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28 March 2013

21世纪的网络战——关于61398部队的故事之二

自从隶属于解放军总参三部二局的61398部队在国际媒体上曝光之后(参见笔者的“没有硝烟的阵地:关于61398部队的故事之一”),网络战成了国际媒体经常提到的一个话题。一年前,BBC拍摄的关于国际间谍活动的纪录片《现代间谍(Modern Spies)》,也提到了中国正在从事网络战(中国的一些影视网站上也播放此片)。网络战毕竟不是网络游戏,它会不会导致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乃至战争?这是关系到21世纪的国际安全的大问题。
互联网出现以后,网络空间就成为可能引发相关双方冲突或战争的一个全新的领域。美国的安全问题专家克拉克(Richard A. Clarke)在他2010年出版的新书《网络战(Cyber War)》中,把网络战(Cyber warfare)定义为“一个国家渗透到另一国家的电脑或互联网系统内、以造成损害或破坏为目的之行动”。网络战与民间骇客的网上有害活动的区别在于,网络战是政府或军队单位的行为,有政府设定的政治目的。比如,商业企业的骇客侵入其它公司的数据库窃取情报,那属于“高智商犯罪(white collar crime),其目的一般都是非法地获取经济利益。但是,军事情报部门从事同样的活动,就不是个人的刑事犯罪问题,而属于网络间谍活动了。
我们可以在概念上把网络战大体分为两类:网络间谍活动和网络攻击活动。网络间谍活动一般不致于引起武力报复;但是,网络间谍活动和网络攻击活动之间并没有清晰的边界,持续性的网络间谍活动有时就是网络攻击活动的准备阶段。如果一国的军事情报部门试图破坏它国的互联网,或破坏它国的政府、军事或与国计民生关系重大的私营企业的网站及其数据库,这种网络攻击行为通常会以网络间谍活动为前奏,先搜集目标数据库的资讯,然后为破坏这些网站作各种测试。
由于21世纪的各种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通讯、能源、交通等行业全都依靠电脑系统维持运转,而民用电脑系统又高度依赖互联网,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网络攻击完全可能瘫痪一个国家的正常经济运行。这是20世纪传统的电子侦听与21世纪的网络战的根本区别,因为互联网使得被动的电子侦听部门具备了实施网络攻击的强大能力
在关于61398部队的故事中,美国的网络安全公司识别出一系列电子间谍的IP地址,这些IP地址属于上海市网管办。很显然,从同一个政府部门的IP地址反复入侵外国的多个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民营企业(比如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天然气管线公司)的数据库,很可能属于有政治目的之网络战行动,而不是单纯的盗窃技术资料之类的商业间谍活动。
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世界上出现了研究信息战的热潮,不久网络战就成为信息战研究的一个主要分支。这方面的研究需要政府雇佣大批高科技人才,却不必花太多投资,这正是中国具有优势的领域。所以,不但中国自认在这方面走在世界各国军队的前列,美国也承认这一点。
中国参与信息战的当然不止一个61398部队。如果读者只是阅读《纽约时报》关于61398部队的报导,很容易会误以为,解放军的总参三部二局就是61398部队。其实,61398部队只是庞大的总参三部(技术侦察部)下属的一个小单位,冰山一角而已。
总参三部还有一个同样庞大的兄弟单位,总参四部,又称电子对抗与雷达兵部,也是解放军参与信息战的重要部门。总参四部的前身是解放军总参谋部下属的通信部,1990年改编成电子对抗与雷达兵部以后,主要负责电子战,包括电子情报、电子对抗、雷达干扰等,此外还管理各种军用通信系统(如电话网、军用数据通信网络、野战通信系统、军用地下光纤网络、高频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对流层散射通信等)。
在信息战当中,总参三部(技术侦察部)负责的是战略层面的情报搜集和网络攻击,而总参四部(电子对抗与雷达兵部)则负责战术级别的信息战,参与两军直接对垒的战场电子对抗。除了总参四部之外,现在,解放军的二炮、空军、海军以及陆军集团军也都配备了电子对抗技术勤务团。
从技术可能性来讲,解放军大体上已具备发动攻击型网络战的能力,也试图在战场层面争取信息战方面的主动权。正因为如此,2011年美国成立了一个新的网络司令部(Cybercom),其任务是保卫美国的军事网络并保有攻击能力。61398部队的故事被曝光以后,美国也开始讨论如何防范民用系统被攻击。美国的目的基本上是防御性的,美国的军队也受到法律的严格约束,不能擅自攻击它国的民用机构。但中国的军队在这方面会受到严格的管制吗?解放军的总参三部下属各机构频繁的网络战活动会不会引发战争?且待下回分解。
(原载《纵览中国》,2013年3月27日,http://www.chinainperspective.com/ArtShow.aspx?AID=20408



from 清涟居 http://heqinglian.net/2013/03/27/cyber-wa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