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22 January 2012

愚蠢的內容創造者

「知識的權杖及傳承的光環,亦不知不覺地早已離開了內容創造者,轉投到內容平台的製造者,即矽谷的天之驕子身上」

為反對SOPA和PIPA,維基百科宣布關站,舉世關注。

版權保護的根源,可追溯於上兩個世紀。先有《魯賓遜漂流記》作者Daniel Defoe,提出其作品是「腦袋的兒子」,提出作品為作者財產的概念。後來有James Joyce又以「想像子宮裡的胎兒」來形容其作品《都柏林人》,對那時的巨匠而言,文學作品的地位,甚至超越他們親生子女,是作者真正的骨肉,是精神的延續。

時移世易,來到21世紀,這一代後生,上維基,不讀百科全書,上Google,不去圖書館,他們玩YouTube、玩面書、玩Whatsapp,知識的權杖及傳承的光環,亦不知不覺地早已離開了內容創造者,轉投到內容平台的製造者,即矽谷的天之驕子身上。然而,網絡並沒有摧毀文學,反使之更多樣化,幾多新一代作家成名於網絡,對於他們,網絡不是敵人,反是其修練的道場,啟發靈感的秘寶。別的不講,熱爆新書《一路向西》作者向西村上春樹,先在高登連載咸故成名,聚眾於面書,繼而推出暢銷書,正是活生生的例子。

任何的霸權,縱使強大,總要面對新來者的挑戰。我們樂意見到良性的競爭,更希望看見科技進步帶來的幸福,我們不願意見到要祭出法律來保護任何一方,因為我們相信競爭,相信交替,相信進化,同時亦不相信區區一國的法例,能夠對最核心的地下侵權網站,構成什麼威脅 ── 他們早知道各種法律罅隙,絕不會停止運作,因而最終受到損害的,只會是尋常網民的資訊自由。

而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站於轉變的環境面前,真正有見識的內容創造者,他們不會太介懷,不會著急,更不會感到憤怒,他們的心境非常平靜。因為在他們眼裡,環境的轉變,是機會,侵權的出現,是警號,也是訊號,告知消費習慣有所轉變。他們將集中精神,把資源投放在尋找和開發新的產品,因為他們知道,要解答的問題,從來不是「如何確保我們產品的銷路?」而是「我們的用戶需要怎樣的產品?」。

在網絡時代,要做內容創造者的門檻不高,試問若沒有他們的襯托,又怎麼顯得有識者的稀美?

2012年1月21日刊於蘋果日報


Tagged: 版權, PIPA, SOPA

from 尹思哲隨筆 http://wanszezit.wordpress.com/2012/01/22/stupid-content-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