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曾因9%的增速不断追赶中国而备受关注,而现在经济增长下降至5%左右。为了刺激经济,印度储备银行(中央银行)于1月29日时隔9个月再次宣布降息,但经济增长提高居民购买力,然后促进增长这一循环已经断裂,经济尚未呈现触底迹象。从增长神话逐渐动摇的印度这头巨象的病根到底是什么?日经中文网将分两篇文章进行解读。
购买力零增长
1月初的一个夜晚,在孟买一家韩国现代汽车专卖店,这里以往门庭若市,如今却门可罗雀。在关掉一部分照明的店内,一名叫做夏(音译)的销售人员(26岁)抱怨:“这样下去,提成将会减少”。去年12月,印度新车销量低于上一年,该店的销售也下降了3~4成。
印度储备银行于29日将2012年度(2012年4月~2013年3月)的经济增长率预期从5.8%下调至5.5%。这是10年来的最低水平。若是在发达国家,这是很高的增长率,但在印度则不同。占国内生产总值(GDP)6成的个人消费(包括黄金消费)在4~9月仅增长2%。与拉动消费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2%相同,也就是说,人均购买力为零增长。
欧洲债务危机导致的经济减速波及到了新兴经济体,但中国经济已经初现“曙光”,而东南亚经济也在恢复活力。
为什么只有印度找不到出路?其原因在于促进增长的良性循环出现了异常。首先,“就业增长→收入增加→消费增长”这一内需发展链条出现了问题。
“在故乡找不到工作”,在铁路等建筑工地,到处都是低工资劳动者。政府系企业无法吸收大量劳动力,而对此构成补充的民营企业的业绩也因2008年的雷曼危机受到了影响,印度政府不是通过刺激制造业,而是选择通过公共投资来拉动农村就业。但2005~2009年度的就业岗位增加率仅为0.3%。甚至低于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速。
此外,家庭收支心理也出现了恶化。去年12月国际劳工组织(ILO)的一项统计引发了关注:“印度实际工资涨幅为负数”。这是在指剔除通货膨胀之后的“实际收入”,也就是说居民感到“收入正在减少”。辛格政府在第1任期的2005~2007年度实现了超过9%的增长,但没有就业的增长严重透支了内需。
印度有一个人,他体态匀称,身穿长领民族服装,拖着白色的衣服下摆,经常视察西部海岸和东部山区,而且让企业经营者感到害怕。
屡次否决矿山开发
他就是绰号为“NO先生”的印度环境与森林部部长贾伊拉姆•拉梅什。拉梅什2009年上任,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在“发达国家型环境和社会福利政策的信奉者”印度执政党国民大会党主席索尼娅•甘地的支持下,屡次否决矿山开发和钢铁厂建设。
由此产生的影响很大。以往每年增长7%左右的煤炭产量在2010年度出现了同比下降,由于需要进口价格较高的海外煤炭,发电和水泥行业的各家公司深受打击。此外,土地开发受到的影响也在加大,2005年与印度东部邦政府就钢铁厂建设签署协议的韩国浦项制铁公司(POSCO)至今仍未获得用地许可。
此外,扩大低收入者补贴导致的财政赤字也产生了负面作用。因货币贬值、进口物价走高以及利率上升而使盈利受到挤压的企业纷纷转为守势,2012年度上半年,设备投资增幅仅为以前的7分之1,制造业的增长率从超过10%急剧下降至0.5%。
“产业振兴→投资增长→生产增长”这一产业发展链条也已断裂,这给就业投下影响。
印度很多市场相关人士如今都对“政策长期不作为”感到愤怒。辛格曾在上世纪90年代以财务部长的身份推进经济开放政策,但在其第2任期,本应加快刺激经济的执政党可能会向迎合大众的政策倾斜。
辛格在去年秋季之前更换了主要内阁成员。今后将加快改革,例如放宽零售业的外资限制以及在内阁会议上通过《土地征用法案》等,消费和投资主导的增长复苏将需要3~4年时间。在2014年大选之前,执政党的政策有可能再次改变,印度国内甚至已经出现尽早进行政权更迭的言论。
GDP位居世界第10位、拥有12亿人口的印度是蕴藏着巨大商机的市场,这毫无疑问。政界人物能否以自己的领导能力消除经济政策失当造成的恶果?全球正在关注印度的变革。
争夺最后一块蛋糕——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印度新年后日趋白热化的政策争论。
“会导致景气进一步恶化”,“坚决反对”。急于削减财政赤字的印度政府决定向政治影响力强大的富裕阶层的巨额资产开刀,考虑恢复废止28年之久的遗产税。对此,印度产业联盟(CII)等经济团体激烈反对。
“中产阶层将不断壮大”的神话已经开始动摇,企业的市场战略陷入混乱。而富裕阶层正逐渐成为产业界的生命线。
富裕阶层成为生命线
一度被誉为全新业务模式的廉价小型车“Nano”成了塔塔汽车的滑铁卢。在面向中产阶层的Nano表现低迷的同时,其子公司的英国高端车销量却同比增长了32%。一家调查公司分析称,家电方面“消费增长的也只有富裕阶层”。如果富裕阶层为逃避重税,将资产转移到国外,将失去最后的摇钱树。
日用品业务也出现变化。1月22日,英荷联合利华的印度子公司在去年10~12月的财报发布会上强调“利润率提高了”。其在印度国内销量仅同比增长5%,增幅是3年来新低,同时原材料价格也在持续上涨,但在这种背景下利润率之所以还能提高,依靠的就是涨价。部分洗发水提价50%,洗面奶提价14%,实现了印度市场增收15%。就算是冒着失去中低收入消费者的风险,也要实现持续增长。
然而,印度家庭的收入分布呈金字塔型。商品价格越高销售对象就越少。虽然纯资产超过4亿日元的8万户超级富豪的资产占印度家庭总资产的40%,但户数仅占0.03%,过度依赖富裕阶层这棵最后的摇钱树,很可能会导致业务前途越来越窄。
去年秋季,装卸煤炭和铁矿石的印度东海岸最大的产业港塔姆拉港口将出售的消息沸沸扬扬。“本人将撤出塔姆拉。时间是3月之前”,该港口控股人之一、印度最大建筑商拿丁集团公司(Larsen & Toubro Limited)董事长奈克在投资者说明会这样说。
压缩资产以寻求活路
基础设施和钢铁相关企业等“重厚长”大型产业也受内需低迷影响而不得不到处融资。债务偿还期限可延长的企业重建制度的适用件数在2012年10~12月为35件,金额约为250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292亿),件数和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企业今后该如何应对?有的企业“希望增加对孟加拉和非洲的出口”(印度第3大商用车厂商阿斯霍克雷兰德),有的企业开始探索“印度+1”战略。不过打算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外国企业也不在少数。例如,通用汽车(GM)开始着手进行生产调整,全球知名酒店集团法国雅高酒店将低价连锁酒店“F1”的6成固定资产出售给投资公司,以实现资产轻量化。
在1月24日,在瑞士召开的2013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达沃斯会议)上,印度城市发展部长卡迈勒•纳特(Kamal Nath)对企业家的不满进行了反驳,称“外资企业对印度期待过高了,利润稍微下滑便怨声载道”。
虽然目前印度经济增长率只有5%左右,但也不可能回到3~4%增长速度的90年代之前了。企业需要降低风险,等待经济复苏,并制定可行的中长期战略。
(黑沼勇史 孟买)
相关日志
- 2013/01/23 -- 印度比起中国还差得远 (1)
- 2012/08/03 -- 印度大停电:急功近利的新兴国家 (1)
- 2013/01/24 -- 德央行要求黄金储备回国事件引发的担忧 (0)
- 2013/01/23 -- 港媒:中资高管充斥香港官方金融机构 (0)
- 2013/01/24 -- 枯竭的劳动力将中国拖入“中等收入陷阱” (0)
- 2013/01/23 -- 中信信托回应三峡全通项目:不出资兜底,不担心产品兑付 (0)
- 2013/01/24 -- 2013大萧条开始,全国各分公司在总部的中央经济会议上与总公司讨价还价 (1)
- 2013/01/23 -- 施正荣卸任被曝因利益输送:私人资产可以再造一个尚德 (0)
- 2013/01/24 -- 半夜12点急抛 北京“公务员房”神秘卖家:随身带房本 午夜签合同 (0)
- 2013/01/24 -- 富士康北京工厂罢工 抗议不涨薪不发年终奖 (0)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46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