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1 February 2013

南來與北漂:香港人移民史

南來與北漂──四代香港人的移民史

同學們,你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中國香港人,還是香港人?

近月,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問題再次成為香港社會熱烈討論的話題。陳雲教授所寫的《香港城邦論》、龍獅旗自治運動組織,以及一連串針對自由行旅客的「光復運動」令「身份認同」議題由政治理論層面延伸至實質政治事件,甚至連內地官員亦多次就上述情況表示高度關注。

該如何應對兩地之間的矛盾?官員、政黨中人、學者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無論如何,要深入而準確地分析有關現象的成因,我們必須沿著歷史的角度思考,而研究百多年的香港移民史,正是當中的骨節眼兒。

大逃港潮與南來者心態

1949年,由共產黨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擔心財產被國有化的資本家紛紛攜同資金和技術逃到當時由英國人統治的香港。「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正好反映這群南來的精英階層所抱持的過客心態。結果,他們當中有不少人最終成功移居海外,成為強大的海外華僑勢力,並在中國其後的政經變革(例如民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被迫」留在香港的一群,亦在保存獨特的族群特色之餘(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上海人和潮汕人),逐漸融入本地生活。由於他們多是出身中產以上的社會精英,其特殊的生活形態亦豐富了戰後香港社會的高尚文化,例如以傳承傳統中國文化為己任之文、史、哲學流派(新儒家),並逐步成為建構本土文化意識的一大支柱。

在中共建國後,內地發生了多次影響深遠的政治運動。除了異見者和受有關運動影響的人被迫逃難至香港外,由於國家經濟受國外制裁及國內一浪接一浪的政治衝擊而崩潰,不少沿海地區人士亦為了生計被迫離鄉背井逃到香港。據統計,單是在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發生的4次大規模「逃港潮」,由國內偷渡至香港的人數已超過100萬。他們的出現,正好補充早年南來的北方資本家對大量廉價勞動力的需求,香港工商業開始興旺,並逐漸成為蜚聲國際的大都會。受惠於港英政府因應中國多次政治運動而推行的花園城市政策(包括成立廉政公署、九年免費教育、公共房屋政策、興建地鐵等),這群逃港者享受了香港最好的時光。他們是港式拚搏精神,重視自由的生活方式和崇尚個人主義的價值觀的主要建造者和受惠者,而這正是他們的下一代,即所謂80/90後,對本土文化意識的想像及身份認同問題的源頭。(有關這群逃港者及其後裔的反共心理,請閱從恐共心態到蝗禍想像)
  
北進想像與北漂故事

八十年代中,北京和倫敦達成協議,一九九七年香港正式回歸。在此之後的過渡期,中共政府經常以「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政治構想說服港人接受回歸的事實。一時間,香港被追捧成內地通往西方文明社會的窗口、國內改革開放的試驗場,甚至是垂範台灣的示範單位。在這時候,香港人大都自我感覺良好,認為國家需要借助自己的「先進」和「富裕」來發展,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大量中小企及廠家不惜工本轉戰內地。事實上,除經濟發展外,當時香港的文化產業,尤其影視業在大陸亦極具影響力。「香港故事」、「香港學」、「香港經驗」等說法在這時逐漸成型,部分香港人甚至認為自己可以反過來影響大陸,而這正是所謂北進想像的開始。

然而,一九八九年北京發生的六四天安門事件驚醒了港人的夢,不少市民選擇移民海外,而留下來的港人則分成民主派和親北京的建制派:前者以支聯會為核心,認為香港人應肩負建設民主中國的使命,而後者則以工商界和傳統「左派」為軸心,認為應把握國內的改革機遇,利用香港的經濟優勢繼續參與國內的改革開放。兩者在立場上當然南轅北轍,但殊途同歸的是兩者依然相信港人依有北進的實力和影響力。

可惜的是,內地經濟高速增長的神話令北進想像逐步破滅。一九九七年十月,突如其來的亞洲金融風暴令無數香港人一夜變成負資產,香港的成功故事破滅,昔日的光環不復存在。二零零三年沙士事件,更令形勢急轉直下。為了挽救疲軟的經濟,特區政府與中央簽訂CEPA,並引入自由行政策。中港關係自此出現結構性轉變。內地對港的「優惠政策」雖令港人在經濟上更依賴大陸,但始終卻無法回應受普世價值薰陶多年的港人潛藏內心對國內制度和文化的鄙夷心態。

有見及此,兩地政府愈來愈重視中港融合,但由於過份冒進及思慮不周,終出現極大迴響。例如大量自由行湧港,配套卻嚴重不足,致令香港出現多次本來不應出現的資源爭奪戰,而國內人亦因此被視作帶來災難、極具攻擊性的蝗蟲。而另一個例子,就是港府官員經常鼓勵港人,尤其年青一代嘗試回國內工作,但他們卻忽視了曾有「北漂」*經驗者的感受。事實是,和其他國內的「北漂」者一樣,他們發現內地城市只不過給了他們一份工作,卻無法給予安全感和歸屬感,而曾接受西方教育的香港人在近距離接觸內地社會在轉型期間產生的種種貪腐、道德下滑和社會不公,感受理應更深。

結果,當2011年,陳雲寫的《香港城邦論》一推出,反對香港與內地過度融合的聲音愈來愈大,甚至慢慢成為社會主流。

後記:

不少國內學者和評論員往往將近年香港的問題簡單地歸因於香港經濟下滑,中港形勢逆轉。如果統治者真的相信這種過分簡化的結論,他們必要為錯估形勢而付上重大代價。

*「北漂」原指從其他地方到北京謀生活卻沒有北京戶口的人群,本文藉此詞指在國內大城市工作的香港青年。





from tommyjonk's Xanga http://tommyjonk.xanga.com/771460577/%e5%8d%97%e4%be%86%e8%88%87%e5%8c%97%e6%bc%82%ef%bc%9a%e9%a6%99%e6%b8%af%e4%ba%ba%e7%a7%bb%e6%b0%91%e5%8f%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