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26 April 2012

張雲:全球實力轉移並沒有實質發生

溫家寶總理到歐洲訪問,被視為下屆總理的李克強副總理即將訪歐,負債累累的歐元國家都充滿了期待。年初,習近平副主席訪美時告誡美國要調整好美國自身經濟政策和結構。美洲國家峰會上巴西總統羅塞夫當面批評美國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將引發貨幣戰爭。金磚國家峰會上討論了在世界銀行框架外建立一個金磚國家組成的發展銀行。所有這一切似乎在幾年前都是不可想像的,所謂的全球力量轉移(power shift)的話題越來越熱也不足為奇。誠然,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國際地位也是今非昔比,但是全球實力轉移並沒有發生實質變化。

硬實力變化的背後不變

從軍事角度來看,奧巴馬總統提出到2023年將美國的國防預算削減4000億美元,相當於目前五角大樓提出的預算的7%。即使美國按照目前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和軍費開支的比例維持,到2015年美國的軍費佔世界的比重也會降到39%2005年的數位,美國的盟國的國防預算與美國的國防預算的總和佔世界國防預算開支的77%。到2010年降為72%2015年降為66%,但是仍然是很大的數目,因此西方國家在軍事方面的優勢地位不會在今後幾十年有很大的動搖。

經濟方面情況更加複雜,儘管新興國家佔全球的經濟份額也穩步上升,金磚五國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了世界總量的22%,略低於美國的比重,但是以此作為全球實力轉移的證據是膚淺的。

從全球層面來看世界經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經濟總量與消費總量的不匹配的矛盾。發達國家在全球的經濟份額約50%,但消費佔全球的比重為70%,金磚5國的經濟總量佔全球比重為20%,消費比重還不到10%,以中國為例,經濟總量比例接近10%,但是消費僅佔世界的6.2%。人們經常提及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度高達50%等等,事實上最終拉動經濟增長的還是那些依靠長期財政和經常專案赤字的國家例如美國的消費來拉動,而近年來中國經常項目順差減少主要由於發達國家消費需求減少引起,並非中國內需大規模增加所致,也就是說根本性的消費平衡問題仍然如舊。

第二是經濟總量與貨幣地位,資本市場份額不匹配的矛盾。世界外匯儲備中95%以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四種貨幣出現,其中美元佔了三分之二,相當於64%的世界外匯儲備為美元。外匯交易的75%是以上述四種貨幣進行,佔世界經濟20%的金磚國家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基本沒有地位。與此同時,佔世界經濟份額接近10%的中國在世界資本市場的比重僅為7%,與美國的近30%和日本的17%差距很大,而巴西和印度僅為1%。換言之,經濟總量實力的國際轉移已經顯現,但是經濟增長的背後的邏輯和發展模式以及貨幣和資本市場的實力轉移還沒有實質發生,而這些深層次的變化不實現的話,那麼全球權力轉移的未來就可能有不確定性和不可持續性的擔憂。

智力之類的軟權力多未轉移

軟實力是一個被廣泛使用,但是有沒有被嚴格定義的詞彙,如果寬泛地定義那麼我們的討論將會沒有邊際,小文在此僅限定從國際話語權的角度來考察。新興國家隨著自身的發展日益感到了世界被西方控制的不僅是資源能源,金融貨幣和治理機制等看得見摸得到的一面,而以國際話語權為代表的智力霸權(intellectual hegemony)也為西方所控制。如何在軟實力上有所突破,可能對新興國家來說挑戰更加大。

無論在知識界還是政策界,西方特別是美國是各種新的詞彙,概念,理論和政策的發祥地,而華盛頓和紐約所扮演的全球智力集散地(intellectual hub)的功能越來越明顯。各種智力成果在這裡生產,加工,行銷和推廣,隨後這些智力產品(intellectual products)的去向主要有三:第一成為滿足全球政策權決策和日程設定(agenda-setting)時候的消費品;第二通過主流媒體在全球資訊傳播網路中迅速普及和擴散(proliferation);第三通過學術界和智庫的再加工和理論化向其他國家移植(transplant)。這些智力產品一旦被全球接受,就形成了在全球知識界的權威,塑造國際輿論,製造國際話題,操控討論方向都變得對他們有利。

相比之下,無論是新興國家還是其他的發展中國家在智力產品生產方不僅缺少投入,相應人才培養不足,而且缺乏對智力支援方面重要性的認識,導致在國際話語權方面的極其被動。缺少在全球知識界的主動權和一席之地的結果是要麼認同霸權國家主流想法成為思想上的附庸,要麼只能被動抗爭,對於霸權觀點的某些方面的反駁,但還是不能撼動智力霸權的基礎,變成還是在別人的框框裡面的調皮鬼,而那個時候智力霸權可能又已經生產出新的詞彙,新的概念和新的理念。

新興國家要在全球智力領域獲得影響力首先要在承認智力霸權本身有被濫用的同時,承認西方在智力優勢方面建設的成果和智力創新方面能力,努力學習成功經驗。不是為了最終自己也成為霸權而學習是為了在國際知識界獲得更加平等的地位。物質世界的地位隨著經濟的增長差距日益縮小,已經是時間上遲早的問題而已,但是在智力世界和精神世界,要縮小差距不僅需要時間和耐心,還需要有心和用力的去培養,呵護和推動,要學習智力大國在這方面的成功經驗,如果在這方面成功的話,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軟實力增加(又使用了智力霸權創造的詞語了),國家魅力增加,國家公信力自然上升,誤解減少,摩擦可以避免,與物質世界的發展相得益彰。世界上很多小國在硬實力上有明顯的劣勢,但是卻發揮了比自身實力比例大得多的國際影響力,例如新加坡和瑞典。

只有當新興國家的經濟實力的生產機制得到改變,智力的創造能力得到提高,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實力轉移才算發生。
 
作者是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from 政經評論 http://kurtlau.blogspot.com/2012/04/blog-post_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