55%,即每百万网民中有3000人会看新浪科技。而最近兴起的一些科技类小微媒体,即使是风头最劲的虎嗅网也尚无法与这些门户的科技频道比肩。同样来自Alexa的统计,这家网站的用户到达率仅为0.075%,即每百万人约有750人看;至于后来者钛媒体和PingWest,则都只在0.01%上下,即每百万人约有100人看。

这些新兴科技博客正在抢夺的更可能是老牌垂直门户的市场。IT领域,中国两个比较有名的垂直门户一为Techweb、一为Donews,它们都是以刊发IT领域新闻和评论为主的老牌网站。近年来表现有点“垂垂老矣”:这两家站点前年还能维持全球排名一千左右的水平;去年呈现一路下滑的态势,目前只能坐到全球排名三千之后的位置了。Alexa全球排名中,小微媒体的位次却在上升,虎嗅目前排名已经到达全球三千的位置,钛媒体和PingWest后发,从2012年年底创立迄今短短几个月中,网站在全球的排名也已经在两万名左右。这意味着它们的流量的确在增长,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这和资本力量驱动有关。虎嗅早在2012年7月就拿到了来自《浙江日报》集团旗下投资机构传媒梦工场的投资,这个消息也得到了双方确认;定位中美信息桥梁的PingWest则是在拿到了天使投资之后创业的;钛媒体亦有可能是获得了一笔天使性质的投资,但这个消息未得到确认。自媒体个别也已经盈利。自称中国电商自媒体第一品牌的龚文祥去年底在其微博上宣称,他的微博通过售卖整理过的电商营销资料半年内获利50万元;程苓峰的“云科技”也已经接到至少均价为1万元的十三单广告。资本的进入,不仅允许它们在稿源和流量引入上做更大投入;同时也允许它们在社会化媒体上投入力量,比如从微博中以及微信公众账号这样的工具中获取更多流量和品牌认可。

反观老牌垂直网媒,由于缺少新鲜感一般不会再有新的投资追加。这个领域最受关注的一笔投资要回溯到2005年底,网络媒体集团千橡互动(China InterActive Corp.)以换股方式收购Donews。当时腾讯科技一篇名为《出售Donews博客背景下的无奈选择》,作者认为Donews不得不出售的原因,是在各家平台都在争抢Donews的作者时,它本身的竞争力正在被削弱。

不过一个很有趣也很严肃的问题是,市场上不需要再出现一波类似于Donews、Techweb这样的垂直网站热潮。作为后起之秀,小微媒体总需要做出一点新意来。如果仅仅是发稿和引流,实质上他们和前辈们也没有本质上的不同,未来若再又有一轮新型媒体的躁动,它们极有可能成为新的被替代者。

事实上无论是自媒体还是小微媒体都尚未找到良性发展之路。它们面临的第一类问题是关于伦理问题的考量,这在自媒体中表现的尤其明显。由于从业人士极少(一般1到2人),自媒体的经营和采编难以分开,在获取广告收入的同时,如何不破坏自己的公信力?这需要主事者更坚定的意志。这个问题在小微媒体身上也同样存在,因此爱范儿和36氪走了以翻译海外内容为主的道路;虎嗅时有受到同行和业界的批评,原因是该网站曾未经允许转载其他网站的内容。今年3月盛大文学CEO侯小强就在他的微博上批评虎嗅发的某篇文章未就内容进行核实,有违职业道德;也因此钛媒体等高调宣称要自建作者团队而不是依靠外来稿源,以显示其对内容有足够把控力。

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即自媒体与小微媒体如何才能有持续的内容供应?对于自媒体而言,这个问题尤为麻烦,一旦核心团队的写作灵感枯竭,内容就有可能青黄不接。程苓峰已经产生了这样的抱怨,另外一个坐拥7万订户的微信公众账号“小道消息”,也有类似抱怨。

这些自媒体和小微媒体目前尚没有实现大规模盈利,对于其中的大部分人而言,还处在培养影响力的过程中。尽管海外有成功经验:美国著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在被AOL收购之前就已盈利,其每年的大型活动门票价格高达每张2000美元,仍然供不应求。2010年9月,TechCrunch被AOL收购,美国媒体报道该项交易的价格是3000万美元。这种标杆作用也是今天中国有资本愿意介入到小微媒体中的重要原因。但中国业者何时能走到这一步?目前尚不确定。PingWest创始人骆驿航等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现阶段的工作并不在赚钱上。



from 纽约时报中文网 http://cn.nytimes.com/tools/r.html?from=RSS&url=http%3A%2F%2Fcn.nytimes.com%2Farticle%2Fbusiness%2F2013%2F04%2F26%2Fcc26weiwuhui%2F&c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