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1 June 2012

李峯:含泪劝告比亚迪兼支招公关策略

致比亚迪汽车及广大深度围观深圳5·26滨海大道车祸的群众:

文/ @李峯_ ; 插图/ @普普子

各位好!

我是深圳《汽车导报》杂志的资深编辑李峯。如果您最近看了新闻或者微博,想必已对发生在2012年5月26日凌晨3时许的深圳滨海大道日产GT-R 35醉驾并先后分别追尾两辆出租车,致使三死多伤的惨烈车祸的新闻有一定了解。如果你并不了解,请看深圳交警局的情况通报或自行谷歌。(以下据深圳新闻网引述深圳交警局在5月28日举行的“5•26滨海大道交通事故情况通报会”中的通报)

2012年05月26日03时08分许,侯某某驾驶粤B/G077R号小车(载汪某某、汪某、孙某3人)在滨海大道由东往西行驶至侨城东路段时,该车与同方向行驶先与由谭某某驾驶的粤BH1Q78号出租车(载张某某、唐某某2人)左后尾部剧烈碰撞,又与由晏某某驾驶的粤B27A42号小车(载何某1人)发生碰撞,碰撞后粤BH1Q78号出租车失控,尾部与右侧绿化带树木相撞,随即起火,造成出租车上3人当场死亡,粤B/G077R小车上孙某轻伤,粤B/G077R小车上汪某某、汪某及粤B27A42小车驾驶员晏某某轻微伤(在医院经检查无大碍后,自行离开),三车不同程度损坏的道路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侯某某弃车逃逸,后于26日上午10时许到福田大队投案自首。

(通报完)首先我想提醒,要对事件准确定性并基本掌握各相关方之间的利益纠葛和缠斗逻辑,无疑是有一定门槛的,这当中包括对汽车的基本了解——比如至少不会以为红色的就是法拉利、对深圳产业解构及国家电动车战略,以及一些基本的新闻学常识和一定的新闻敏感性,当然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不被水军拙劣表演和谩骂带沟里去等等基本素质。【扫盲】
顶包之疑和比亚迪E6安全性之疑是惨剧的一体两面

我们针对事件中汽车专业范畴提出质疑的时候,常遇到一种声音,下手重的直接说我们是收了顶包者黑钱,意在转移公众对顶包之疑的关注,混淆视听、蛊惑人心,是“车黑”;文明点儿的则劝我们把这事儿放一放,等案件调查水落石出了再说。对前者我认为不必纠缠,那种连头像都空白的只发过一两条水帖ID后还跟着一长串类似圆周率数字的僵尸微博,只要不瞎不傻一看就懂。且自事发其本人就持续同时关注这两条线索,无须多说。倒是后者似乎更应该积极挽救:

记住,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就同时有两条线索,分别指向两个利益和立场对立的相关方。对渴望真相祈求公义得到伸张的大众来说,这两者是一伙儿的;而这看似一伙儿的两者间,为了撇清自己的责任,他们又是对立的。

简单来讲:肇事司机酒驾飙车追尾撞击出事的比亚迪E6出租车,和E6不同寻常地迅速起火并燃烧,共同构成了触发惨剧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二者条件缺其一都未必足以酿成惨剧。【质疑】
为何“针对”比亚迪?

关于事故案情、涉案嫌疑人是否”顶包“等问题,时政新闻媒体比我们专业,而目前为止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一些媒体也针对不断发展、高潮迭起,甚至爆出”毫无PS痕迹“的神级后期制作监控视频这类笑料提出了有力的质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本人不准备狗拿耗子,在此只想谈谈在案件中被无意——或者更可能是有意被忽略的汽车专业问题,分享我们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建议。

根据我们对事件由一开始的网友微博爆料到后来主流新闻媒体跟进报道的持续关注和跟踪所掌握的情况,事故中载有三名死者的比亚迪E6 “先行者”纯电动出租车,在被撞后短短几十秒时间(目击者称十几二十秒)内迅速起火并延烧全车,并有目击者指称三人在撞击后被困车中无法逃生以致迅速惨死于大火之中,针对上述这一系列有违我们专业汽车媒体常识的情况,本人提出以下几点问题,供诸位思考探讨。才疏学浅,自知献丑,权当抛砖引玉:

【什么导致起火?】
传统内燃机动力汽车,具体来说是汽油燃料汽车,在碰撞发生后引起爆燃一般是由于燃油箱被穿透破坏,油料再被引燃从而起火甚至爆炸;而比亚迪E6则是纯电力驱动的新能源汽车,是什么原因导致其被追尾后迅速起火?目击者称起火点位于尾部,正是比亚迪E6重达600多kg的动力电池模块结构刚性保护最弱之处,包括本人在内的大多数专业汽车媒体人、以及不少新闻中的受访专家都判断是其动力电池模块在猛烈碰撞中遭受挤压从而导致变形短路,引起高温起火。这种判断是否属实?恳请深圳交警局及比亚迪汽车 正面 给出 详细 的回应。

【巨无霸电池】
另,比亚迪E6以300km“全球续航历程最长”为产品卖点并得到关注,但其动力电池体积庞大而沉重,不仅底面面积几乎覆盖整个座舱地板,其高程亦十分骇人。坐过或见过比亚迪E6出租车的深圳人应该都有深刻印象,比亚迪E6的后排坐姿完全够得上越野车级别,其地台更是高得离谱,人坐在上面如同蜷缩着腿坐在酒吧吧台的高脚凳上。其电池模块的硕大体积不仅向上侵入乘客的地板空间,也同时向下侵入车底与路面之间的有限空间中,从侧面看,无需俯身便可清楚看到其突出底盘约10cm的电池模块,据比亚迪E6官方公布资料,其最低离地间隙仅为13.8cm,“趴地”程度比肩许多超级跑车和Hella Flush风格改装车,就这样的车,比亚迪官方宣传称其为SUV+MPV的“跨界车”。据2012年5月28日晚深圳交警部门发布通告称,“粤BH1Q78的比亚迪e6电动出租车在正常行驶中,被后方速度不低于180Km/h的豪华跑车从左后部剧烈撞击,导致车辆失控,从第二车道加速旋转漂移至第五车道后,跃上绿化带,尾部甩动剧烈撞击到大树上,车尾撞成巨大的树形凹坑,经过多次碰撞并旋转,车体严重变形,后起火。”很难想象离地这么底的电池模块在这样的剧烈碰撞中可以“侥幸”不受撞击挤压。汽车发生车祸,失控甚至翻滚都不是什么太罕见的事,比亚迪E6为增加航程而不顾一切的增大电池体积,以至于出现这种明显存在安全隐患的缺陷设计,相信在此惨案中难辞其咎。

【到底“安全”在哪里?】
比亚迪(002594)5月29日午间公告称,“比亚迪e6电动车,经过国家认可的权威检测部门,按照国家标准,全面检测合格,碰撞测试符合国家法规,在工信部第203批《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公告》目录中发布。”通篇公告只字未提其碰撞测试成绩如何,我也未能在铺天盖地的比亚迪危机公关新闻稿中找到有关其C-NCAP碰撞测试成绩和评分,这点我不怪别人,自认无能。干了多年汽车媒体,我奇怪的是,一辆自称安全的汽车,比如知名的沃尔沃,言必称其Euro-NCAP碰撞几星评级,甚至将碰撞测试中每一个单项测试的评级都列出来,意思是“看,每个单项都是同级最高分”。而声称“绝对”安全的比亚迪E6,即便在各路野鸡信息都来者不拒的百度百科上,都无法找到比亚迪E6的C-NCAP碰撞测试评级。

【电磁辐射之忧】
比亚迪E6的动力电池模块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曾与同行开玩笑说,10万元级别的紧凑级轿车是中国容量最大的细分市场,而比亚迪把第一台纯电动新能源车做成MPV的样式,是因为传统轿车车身已经无法容纳这样体积硕大的电池模块了。乘员坐在这么大的一块积蓄了驱动一部整备质量两吨半的汽车走300多km所需能量的超级大电池上——特别对于动辄需要在车里呆8-12小时的出租车司机来说——该车的电磁辐射安全性如何保障?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曾有驾驶该型号出租车一两年的司机报称出现全身毛发脱落的类似放射性治疗后的症状,这是否与比亚迪E6电池模块的电磁辐射影响有关?而乘员就这么坐在一块巨大的超级高能电池上,该车的阻燃、防爆等保护乘员的措施和安排又是怎样的?不能靠一薄片地毯来实现吧?

【为何瞬间烧成大火?】
据事发当天新闻报道引述目击者描述事发后的情形,比亚迪E6被撞后迅速起火燃烧,十数秒到数十秒的极短时间内火势迅速发展为焰高大三四米的熊熊大火,两名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女孩和一名为口奔忙的夜班出租车司机迅速被大火吞没,惨死于比亚迪E6座舱之中。从燃烧后的车身表面情况来看,外部车身中不小的比例的漆面依然清晰可见,而内部座舱则完全烧毁,只剩钢铁车架,座椅方向盘等更是只剩金属框架,可见大火之猛烈。相信由此可判断,大火并非由车身外部延烧起来的,而是由内部,如同烤炉。我个人判断,起火燃烧过程是由位于座舱底部(内嵌于底盘中,面积基本覆盖整个座舱地板)的动力电池模块因短路引起高温引燃座舱地板和其他塑胶内饰材料,从而在短短十数秒至几十秒间烧成大火,这相信也是为何座舱内部烧得只剩金属框架,而外部却甚至有部分漆面完好无损的原因。请比亚迪汽车正面回答,内饰是否并未采用阻燃材料?如果采用了阻燃材料,那么短短时间内烧成如此大火的燃烧物又是什么?而这种燃烧物如果是比亚迪E6的附件,你们怎么敢称自己的汽车产品“安全”?

同时本人吁请万能的微博上各路熟悉塑胶汽车内饰材料燃烧表现的专业人士发挥科学求真精神,针对市面上主流自主汽车产品常用的内饰材料进行燃烧试验和比对,以初步检验我的推测是否成立。

【逃生无路?】
目击者称碰撞后比亚迪E6上的三名遇难者曾被困车中无法逃生,并拍打车窗求救,但火势迅速蔓延,外人试图施救但因火势太猛且恐惧发生爆炸而无法施援。因此我的第三个疑问是,涉事比亚迪E6是否当时因电子自动落锁系统启动,被撞后失电,门锁机械机构无法解锁,从而导致三人被困,失去了转瞬即逝的宝贵逃生时间窗口;有同行曾就涉事比亚迪E6在燃烧中前照灯仍通电发亮推测该车电路并未关闭,但该车电路是否共享单一电源我以为不好说。

即便当时门锁系统并未断电,那导致三人被困的还有什么原因呢?出事车辆被撞处为尾部,因刚性结构变形而卡死车门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我以为相对不大。有报道中专家指称车辆残骸的车门是打开的,因此判断三人在起火前已然身亡,造成惨重伤亡与比亚迪无关。我认为此说十分不严谨,道理很简单,你不能因为残骸中没有尸体,就判断车内无人被困,想当然该车实际上当时正在“无人驾驶”——消防人员和交警部门在新闻媒体到达之前就已经破拆车体移走尸体,要想到这点并不需要太高的智商。

【深圳人自掏腰包作活体白鼠?】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面对上述未解之谜,我想断定其是一款远不能称为“成熟”的产品并不为过,仅凭其“新能源”、“纯电动“概念和噱头,是否可以胜任供一千多万活生生的深圳市民出行搭乘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重要角色?

而在发生了如此重大的三死事故之后,在起火原因、快速延烧原因均为明确的情况下,无时无刻都有几百辆与出事车辆同款同型的比亚迪E6电动出租车,搭载着活生生的深圳市民在大街小巷上奔跑,到底是人的生命和人身安全、乃至全体市民的公共安全重要,还是一家公司的利益更重要?诸君不痴不傻,当可自判。

不同于一辆满载不过5人的私家车,出租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性能应有更高的入门门槛。就在本次惨剧发生后,我们并没有看到难逃干系的比亚迪汽车承担其一个尊重生命、尊重用户人身及财产安全、负责任的汽车企业的责任,通篇公告只见其撇清自己、推卸责任,极力试图置身事外。这与它夸口准备2025年赶超的丰田形成了鲜明对比。就在“踏板门”危机中,美国司法部尚未对丰田提出起诉、国会听证会也还没对其责任最后认定之前,丰田就已启动大规模召回,社长丰田章男就已满世界去鞠躬道歉,标准的90度鞠躬。丰田章男的道歉剖白也颇具广告色彩,他表示,对于每一辆贴有他自己家族姓氏的丰田产品,出现任何问题他都难辞其咎(大意)。在危机中表现如此悬殊,我很好奇比亚迪有什么制胜法宝能在2025年赶超这样一个明显对消费者和用户更负责任的公司。

对了,顺带一提,经过长达一年的深入调查,美国运输部下属的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最终撤销了对丰田的调查,丰田事实上被冤枉了。

【含泪劝告比亚迪】
对比亚迪汽车的危机公关建议

同样还是“踏板门”事件,有人总结出了能让丰田迅速走出危机重建消费者信心的反败为胜锦囊,我推测本是公关专家写给丰田中国看的,现转达给比亚迪汽车,供其参考:

1、消极事态积极处理。
2、负面影响正面补救
3、在公关危机中寻找公关机遇。
4、用质量的瑕疵衬托性能的亮点。
5、将消费者对产品局部问题的认知变成对产品整体的认知。
6、将消费者对产品局部的疑虑转变成对产品整体的信任感

【诚邀各界共同见证比亚迪汽车自证清白】
我来跑腿,创造条件让比亚迪汽车“伸冤”

未免误会,必须明确声明一点,我和几位同袍提出质疑,并非咬定E6如何,因为我们不具备对其进行权威技术性能指标检测的资质和条件。但毕竟是专业汽车媒体,站在消费者和广大屁民的立场必须就一些有悖于我们专业汽车知识的现象发问,有关方面也有义务回应质疑。

我甚至可以给比亚迪支一招:我来跑腿联系委托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具备设备和人员条件的一流专业学术研究机构,包括相关的国家权威专业检测机构,最大程度模拟出事车辆的工况、车况对比亚迪E6车型进行专业鉴定和检测,并召开公开透明的全程直播专家论证及听证会,为避免串联和公关等私相授受可能,结果公布前不公开具体检测机构,由我们联合全国其他排名靠前的有公信力和专业声望的汽车专业媒体和其他新闻媒体全程视频记录和监督,并持续跟进报道调查检测情况,甚至邀请业内外的专业人士和普通民众参与观察监督,比亚迪只需按我们的要求提供几辆由我们随机抽选的全新产品和已上路的出租车,接受上述权威专业技术机构检测,并向全国公布检测结果。

如何?

这样说不定比亚迪不仅能自证清白,更能打一场漂亮的媒体公关翻身仗,还不花多少“公关费”,何乐而不为?

【免责声明】

本文为本人作为一名专业汽车媒体人针对5·26滨河大道交通事故中的一些汽车专业领域的独立观察和思考的总结,无人指使、没有阴谋、没收黑钱、没被公关,所行此事但凭职业道德和良知,以及对事实与真相的渴望,并对目前仍未停止营运等待进一步专业技术检测和调查的比亚迪E6电动出租车仍在载客营运感到担忧。

所有关于事实的看法均经过思考辨析,但仅代表本人的个人立场和看法,并不代表所供职单位的意见,文责自负。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25893?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