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1 February 2012

丁咚:中国的落寞与浮躁



   《人民日报》辖下的《环球时报》元月29日发表评论说,菲律宾与美国日前举行战略防务对话,菲律宾正在大步滑向美国在亚太重新战略布局的棋子。由于涉及到美国军舰和侦察机在菲律宾轮流部署,中国必须就此做出反应。
应当将菲律宾列为中国枪打出头鸟的合适对象,呼吁中国应有理、有力、有节地对菲律宾进行制裁,让菲律宾自身感觉到痛,让南海(南中国海)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周边都看到,拉美制华甚至在中美之间选边和美国站到一起,决非好的选择
  它并提出具体的对策:为此中国应减少与菲律宾的经济联系,对其实施长期冷淡。它与美国的军事合作进一步,中国与它的经济合作就退一步。逐渐地,中国还应运用自身经济影响,促使东盟(亚细安)国家减少与菲律宾公司的合作。中国完全有能力在这个方向上所有作为。
  这是以民族主义大本营着称的该报在不到三个月时间里两次发表专论,要求中国惩罚菲律宾。
  在中国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逐渐增强的大背景下,部分官方学者、媒体以及普通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也日益高涨,主张在对外交往中改变韬光养晦战略,采取强硬策略。
  鉴于《环球时报》的性质、地位和影响,它所刊登的稿件都要经过严密的审查程序,因而据此可以认为,这一观点受到了高层的认可或者默许,由此凸显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下,中国外交正在呈现出两副面孔:
一是以正式立场出现的,继续坚持韬光养晦战略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干涉别国内政,主张以和平手段解决分歧和问题。
二是透过相关管道适当展示强硬一面,比如纵容国内民族主义,默许官方媒体和学者发表强硬言论,暗中支持青年在互联网和现实中对外示强举动,以此起到一石三鸟的效果:试探外界反应;淡化民间对官方对外软弱的印象;威慑与中国发生矛盾或者冲突的相关国家。
  它同时反映了作为一个上升中大国的两种心态:落寞和浮躁。所谓落寞,中国的发展在世界上很孤立,既无可以仿效的对象,也无从提供给别人效仿。如果说中国的当代发展有模式可言的话,那幺这个模式就是以保守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毛泽东创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以及邓小平所主张的市场经济制度的混合物。
它在世界上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因此注定了永远处在摸着石头过河、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过程中,也导致了两个后果,即在相当长时期里,如果不进行改变,就无法确认这种模式是否可以长期运转下去而不会出毛病;实施这一模式的执政者也无法具有足够的底气,心平气和地应对外部和内部的变化。
  中国的落寞表现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的发展模式比较另类,不能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同乃至模仿,中国的发展方向不明,也就无法得到别国的完全信任。这在亚洲特别是东亚更为明显。
这一地区的国家一方面希望搭上中国经济的顺风车,推动本国经济复苏和发展,一方面又在政治和外交上对中国缺乏信任,因此积极支持大国尤其是美国介入地缘政治,比如近期菲律宾和美国打得火热。
无论是从经济需要上来说,还是从地理和地缘政治的角度,菲律宾都更有理由与中国结成紧密的关系,就像美国与墨西哥、哥伦比亚所结成的关系一样。领土纷争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且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缘于缺乏信任。
  就同外部的不安一样,中国内部也存在对这一模式的质疑,要求改变现状的呼声以及实际行动越来越强烈,最近的乌坎事件就是一个显着的信号。中国现有发展模式造就了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他们从改革中得到了主要好处,却通过坚持现存体制,竭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并拒绝局外人改革的要求。
因此,利益集团和局外人乃至广大民众之间构成了一对矛盾,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鸿沟在拉大。
  由上可知,在国际上,中国发展模式比较孤立;而在国内,利益集团也日显孤立。内外之间是互为相关的。内忧外患制约了中国的外交战略和政策,跟在国内维稳一样,在国际上奉行和气主义是主调,维稳思维主导了中国的对外关系。
  在普通民众眼里,就是中国外交始终不起来,归根结底还是内部稳定压力比较大,外部比较孤立,牵一发而动全身,利益集团不够自信,自然软塌塌的。不是有人将南海周边国家组成的松散联盟比喻为恐龙俱乐部幺,像《环球时报》评论所言,要鼓动东盟国家联合制裁菲律宾,无异于痴人说梦。
  落寞的同时还有浮躁。说起浮躁,连堂堂的北大孔庆东也做起叫兽来,由此可见中国社会浮躁风之甚。
  浮躁之一,是近些年来中国模式论甚嚣尘上,讨论得颇为热闹。如前所述,所谓的中国模式其实就是个大杂烩。能够将这些牛头不对马嘴的东西拼起来,一来在于中国建国后形成了强大的传统,在较短时间里以传统为体,吸收西方市场化经济体制,进行试验,是可行的;
二来中国拥有强大的政党政治,与国家权力融为一体,包揽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所有权力,社会驾驭能力强,维稳能力强,能够在集权制下主导社会发展。
因此,从目前看来,中国似乎形成了迥异于西方的模式,而且似乎很有效。但我认为,所谓的中国模式,能不能长期生存下去,尚需要时间的考验。
  浮躁之二,是中国强大了想象。在一些人眼里,中国已经强大了,比如GDP水平,以及按照平价购买力计算,中国的实际水平,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成就,中国的军事能力的加强,等等,都被作为中国强大叙事的证据。
在这一情绪下,一些官方媒体和学者鼓噪对外强硬,乃至主张战争。在有意识的引导下,部分青年民族主义观念也越来越强,对外敌意增强,官方也有意利用这些社会情绪,加大外交砝码,同时减轻外界对中国外交软弱的指责。
  然而,中国现在究竟有多强大?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究竟有多大?恐怕在多数情况下是一厢情愿的想象,或者是官方宣传机器全面开动、竭力为之的结果。看看周边国家对待中国的态度就可以看出。
真正强大的国家,应该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等全面强大的国家,然而我国虽然在经济上有所成就,军事上也长足发展,但政治、社会、文化建设滞后,远远不副强国定位。
  《环球时报》在菲律宾以及其他问题上的诸多评论是中国社会浮躁的典型体现,妄图以冷战思维去看待中国面临的国际问题。对美国重返亚太,积极介入地缘政治,反应过度。
美国近一段时期以来,表现出更加重视亚洲的姿态,是因为它认识到世界的重心向亚洲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美国有必要在一个实力最强的地区发挥传统影响力和领导力,以维护全球和地缘战略的平衡和稳定,当然也在防止一个苏联式国家的重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美国的着眼点是预防,而不是主动进攻。
  事实上,中国不可能也不能走苏联式道路,那已经证明是一条失败的没有希望的道路,也是不得人心的道路,不仅美国反对,而且多数中国人也必定反对。
  可笑的是,中国向来主张不干涉别国内政,却对菲律宾根据主权需要,与美国加强合作加强国防的举措,怨声载道,说三道四,甚至声称要惩罚它,这不利于中国的国际形象,也不利于建立与世界的长久关系。
中国某些学者和媒体的态度是非敌即友的冷战思维的重现。中国完全不必过于在意美菲之间加强战略关系的行为,这是任何主权国家的自主权力。
  对中国来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建立一个经济开放发达、政治民主自由、社会开明包容、文化多元繁荣、军事适度发展的全面强大的国家。强大的国家首先是有强大的自信的国民。
只有强大的国家和强大的国民,才能有效面对外敌,才能维持国家的尊严。也只有真正强大的自信的国家,得到了民心让国民自信的国家,才有充足的底气和自信,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维护国民的利益不受外来干扰。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from 中国茉莉花革命 http://www.molihua.org/2012/02/blog-post.html?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molihua%2FQiRF+%28%E4%B8%AD%E5%9B%BD%E8%8C%89%E8%8E%89%E8%8A%B1%E9%9D%A9%E5%91%BD%E5%8F%91%E8%B5%B7%E8%80%8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