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
Saturday, 22 October 2011
李怡:黎智英捐款事件帶出的可悲訊息
李怡:黎智英捐款事件帶出的可悲訊息
黎智英的巨額人權獻金事件,一周來引起社會廣泛議論。筆者稱之為「人權獻金」而不跟從社會上多數議論的「政治獻金」,因為「政治獻金」多與捐獻者的政治利益有關,即使是小額捐獻,也因為受助人在政治上可以幫到捐助人所在的利益群體;而黎的捐獻,相當大部份是捐給陳日君樞機,由陳去從事資助內地地下教會或其他宗教使費,捐給陳方安生則註明是幫長者做白內障手術的「長者之光」慈善活動,這些都不是政治獻金。即使捐給政黨,這些泛民政黨在可見將來都不可能執政,他們不可能給黎智英個人或他的事業提供任何利益。因此,不是冀求有回報的政治獻金,而是基於共同理念的捐獻,所謂共同理念,就是民主、自由等基本人權。因此,稱為「人權獻金」更合適。
消息曝光後,筆者最感驚訝的,不是黎智英給泛民政黨、宗教領袖捐了錢。因為雖然從沒有被告知,筆者也猜到黎是有資助這些組織和人的。最感驚訝的是,他在給泛民政黨捐款中所佔份額。資料顯示,他自 2006年至今,分別捐給民主黨和公民黨 1369萬及 1056萬元, 09/10年度,黎的捐款更佔民主黨非會員捐款的 99.4%,佔公民黨的 68.2%。
然而,每次選舉,泛民這兩大政黨,在民主派取得的六成選票中,都佔一半以上。泛民的立會議席則佔 1/3。任何一個正常社會,有這麼強大民意支持比率及立會議席的政團,理所當然地會在社會有相應比例的政治捐獻去支持他們的活動。然而在香港這個畸形社會,非會員的捐款者竟然幾乎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其他的商界人士都到哪裏去了?筆者原先以為至少還會有一兩個大亨有較大筆捐獻的,而且其中也有人公開表示過支持民主。但在特區政府的「親疏有別」政策,和中央對泛民的強力封殺之下,真正拿錢出來的只有黎智英一人。
李慧玲在《左右大局》中說,「這就是在香港當民主派的悲凉」!不,這是絕大部份支持民主的市民的悲凉。
然後是輿論與學者對黎智英捐款事件的評論,可說是非不分。有的說,黎的大額捐款,「市民以後再難相信他旗下的傳媒會以持平客觀的態度報道」,「今次事件很難令選民不質疑泛民會受捐款人左右」,有的說,黎智英的捐款,意味他像梅鐸,要在幕後操控香港政治。
全都罔顧事實。梅鐸與政界交往,是與執政黨或有機會執政的在野黨交往,目的是可以帶給他及其集團具體利益。黎智英支持的泛民,能給他及他的傳媒帶來甚麼利益?一個叫「都是那些日子」的網站發文說,「肥佬黎以金錢操控泛民政黨,但他怎樣操控?拿五區公投來說,支持公投的公民黨、社民連他有捐錢,反對五區公投的民主黨,他一樣有捐錢,而這些泛民政黨,以往也未見為肥佬黎生意利益發聲,以金錢操控泛民之說,從何談起?」
再說得深入一些,如有操控,這操控又可以為自己或自己的事業帶來甚麼利益?
黎智英的捐獻,其實很清楚,就是基於對民主、人權、自由這些共同理念的支持。泛民各政團的理念、目標是一致的,只是在爭取民主的抗爭或妥協的策略運用上有所不同。黎基於共同理念捐款,倘策略是自己認同的可能多捐些,不那麼認同的就少捐些。即使間中一起商議一下策略,也談不上操控。
當然,爭取民主,維持社會的自由、法治,是包括黎智英在內的多數香港人的利益所繫。但這是整個社會的利益,不是他個人的利益。因此,他是為整個社會捐錢,不是為自己的利益捐錢。
筆者草此文前,沒有詢問過黎智英的意見,筆者也不知道他為何不站出來回應事件,也許多數捐款人都不想講自己的捐款立意,也許他覺得清者自清,不需多講。但這次事件卻帶出可悲的訊息:一、香港商界只有一個人願意掏錢支持廣大市民爭取民主人權的理念;二、多數輿論與學者不知基於甚麼目的與心理,一味發出罔顧事實的評論;三、這個社會就這麼缺少仗義執言的人了嗎?
from 香港雜評: 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5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