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1 July 2012

长平:怒火烤炙回归纪念日

本周的香港舆论,没有任何悬念,但是剑拔弩张,聚焦于香港政权移交15周年纪念的话题。《明报》刊发评论员的文章,指官方本来希望庆典搞得风风光光,岂料眼前却出现自2003年50人上街以来最紧张的气氛。

他分析港人怒火来自三个方面:”首先,必须看到现时香港人的怒火何来?可以说有三把火。第一把火是曾荫权管治7年劣绩斑斑,民怨四起,在他下台时爆发出来。第二把火是李旺阳事件,内地处理极差。第三把火是梁振英的僭建丑闻,加上他的强硬政治,导致火上加油。”

关于现任特首曾荫权,明报发表总结性社评《能力愿景品德劣,曾荫权辜负港人》”7年实践清楚显示,曾荫权论能力、愿景、品德三方面,都不及格,AO(政务官)治港神话破灭,楼市政策冥顽灵触发地产霸权质疑,贪腐丑闻更令香港公仆廉洁奉公形象蒙污。7年前,港人曾经满怀希望,7年后,曾荫权辜负了港人的期望。”

而候任特首梁振英,在竞选中高调谴责对手唐英年住宅僭建,丧失了基本的诚信,自己却在十五周年庆典这样一个重要的日子里,陷入同样的丑闻,舆论一片哗然。专栏作者小云在《苹果日报》的文章中说:”心术不正的政客,都爱玩弄语言,蛊惑人心。这种人一旦手握权位,必定颠倒是非,败坏社会风气,绝非社稷之福。香港人必须站出来,拒绝由谎话连篇的人领导香港。”

15周年纪念前的抗议

香港有问题,但根源不只在香港。《信报》有多篇文章,将视野放到十五年来的香港发展。习广思在《迷失的十五年》一文中说,”历史几乎都大家开住玩笑,阅读报章旧文,大家才恍然发现这十五年间,由冀盼到失望,由恐惧到捍卫,十五年的迷失,到眼下确切感到强烈的危机感,累积下来的民怨已到达到高峰。”

《苹果日报》也刊发台湾民进党主席苏贞昌的文章《香港回归十五年有感》。苏贞昌说,”当胡锦涛访港成为香港今年的治安大事,肃杀多于喜庆时,当年邓小平允诺的五十年不变,其实已沦为历史空洞的回音,对香港当下的现实更增添嘲讽意味。”"十五年来,香港和中国的连结越来越深,但经济越深化,依赖越加重;社会越交往,冲突越增加。港人治港成了空话,在上有中央政府老大哥的情况下,从政治人物到商界领袖,甚至到传媒老板,人人心中都划有一道自我设限的红线,曾经生气勃勃的新闻自由与活力创意,只剩下更多的禁忌与消音。但正如历史的潮流,当划给人们的红线越多,反弹也就越大,当习以为常的自由被剥夺,人们渴求自由的动力也越强。 “

“七一”庆典变葬礼?

在很多香港人心中,”六四”人权人士李旺阳不明不白的死亡,使得”七一”庆典变成了一个悲愤的葬礼。香港《信报月刊》7月号呼吁《中央治港政策再检讨》,其中回顾”八九”民运说:”特区政府成立初期,由于经历过八九民运之痛,习惯生活在英国治下自由制度的港人,对回归一个极权的共产国家,必定诸多抗拒,不少人选择移民。一些民主派头面人物甚至有被抓去坐牢的最坏打算。”

《苹果日报》本周连发两篇文章评论哈佛教授傅高义的《邓小平》。第一篇的作者是”六四”学生领袖王丹,他指出傅高义在这本书中对邓小平下令开枪镇压民运充满同情和理解,是站在专制者的立场说话,颠倒是非,错得离谱,充分反映出部分西方的中国研究学者的误区所在。

另一位作者李福钟教授则认为,从学术的角度来说,傅高义这本书并没有太独到的研究创见,制造舆论、提供主流资讯传播媒体一个方便的思想懒人包,是这本书的真正目的。”它的深度讯息是,美国学术界的中国通们,已经迫不及待要利用其西方世界的学术光环,向中国当局索讨一些好价钱。”

不仅仅是涉及”六四”的大事令香港人愤怒,而且越来越多的内地新闻让香港人感到不安。专栏作者健吾在明报发表的文章《祝回归快乐》中,谈到陕西政府强制村民冯建梅堕胎的事件,提醒港人说:”到时,你还会说得出那种在亲子王国常见的港妈发难句式:’发声会让我有饭吃吗?发声会令我淘宝有八折吗?发声会让我生活更好吗?发声会让我儿子默书一百分吗?发声会让我老板发我烂渣吗?发声会让我跟朋友更友好吗?发声会让我老公更爱我吗?’各位港爸港妈,如果你觉得一国两制已死,那么你有心理准备,你的子女有可能要面对这些危机吗?”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28151?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