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28 October 2012

[轉載] 社會保險 一定要贏

[文章刊於2012年10月28日,明報星期日生活P03頁,由報章編輯起題。]

我家算不上貧窮,但萬多元的每月入息,怎麼也不能說中產。自進入職場開始,我就想着兩老晚年生活怎麼辦。我的父親去年底退休,母親一直也是家庭主婦,我是一孩政策的受益人。幸而父母健康尚可,還未需要面對人生交叉點。不過,我早晚也要面對這個問題。

不是在吹噓我有多顧慮家人,而是說,連我這個中下階層家庭也要憂慮長者晚年生活,何况是那29 萬的貧窮長者自己?他們佔香港65 歲或以上的長者超過三成,當中有18 萬,即過半人口,是獨居或是兩名長者同住。

就是這個處境,使我關心今趟長者生活津貼的論爭。

特首梁振英急着兌現競選承諾,讓社會再次激起長者退休保障議題。我想說的是,這議題不止是貧窮長者的事,也不止是納稅人的事,而是整個香港社會的事。議題牽涉政府、黨派和利益群體的政治角力,資源再分配,以及政府和市民的福利觀。

梁振英一定要贏, 拉倒全民退保

面對一次次施政挫折,這趟長者生活津貼,梁振英和整個特區政府一定要贏,否則,連派錢都輸,他將無法管治香港。他也藉機一展硬朗作風,不肯放寬申請資產限額以及取消審查。

更重要的是,如果政府實行長者生活津貼,民間一直倡議勞資政三方供款的全民養老金方案將會終結。勞福局長張建宗日前表示,津貼並非全民退休保障的起點,是扶貧措施。梁振英也表示中央政策組會研究退休保障制度,但沒有時間表,又稱全民養老金方案複雜和具爭議性,但發放津貼是共識。我擔心政府會繼續用這理由,無限拖延討論全民退休保障。

的確,民間的全民養老金方案較長者生活津貼複雜,而媒體也甚少介紹方案的內容和利弊,以至絕大部分香港人一聽過「全民」兩個字,就想到「富豪也有份很不公平」、「爆煲」( 耗盡財政儲備),以及「不能把負擔留給下一代」。

我理解這些憂慮。這群香港人未曾認識貫穿全民養老金的一個概念—— 「社會保險」(social insurance)。

社會保險: 全民受惠,免除標籤

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的其中一種,其餘包括社會服務(如託兒)、社會援助(如綜援),以及規章法例(如最低工資、職業安全保障)等。社會保險的特點是強制參與,財政來源是保險費,參加者能夠減低因為失業、疾病、年老等經濟風險帶來的衝擊。

香港的全民養老金方案就是集合僱員僱主供款、生果金和長者綜援開支、利得稅和政府的種子基金,共同儲蓄和作低風險投資。養老金並即時令所有長者受惠,包括沒有工作,但同樣有勞動貢獻的家庭主婦,彌補強積金的先天缺點。而對窮人領取福利的負面標籤同樣不會出現。

一定要富人參與

私營保險公司一定會用盡方法排拒高風險人士投保或續保,例如長期病患者和殘疾人士。但這群人是最需要保障的。政府營辦或者政府委託的社會保險就可以為弱勢社群保障,也因為這樣,風險較低的富人就一定要參加,才能把風險分攤。他們也可為保險注入穩定供款。因此,市民應該歡迎李嘉誠參與社會保險,當然也要接受他領取養老金。

減輕下一代壓力當退休保障變成全民性, 有人擔心基金隨着人口老化而枯竭,即是爆煲。是否爆煲,要看退休年齡、融資設計,和養老金額。三方供款及種子基金遠較單靠稅收穩定。方案經過精算師推算,認為現時給每個年滿65 歲的長者,每月3000 元的養老金,能夠讓基金延續。現時的綜緩、生果金和長者生活津貼,就是單靠稅收。如果日後長者人口增加,而長者的貧窮率跟現在一樣,那開支會更多,爆煲的機會更大。

總的來說,稅收的財富再分配功能,主要是由富人轉向窮人,下一代轉向上一代。這是垂直再分配。綜援、生果金和長者生活津貼就是如此。這些支出是運用過往的稅收,由納稅人來承擔。也因為這樣,不少人認為大規模的社會援助,長遠為下一代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例如要大幅加稅。資源分配的問題,結果轉化為代際矛盾。

社會保險的財富再分配功能,當然也有由富人轉向窮人,減少長者貧窮的效果。然而,同代的再分配效果更顯著。社會保險的供款和種子基金,也來自現時的勞動者。他們在有能力時付鈔,在退休後,工作能力下降時領取款項。這是水平再分配。下一代(包括我)要支援上一代(包括我父母)的壓力反而較小。當然,社會保險要把握在長者人口比例低、勞動人口比例較多的時機推出,以便早日滾存養老金。否則,當香港人口老化迅速加劇,尤其是在2016 至2036 年,什麼方案也沒用了。

揮之不去的剩餘式福利觀

香港政府和大部分香港人一向抱有剩餘式的福利觀,不論在回歸前後。政府實行低稅制,工商界長期壟斷政治權力,限制政府的社會福利開支。政府只願意支援最弱勢、無能力照顧自己的人。香港人要求人家自力更生,否則對勞碌工作的自己不公平,而港人對內地改革開放前的「大鑊飯」,大搞福利變成全民均窮的「福利主義」,生產力落後的印象仍深刻。金融海嘯的源頭不是福利開支過度,而是任由市場投機炒賣,沒有嚴格管制金融機構。港人只相信福利令人懶惰和令社會破產,而看不到福利穩定社會,減少受經濟起伏的風險。在這個背景下,現時市民大都厭惡強積金,但接受以扶貧包裝的長者生活津貼,而非全民性的退休保障,絕對是預期之內。

現在的討論氣氛很不健康,我們明知道人口老化帶來各項社會問題,但就不肯想出長遠辦法。我很懊惱,日後是否好像如日本電影《楢山節考》的情節一樣,把老人遺棄在山上等死,來解決社區資源不足。

前天立法會財委會通過中止辯論,押後討論和表決長者生活津貼撥款,但我相信議案很快會通過。上文討論津貼的缺點、社會保險的優點,很快又會擱在一旁。執筆至此,我望望父母,然後望望自己,心想我的下一代又會怎樣對待將來的我呢?

作者為論政團體香港政策透視執委

參考資料:

  • 全民養老金方案供款細則,以及推算的基金收支,可參考「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網頁:www.aup-hk.org
  • Dean, Hartley. 2012. Social Policy.Cambridge: Polity.
  • 感謝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部講師李劍明分享對退休保障的見解


from (title unknown)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