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28 November 2011

“洋猪肉”进口激增 猪肉或步入大豆产业后尘?


11月以来,中国进口猪肉数量大幅增长的数据像一滴落进油锅的水,使本就饱受争议的中国生猪产业再度“炸锅”。这究竟是国外食品巨头们一次有意的围猎行为还是巧合?中国企业是否会以此为契机再次经受洗礼?业界人士众说纷纭。

  有人担心我国猪肉或步入大豆产业后尘。有评论认为,对于国内的企业而言,国家政策利好对国内养猪企业的发展必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只是外力作用。要和进口猪肉竞争,关键是国内养殖企业练好“内功”,提升养殖环境和管理水平,通过提升成活率、缩短生长周期等方式降低成本,加大竞争力。

“洋猪肉”进口激增 猪肉或步入大豆产业后尘?

  进口激增

  公开资料显示,1-9月间,中国进口猪肉及其副产品同比增长达44.6%,其中9月份的数额更是达到了单月新高,其中,进口来源国主要集中在美国、丹麦和加拿大。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进口数量及金额都出现暴涨:均超过700%,和这些数字相对的则是出口数量大幅下滑。这些进口猪肉的价格,仅为目前国产猪肉价格的一半。如此巨大的价格差距使得许多分析人士担忧,长此下去,占据价格优势的洋猪肉恐将逐步蚕食中国猪肉市场的份额。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只不过是因为今年市场出现了较大缺口,所以并不需要为洋猪肉会侵占中国市场而担忧。目前行业受到的影响有限,在整个生猪养殖行业,对价格等因素的最主要影响并不是进口猪肉,而是国内养殖企业颇为头痛的疫病等。”中国生猪养殖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介绍,“进口肉的大幅增长不可能是长期的,当市场的缺口缩减之后,进口情况就会有所好转。”

  冯永辉介绍,由于价格因素,中国猪肉的出口并不占优势,但是从产业发展时间周期来看,在中国猪肉处于最低谷时,价格的优势也会凸显出来,“比进口猪肉价格还便宜。”因此他认为,对于市场是否会被洋猪肉蚕食不必太过担忧,“这是短期行为。”

  而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郑宇洁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也分析,从行业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是受前期养猪散户大量退出、疫病等因素影响,导致今年我国猪肉供给出现较大缺口,因而加大猪肉进口数量,增加市场供应、平抑国内猪肉价格,另一方面,进口猪肉价格拥有价格优势,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对进口猪肉的采购量。这对我国生猪养殖产业提出了挑战,逼迫生猪养殖产业加快提高生产管理技术水平。

  或步大豆产业后尘?

  进口猪肉大幅上升及同期出口大幅下降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人士纷纷预测,继大豆、食用油等产品定价权拱手相让之后,国外食品巨头们或将下一个猎物定格为猪肉,再次展开对中国餐桌的围猎之举。

  多位分析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目前跟踪的情况来看,由于行业特性等因素使然,短期内进口猪肉尚无法对国内市场形成根本性影响。“猪肉市场价格的起伏本质是因为受到疫病等因素影响,而进口猪肉的大幅增长只是短期行为”,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称。而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郑宇洁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亦表示,进口猪肉的大幅增长对生猪产业提出挑战,其价格优势或将刺激生猪养殖产业,加快提高生产管理技术水平。

  与此同时,分析人士亦认为,由于受占地、环保、人力资源和资金等四方面的影响,目前国内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依旧存在诸多难题,而也正因为上述诸多因素的干扰,产业虽历经多年发展,集中度仍不明显。龙头企业如果能借此契机加以整合,将对推动行业的向前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四因素成行业瓶颈

  鉴于此种状况,有业内人士担忧,即使暂时来看,进口猪肉不会对国内市场形成质的改变,但对比此前几种农产品定价权流失的过程,难保不会重蹈覆辙。由于国内猪肉市场价格并不稳定,虽然在价格低谷时和进口猪肉相比也会呈现出价格优势,但是和进口猪肉稳定的价格优势相比,依旧透露出产业的不成熟。长此下去,此消彼长,对国内生猪企业依旧是个巨大的潜在威胁。

  郑宇洁认为,实际上进口猪肉的价格优势的确存在,而这也是其进口数量不断增大的原因之一,当前我国猪肉市场供给尚处不足状态,进口数量的增加对平衡市场供求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对国内猪肉的替代作用较小,这是因为中国猪肉消费量达到 5000万吨,而全球猪肉贸易量仅为600多万吨,远不能满足中国对猪肉消费量的需求。不过,作为行业的龙头,国内养殖上市公司应当正视自身养殖管理水平与国际水平间的差距,并努力提升自身养殖管理技术,缩小差距,降低成本。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的生猪养殖企业,繁育时间及疾病控制都要好于国内。由于养殖环境及管理水平的不同,中国猪场一头母猪每年繁育的仔猪成活且出栏量约为12头,而在美国此数字却可以达到18头,这也意味着从源头的仔猪起,中国就落后了1/3。而在疾病控制及疫苗发展上,美国也走在了中国前面。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的短板有四个:占地问题、环保、人力资源和资金问题”,冯永辉介绍说。从他的观察来看,这四个问题已然是掣肘行业发展的最大因素,“要达到规模养殖,必需有足够的用地,但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用地困难,且要考虑环保的因素,但搬到偏远地区人力资源就难以保障,几个因素相互制约。而最重要的是资金方面投入,钱对农业企业而言还是个大问题,生猪养殖属于高投入、低产出、高风险,社会资金不愿意投到这种项目里来。”

  政策引导仅为外力

  郑宇洁也认为,我国生猪养殖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数次陷于由于养猪户跟风养殖而带来的价格大幅波动。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疫苗培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而言,管理水平和养殖技术不到位造成出栏率不高,且前期由于养殖户数量减少,导致生猪养殖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而随着市场的好转,大批养殖户又会紧随着跟风进入行业,从而形成了“猪周期”。

  为引导产业发展,多项政策陆续出台,“政策引导的确会有一些作用,加强推动规模化,这对产业的升级是非常有利的。”冯永辉对《证券日报》介绍,据他观察,由于生猪市场是高度竞争的行业,受市场影响因素大过政策,因此,如果政策能在“保险、疫病防治等配套设施上做出更完善的引导,将使产业受到实质性的利好,毕竟这个行业是高风险、低产出、高投入的,基本上是赚一年、赔一年、不赚不赔又一年。”

  郑宇洁则认为,对于国内的企业而言,国家政策利好对国内养猪企业的发展必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只是外力作用。要和进口猪肉竞争,关键是国内养殖企业练好“内功”,提升养殖环境和管理水平,通过提升成活率、缩短生长周期等方式降低成本,加大竞争力。

  此外,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生猪养殖产业与饲料、疫苗息息相关,这也注定了其荣辱与共的特性。

  谨防洋猪肉冲击国内市场

  经济学上习惯于分析“趋势”,87万吨的猪肉进口总量虽小,但增幅不小;另一方面,猪肉进口总量虽然不大,但占世界猪肉贸易总量的比重却不小,数据显示,全球猪肉年贸易量为600余万吨,中国的进口量就占了14%。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批准对华出口猪肉的国家也呈增多之势。今年9月,墨西哥猪肉制品获准进入中国市场;10月份,我国又与芬兰签署协议,芬兰将首次实现对中国出口猪肉。

  中国进口猪肉快速增长的背景是今年5月以来国内猪肉价格持续攀升,进口猪肉意在促进肉价回落,平衡国内市场。不过,生猪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市场,价格机制传导敏感,每一次猪肉价格的暴涨暴跌都能及时传导到生猪生产环节,从而使得生产规模扩大或者缩小。国内生猪生产能力并非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屡屡发生的猪肉价格暴涨暴跌,主要是生猪市场管理、行情预测以及对生产指导引导不够、信息传递和沟通不够造成的。改变猪肉价格暴涨暴跌局面,重点在于解决好以上问题,通过进口猪肉来平抑价格只能是一种临时救急的做法。

  需要提醒的是,在国内生猪生产能力并非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情况下,进口猪肉可能冲击国内养殖市场。中国生猪养殖大多在农村,受益的是农民,从这个角度看,进口猪肉等于将农民通过辛苦劳动、冒着巨大市场风险养殖生猪的一部分利益让给了外人。从进口角度而言,我们需要进口的是我国生产能力达不到的短缺产品,而不是短期出现市场波动、但生产能力能够满足需求的产品。特别是农副产品方面,很多国家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对国内农副产品市场都有严格的保护措施,来自国外的农副产品一般很难进入,其目的也恰恰在于保护本国农业和农民的利益。拿猪肉市场来说,目前全球年贸易量为600余万吨,仅相当于中国国内年猪肉消费量5000万吨的12%。全球猪肉贸易量如此之小,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各国对猪肉进口限制之严格。

  所以,以短期进口来平抑国内猪肉价格虽有必要,但也须慎重,要谨防国内生猪市场及整个产业链条受到冲击。(综合证券日报、京华时报等)

  11月以来,中国进口猪肉数量大幅增长的数据像一滴落进油锅的水,使本就饱受争议的中国生猪产业再度“炸锅”。这究竟是国外食品巨头们一次有意的围猎行为还是巧合?中国企业是否会以此为契机再次经受洗礼?业界人士众说纷纭。

  有人担心我国猪肉或步入大豆产业后尘。有评论认为,对于国内的企业而言,国家政策利好对国内养猪企业的发展必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只是外力作用。要和进口猪肉竞争,关键是国内养殖企业练好“内功”,提升养殖环境和管理水平,通过提升成活率、缩短生长周期等方式降低成本,加大竞争力。

“洋猪肉”进口激增 猪肉或步入大豆产业后尘?

  进口激增

  公开资料显示,1-9月间,中国进口猪肉及其副产品同比增长达44.6%,其中9月份的数额更是达到了单月新高,其中,进口来源国主要集中在美国、丹麦和加拿大。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进口数量及金额都出现暴涨:均超过700%,和这些数字相对的则是出口数量大幅下滑。这些进口猪肉的价格,仅为目前国产猪肉价格的一半。如此巨大的价格差距使得许多分析人士担忧,长此下去,占据价格优势的洋猪肉恐将逐步蚕食中国猪肉市场的份额。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只不过是因为今年市场出现了较大缺口,所以并不需要为洋猪肉会侵占中国市场而担忧。目前行业受到的影响有限,在整个生猪养殖行业,对价格等因素的最主要影响并不是进口猪肉,而是国内养殖企业颇为头痛的疫病等。”中国生猪养殖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介绍,“进口肉的大幅增长不可能是长期的,当市场的缺口缩减之后,进口情况就会有所好转。”

  冯永辉介绍,由于价格因素,中国猪肉的出口并不占优势,但是从产业发展时间周期来看,在中国猪肉处于最低谷时,价格的优势也会凸显出来,“比进口猪肉价格还便宜。”因此他认为,对于市场是否会被洋猪肉蚕食不必太过担忧,“这是短期行为。”

  而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郑宇洁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也分析,从行业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是受前期养猪散户大量退出、疫病等因素影响,导致今年我国猪肉供给出现较大缺口,因而加大猪肉进口数量,增加市场供应、平抑国内猪肉价格,另一方面,进口猪肉价格拥有价格优势,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对进口猪肉的采购量。这对我国生猪养殖产业提出了挑战,逼迫生猪养殖产业加快提高生产管理技术水平。

  或步大豆产业后尘?

  进口猪肉大幅上升及同期出口大幅下降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人士纷纷预测,继大豆、食用油等产品定价权拱手相让之后,国外食品巨头们或将下一个猎物定格为猪肉,再次展开对中国餐桌的围猎之举。

  多位分析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目前跟踪的情况来看,由于行业特性等因素使然,短期内进口猪肉尚无法对国内市场形成根本性影响。“猪肉市场价格的起伏本质是因为受到疫病等因素影响,而进口猪肉的大幅增长只是短期行为”,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称。而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郑宇洁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亦表示,进口猪肉的大幅增长对生猪产业提出挑战,其价格优势或将刺激生猪养殖产业,加快提高生产管理技术水平。

  与此同时,分析人士亦认为,由于受占地、环保、人力资源和资金等四方面的影响,目前国内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依旧存在诸多难题,而也正因为上述诸多因素的干扰,产业虽历经多年发展,集中度仍不明显。龙头企业如果能借此契机加以整合,将对推动行业的向前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来源半月谈)

{lang: 'zh-CN'}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17446?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