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28 September 2012

地方版四万亿有何积极意义?

FT中文网 聚合全文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罗天昊 2012-09-13 (www.ftchinese.com)

编者注:过度依赖投资一直被认为中国经济弊端之一,而2008年的大幅刺激政策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近日各个地方政府投资密集上马,再度引发各界对于地方版四万亿的讨论,FT中文网对于这一议程持续关注,讨论仍将继续,具体参见相关专题

近来, 中国地方政府的新一轮投资密集出台,据初步统计,有贵州3万亿;重庆1.5万亿;广东1万亿;山西1万亿;湖南长沙8300亿,数十天内,全国出台的地方投资计划总额,即达7万亿之巨。如全部到位,估计地方投资,将不下十亿,被称为"地方版四万亿"。

"地方版四万亿"引起了广泛的质疑,是否会引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加重经济结构的病症?地方财力如何保障?

事实上,此四万亿非彼四万亿。就未来观之,"地方版四万亿"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突破,将对未来中国经济格局,中央与地方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值得大力支持与鼓励。

被架在火炉上烤的地方势力

某种意义上说,本次地方投资狂潮,其实是变相对国家发展战略部分缺陷的修正。

近十年来,各地如何发展,国家规划的色彩日益浓厚,哪些地方得到扶持,很多不是依靠市场判断,而是根据政治地位排队。比如,最近几年,新区都落户到几个政治地位高的直辖市,这对于其他地方,是不公平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某种意义上,与国家资源的分布不均有很大关系。本次地方大规模投资,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以及欠发达地区,其实对于国家的均衡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存在两大经济体系,一是横向的经济,就是区域经济,或者是地方经济,二是纵向的经济,即产业经济。

目前,中国的两大经济体系,均出现了问题,而根子都在上层。

就纵向的产业经济而言,从2008年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至今,各级投资几乎都流向了建筑、钢铁、铁路、公路等基础行业和重工行业,而一些轻工行业则危机重重。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纺织、玩具等大量生活消费型企业纷纷倒闭。从企业所有制来说,大规模投资浪潮,主要偏向了各种中央垄断企业以及地方性国有企业。最后的结果,造成了对于民营企业的挤出效应,伤害了中国经济的元气。几乎摧毁了中国的产业经济。改革开放前二十年的努力方向,发生了重大逆转。

从横向的区域经济而言,地方投资狂潮,对国家战略层面的失误亦是一种修正。

中央政府对于全国经济命脉的控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财政,还一个是势力庞大的垄断央企。

以央企为代表的垄断势力,日益强大,不断膨胀,不仅挤压了民间经济的生存空间,亦对地方造成了挤压。造成地方发展权限的收缩。地方对央企的依赖日益加强,出现了大规模的央地联姻。地方发展,受到"外来和尚"的制约力量越来越大,本土经济受到压制。假使在湛江的中石化和宝钢撤退,湛江当下的GDP将下降一半以上。假使央企都撤离滨海新区,滨海新区将遭遇毁灭性重创。。

就财权而言,实行近20年的分税制,使财力越来越集中到中央,地方财政自主权萎缩,到底哪里最需要投资,投资什么项目,地方往往无法决定,还需仰仗中央。特大项目的投资,亦集中在中央一些部门,而中央在全国的财力分配并不均衡,由此,则滋长了跑部钱进的歪风邪气。也助长了按政治地位排队分钱的恶习。集全国之财富,并没有投到最需要的区域,亦没有投到最需要的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活力体现之一,就是地方逐渐拥有比较大的发展自主权,最近几年央企的强势扩张和中央财权的重新集中,事实上削弱了地方自主权,到北京跑项目,远比发展本土经济,培育本土品牌来得快,在全国范围形成了一种重视大项目而轻视中小企业的风气。本次地方自我发展的强烈冲动,将有效纠正这种风气,壮大地方经济实力,动辄数万亿的投资冲动,将有效稀释国家层面对部分区域和产业的"偏心",在产业领域,山东魏桥、陕西电力等地方企业,打破了电力领域的垄断,是一个新的动态。未来值得鼓励。

地方版四万亿被诟病的同时,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如果政治地位不高,本地又需要发展,去北京能讨到钱吗?如果讨不到,不自主投资,还有别的出路吗?

简言之,这十年,中央的收权的结果,不仅造成了官进民退、亦导致了"央进地退"。地方发展动力被束缚,地方版四万亿,将打破按权力配置资源的模式,稀释资源错置的祸害,同时,将冲破垄断央企的挟持,逐步形成地方自主发展的传统,掀起地方经济自治的风潮。弱化行政计划,还权于地方。中国需要对中央和地方的权限进行重新划定,确立以地方为主的发展体系。

地方更懂得本地需要

从投资效率上说,各地依据当地要素禀赋优势,选择特色产业和重点产业,更符合当地需求。亦更具效率。

本次贵州的计划,最为引人瞩目。3万亿多少有点放卫星,但是投入方向倒挺适合当地特点。贵州"国家公园省"的战略定位既彰显了贵州的核心竞争优势,又体现了当地特色。长沙市的投资计划,除了交通和城市设施,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布局;广东则强调海洋经济发展,山西的1万亿,更关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产业再造;重庆的七大产业集群,亦是针对性非常强。

在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推行之时,十二五规划尚未提上议事日程,由此投向多在传统产业,而本次的地方版四万亿计划,则可偏重新兴产业。

此外,本次的地方四万亿,亦将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转型造成深远的影响。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但是,这种模式不能长久。高额投资,以透支未来为代价,投资枯竭的情况即将出现。在此情况下,大力发展大众消费,将成为中国未来振兴的希望。目前,全球发达国家国内消费对于经济的贡献约在70%,而中国只有40%,差距巨大。此前,在很多民生领域,最后买单的基本都是地方、企业以及个人。比如在社会保障领域,中央并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账户,并依照各地发展和收入差异,进行补贴,而是单方面让地方搞,由此户籍改革竟引起全国多数市长反对。各种保险主要是企业和个人承担,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缺位。在此情况下,地方的大规模投资,如果集中在社会保障和内需上,将是功莫大焉。

事实上,地方上早不乏有识之士。早几年,陕西神木就一度耗13亿巨资推行全民医保,只不过改革推动者郭宝成被明升暗降。而本次地方投资浪潮中,江苏也已经先行一步。7月份,南京专门发布规划,内容涉及10地产,汽车、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及爱与、健康、会展、节假日等10大领域的消费。随着地方投资的不断调整,将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向消费领域。同时,在提高民众收入,消除两极分化方面,亦需大量投入,经过此关,中国将完成类似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和消费计划的过程,实现经济结构的彻底转型。未来中央会默许和鼓励地方的这些变化吗?

中央已放火,地方要点灯

从保增长角度而言,地方版四万亿如箭在弦,不得不发。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成惯性。在此情况下,任何一任政府都不敢在其任期内降低经济增长预期,以免引起人心浮动。如此,首先中央层面就有对于高速增长的追求。而在现行的考核和官员升迁机制下,地方对于高速增长,亦存在着强大的动力。

要发展经济,进行产业培育,等待合理的成长,显然并非各地政府最佳选择。而依靠投资驱动,迅速做大经济总量基数,自然成为首选。如此,疯狂投资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潮流。至于以后何以为继,由于中国的任期制,则不为主政者考虑,因为很有可能其时已经升迁调任,或者是光荣退休,实现了安全着陆。

中央版的四万亿推出,正是本届政府在第二个任期之初,从保增长的角度而言,确实达到了目的,但是,地方换届,才刚刚完成,他们的任期才开始,中央已经点灯,就难以约束地方普遍放火了。

钱从哪里来?

外界对地方版四万亿的最大疑问是:钱从哪里来?

事实上,无论长沙的8000亿,还是贵州的3万亿,更多的是一种决心,造势的成分居多,不必当真。就是全部当真,当下统计的7万亿也并不多,今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肯定要超过30万亿。地方投资总额虽大,但是占比并不高。

此外,更重要的是,地方需要广开财源。有一些专家认为,城投债、资产证券化、基建信托等业务或成为银行贷款之后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方向。

而事实上,如果按照目前公布的力度,这些远远不够。当务之急两条,一个是开放地方债,一个是开放民间资本。

目前,地方发债,主导权在财政部,当下发行的地方债务,不过200多亿,相对地方需求,基本是杯水车薪,未来需开放地方债,地方自行发债,比去求北京批钱公平,效率也高得多。

在去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中,部分省市的民间投资,已经超过了政府投资,今年上半年,广东省民间投资完成4071.81亿元,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2.9%。中国当下很多地方民间藏有财富,比如鄂尔多斯等地,缺的只是政府的信用,以及对未来的信心,如果能够重建民间的信心,资金来源并不足虑。

(编者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作者为前长江商学院高级研究员,著有《大国诸城》)

Sent with Reeder
From 新獨立觀察 TWITTER : http://twitter.com/#!/NEOBSERVATION RSS訂閱:http://NEOBSERVATION.blogspot.com/feeds/posts/default 备注:1.发email到get@psiphon3.com获取翻墙软件赛风3;2.安装Wuala,查找和添加gfwblog为好友,可下载各类翻墙软件;3.通过http://www.feedmyinbox.com输入本站rss地址,可将本站的每日全文更新免费订阅至邮箱(无广告),绕过GFW审查;4.以上涉及email的部分,为了避免任何不必要的麻烦,强烈建议仅使用gmail,不使用国内绝大多数邮箱。5.如果打开网页端gmail存在困难,可以使用如thunderbird类的邮件客户端,或者在手机上使用邮件推送,那么可以安全方便地使用gmail。


from 新獨立觀察 http://neobservation.blogspot.com/2012/09/blog-post_4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