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29 January 2012

回乡见闻

西南多民族杂居地区小城,有独到的旅游资源(气候、阳光和湖泊),
周边县份有矿产、森林和畜牧资源。
从超市、街道、公交、医院的人员密度来看,最近五年人口急剧增长。

房地产与拆迁:
因为集中了周边各县资源和自身的旅游资源,房价非常贵。
城区在2000年前后修建的事业单位集资房或商品房,
现在大概6000元每平。小区新房大概8000元每平,观景房最高价格已经过万。
小学同学、初中同学、父母好友的子女中都有参与拆迁的人,
职务是政府的拆迁代表。而家庭背景(父母方或配偶方)是公职人员。
其中有一位在体制内外上过班、搞过皮包公司、开过酒吧、蹲过号子(逮捕令那种),
现在干拆迁代表。
据他们讲,暴力拆迁目前基本没有了,用人民币解决。
当拆迁代表的同学给其他人介绍自己当下的工作时,
其他同学纷纷询问自己家所在的地段是否要拆迁,迫不及待。
由于读书的小学在我小时候是城乡结合部几个生产队的村小,
附近也有一些国家单位,所以当时读书的同学大概一半来自城市,
一半来自农村。现在那几个生产队所在的区域已经成为城中村。
聚会时问了一下农村同学家的拆迁情况。
2008年年末启动的拆迁,有两种方案,一种是政府主导方案:
按仍然有土地的人计算,每人赔偿70平方的居住面积,20平方的经营门面。
另一种是村委主导方案:
还是按有土地的人计算,每人赔偿60平方的居住面积,60平方的经营门面。
最后都选择了村委方案。
居住方面,去年秋天已经上楼入住。
按规划,用于经营的商用楼属于集体资产,
上楼的农民身份转化为股东,每年分红。
但是商用楼到现在都还没有修,所以经营门面暂时没有落实。
没有修的原因是去年新的市领导上任,同时信贷收紧,拆迁停止了。
最有戏剧性的是其中一个农村的小学同学。
因为成绩不佳,没能考上初中,就帮家里务农、拉板车、拉蜂窝煤,
家里一直处于贫困的状态。这次拆迁来了以后,分到的房子很多,一夜暴富。
据同学们介绍,上楼以后并且没有正式工作的村民现在靠出租房子获得生活费。
如果以后能落实商用楼的门面和每年的分红,那就没有后顾之忧。
如果商用楼迟迟修不好,就比较担心几年以后的生活。

放贷水位:
之前说过,一般情况三分,紧急情况五分,体制内外各色人等都有参与。

“文化产业”:
周边县份的矿产中有玛瑙,多年前就存在不公开的交易市场,
但是一直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
09年开始,城里有一条老街慢慢出现了玛瑙原石(还没有去掉石头外层的石料)买卖,
此后升温,普通原石的价格平均翻了将近十倍。
前两天去那里走了走,到处都是打磨石头的电动砂轮发出的吱吱声,
街道一侧间隔两米不到就是一个原石的卖主,几乎全是大山里面的少数民族朋友。
我只发现一位卖主是汉族人。而旁边铺面摆出来的是打磨好的玛瑙成品,
铺面卖主多半是汉族人。

扶贫:
由于是多民族聚居区,所以扶贫工作一直是重点。
从最早的实物配给扶贫(直接发钱发东西),
到后来的形象扶贫(改造土坯房,加大门窗、人畜分开、普及坐凳子的习惯等等),
再到现在的开发扶贫(靠近城市的主要搞民俗村寨旅游、
大山里面和草场坡地的稍后另述)。
还鼓励年轻劳动力到沿海制造业工厂上班,寄钱回乡。

生态环境修复:
大山里面和草场坡地实行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畜牧局的朋友说,下基层到每户人家,
用gps定好坐标后测量林场和草场,然后立好栅栏定界。栅栏的桩子最早是金属的,
被盗严重,后改为水泥桩,偶尔还是会有被盗的。
草场采用轮休制,原来每户牧民养的牲畜按指标减少到某个数量,
损失的差价由政府补贴。
现在是定期下基层人工登记牲畜数量,很快要升级到卫星监控。
-
感觉基层农村随着这几年土地价格增长,发展的都生机勃勃。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还是蛮迅速的。
-
都盖房了,谁去租?都不从事生产了,都做中间商,泡沫不就起来了,物价会飞涨,环境恶化。
-
陪钱到手的觉得不错,没拆的很困难,城市体制外普通职员很困难,
退休人员在去年那波通胀之后,很困难。
-
靠放贷和地产能让这么多人吃饱饭?
-
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快速向县城和我家在的小城迁入,
成为低端租房的人群。中端租房人群是外地来做生意的和月度旅游的。
我发现菜市场大概有一半的摊位是少数民族朋友的,
而十年前这个比例大概只有2成。

从家乡这边的情况来看,环境实际上在慢慢改善。
退耕还湖正在进行,要把水面恢复到过去的峰值面积,
湖边在建庞大的湿地。当然,这一切都是以高地价换来的。
-
去年跟钢铁沾边的东西都是赔钱货
旅游业可以看希腊
-
有一个乡很典型。本来是一座山林,没什么人,
后来慢慢有一些从大山里面出来的少数民族朋友迁入,
一开始人很少,后来逐渐增多,
再后来形成聚居区了。自然也带来了各种问题。
政府为了管理,成立了乡镇府。
本来是个穷乡,这几年赶上了开发扶贫,
搞起特色山寨旅游,结果飞快脱贫赚钱,
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也回来接手家里的生意了。
-
你说的明显矛盾,大量拆迁盖房,拆迁垃圾呢,建筑引起的环境污染呢,生产用地及绿地怎么可能增加?还有大量开采石头也会引起环境问题,还有资金链问题。。。
生活用品怎么可能不涨?已经是被历史证明的错误,开始看很美丽,内伤会逐渐显现
-
家在钢铁厂的同学这次基本上都没回来,没能了解到情况。
旅游方面,现在钱太多,外地游客有这个承受力。
而本地居民压力很大。

{lang: 'zh-CN'}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18705?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