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aturday, 30 June 2012

譚蕙芸:(傳媒篇)記者坐埋一條船

明報 1-7-2012

回歸紀念日前,香港新聞自由受壓事件「鑊鑊新鮮鑊鑊金」;先有《南華早報》縮水處理李旺陽新聞,繼而有電視台低調處理昂山素姬講話;再有《明報》被指為親梁營報章,即使揭露梁家大宅僭建依然被質疑公信力;然後《壹週刊》記者電郵被黑客盜用作攻擊民主派人士工具;

日前梁振英班子記者會,與梁關係不佳的《蘋果日報》和《星島》,連舉手問問題的機會也被剝奪;新鮮滾熱辣則數向胡錦濤大喊六四提問的記者,也被警員帶走問話。

在香港英文傳媒打滾逾十年的陳婉雯,近年轉到大學任教,一直關注香港傳媒的自由空間,她形容「六四發問被問話」事件「好過分」,她說,新聞自由的底線是記者有權發問任何問題,尤其是關於公眾利益範疇,而被訪者是公務人員的情下,別人萬萬不能告訴記者應該問什麼問題。她揚言,事件甚具挑釁性,是當權者對香港新聞自由發出的惡劣警號。

外國傳媒「唔得閒關心香港」

雖然梁振英特首登上了《時代雜誌》亞洲版封面,但若只寄望外國傳媒多點「關注香港」,陳形容是不切實際的。她說,國際傳媒對「香港故事」早已在九七年失去了興趣:「外國傳媒以為九七的轉變是很戲劇化的,像有人按掣一樣把香港赤化,事實是,新聞空間被蠶食是慢慢的,不是一夜之間變天。」她進一步分析,外國傳媒在九一一後根本更「唔得閒關心香港」。她說,英國廣播公司國際廣播電台BBC World Service Radio在九一一前,還有專門報道遠東聞的節目East Asia Today,但九一一之後一段時間節目暫停,因為中東和回教國家轉而成為歐美媒體新關注點。她說,在國際媒體眼中,中國新聞已把香港的新聞淹沒,香港的消息根本not on the radar(唔入流)。

在香港出生的陳婉雯,卻不願放棄香港。雖然她曾經在駐內地期間,以自由記者身分替國際傳媒如澳洲的ABC、加拿大CBC和美國CNN擔任特約記者和主播,然而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及看懂中文字的她,雖然自小移民英國多年,依然偏愛在香港英文傳媒工作。她先後在亞洲電視英文新聞部和港台英文台工作逾十年:「我的信念是,香港的故事應該由香港人去講。」

「《南早》新聞空間已萎縮多年」

對於百年老店《南華早報》的「淪落」,曾經在《南早》工作過的陳婉雯比一般人更敏感。李旺陽被自殺新聞刊出當天,她一早上網搜查,竟只找到一篇簡訊,她留意到簡訊含有兩名記者的by-line(署名),已覺事有蹺蹊,因為一般慣例是詳盡新聞才會刊出記者姓名。之後,便爆出南早「縮水處理」的醜聞。陳婉雯形容,許多人以為《南早》一夜墮落,實情是內行人都知道《南早》裏面的新聞空間已萎縮多年,不少資深記者在過去一段時間陸續求去。「今次事件唯一的好處是,令大家關注了香港英文傳媒的景。」

陳婉雯特別指出,外界有一誤會,指《南早》把外籍記者更換為本地或內地記者,是報章「赤化」的證據。她認為,這講法有偏差:「不是西人記者就一定是好記者,本地或內地記者就不是出色記者。」她指出,部分外籍記者來亞洲採訪卻不懂得本地語言和文化,因而被戲稱為「遊客記者」。相反,不少本地或內地記者,卻屢屢在英文傳媒爆出優秀報道。但陳特別補充,今次《南早》不獲續約的Paul Mooney是很好的記者,並不是「遊客記者」。

梁振英幾秒鐘回答一條英文問題

陳婉雯在港台英文部工作時,曾經和候任特首梁振英有「交過手」。據《壹週刊》早前報道,陳婉雯於200087日在英文《虎報》其專欄內,批評公眾人物接受本地英文媒體採訪時的態度。文中提到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只用了幾秒鐘回答一條英文問題,記者要求他說多些時,他又轉用廣東話了」。行政會議辦公室的新聞官即日發信給陳婉雯澄清,強調「梁振英並沒有不尊重英文媒體」。陳婉雯當時向《壹週刊》表示,梁振英對傳媒的說話很緊張,尤其對有可能對自己負面的消息特別留意。

團結一心捍衛新聞自由

眼看梁振英快要上台,陳婉雯又看到去年李克強來港對記者的打壓,加上警務處長曾偉雄的「黑影論」,和這陣子本地傳媒的自我審查和被外界干預的連串事件,她更覺得未來香港的整體新聞自由大環境令人擔憂。陳婉雯認為,記者可以多一點交換在工作上遇到阻撓的經驗,讓大家透過集體力量提升業界的整體工作氣氛:「前線記者一定要多一點分享自己遇到的事,對各種關於新聞自由的威脅必須保持警覺性,而且更要有種團結心。記者雖然是互相競爭的對手,但大家其實坐埋一條船。若果新聞自由受損害,對整個行業也不會好過」她說。

譚蕙芸


from 政經評論 http://kurtlau.blogspot.com/2012/07/blog-post_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