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31 March 2013

从中国税收组成和政府规模谈城镇化的真实含义

政府大概在2006年左右取消了农业税收。农业税收的规模在2000亿左右。现在看上去很少,但是,大量的乡镇村级政府当时的主要的税收来源是农业税。
取消了农业税,政府依靠的主要是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来豢养大量的官吏。这种模式下,中央政府最有钱,省政府次之,市级县级的政府紧巴巴。
乡镇一级的财政很困难,因为乡镇级的企业小,少,弱。乡镇一级的官员为了养人或活的更好,开始了城镇化进程。一种方式,是将土地卖给企业主,低价征收农民的集体土地,高价卖出,卖出所得,支付官吏工资和开销。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将城市做大,吸纳周围的乡镇,做房地产。乡镇得到土地收入转化为官吏工资和其他所得。
一般来讲,政府的税收越多,政府的人员越多。因为,原来一个官吏的事情,现在5个人做,分到每个人身上的事情就少了。花公共税收的钱,何乐不为。土地出让的增多,成为了中国政府扩张的黄金时代。高层看到这种现象都快要失控了,于是,国家出台了公务员考试。根据中国政府在2004年税收约为2.5万亿左右,到了2012年,约为10万亿。估计官僚机构的人员至少膨胀了4倍。
但是,是不是农民就免除了负担呢?不是,只是这种负担转移了。
首先,土地出让金的提高,实际上转移到了房价上。房价转移到了房租,一个农民想在城市里面立足就要支付房租或购买房子,实际上承担了这种隐含的税种。
其次,企业增值税,所得税,和营业税转移到了日常用品。流通领域的税收增高,使得农民工的生活成本增高。
再次,国家通过垄断政府所有企业隐性征税。2012年中国税收统计显示,行业中盈利的主要有,电力,石油,电子,烟草,汽车,钢铁。其中,电力和石油是政府所有,其垄断性质等价于征收能源税达到盈利目的。烟草有垄断性质。钢铁和汽车属于半垄断。换句话说,政府通过行业垄断征收上游能源税。实际上,私营企业的利润基本接近平均利润。
这种后果是,工价增高。农民觉得在城里打工挣不到钱。
那政府的考虑是什么呢?
税收的可持续性。
各级官僚基本达成共识,卖地不可持续。那么,如何保证税收的可持续?
一种方法,城镇化,使得大量的农民进城,成为工厂的劳动力。人多了,工价就低了。企业利润增加,增值税保持不降。
第二种办法,开征房产税,相当于原来的农田税,不过对象是房产。房产税的潜在规模可以达到1到2万亿左右。非常诱人。这样,同样非常需要农民进城。
第三种方法,保证营业税。这就是要扩大内需。要农民进城消费,购买各种商品,营业税得到保证。
但是,作为农民,愿不愿意进城呢?
因人而异。
农民的土地属于集体性质。如果其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官吏可以以此为依据,将其失去集体财产的所有权。土地流转的后果就是土地的集中使用权从名义和实际都集中在官吏政府和个人手中。
而,农民即便到了城里。要支付高昂的房价,和承受很高的生活成本。成为房奴,或言之,无产阶级。
虽然,城里的医疗和教育资源比农村好。但是,政府不会免费支付给农民。因为,这些资源是有成本的。所以,作为农民,守住一亩三分地,就是守住了生存的根本线。
这点,政府和农民的利益是不太一致的。

有人说,为什么政府不裁员,缩减开支呢?个人认为,除非发生特别危机,政府裁员是不可能的。
其实中国的主要矛盾就是日益庞大的官僚阶级和日益困难的平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政府索取的日益加重,导致了三种结果:
(1)良民阶层的减少,
在政府的横征暴敛下,人们选择进入体制内,因为这样至少可以免除被剥削的一部分。于是,公务员热兴起。

(2)精英阶层的离开
主要体现在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的移民潮。

(3)刁民阶层的增多
刁民可以定义为认为辛苦劳作不如非法所得的阶层。因为政府的取用增多,辛苦劳作所得经过层层盘剥,所剩无几。而非法所得可以通过贿赂官僚减免风险,所计算的所得竟然比当良民划算。

这样的最终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48152?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