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29 September 2011

全民高利贷



全民高利贷


连张化桥都去放高利贷了,可想而知全民高利贷运动已经多么地严重。这位瑞士联合银行资深投行专家,放下高薪厚禄,放下风光荣耀,放下一段充满传奇的职业生涯,投身于广州一家小额贷款公司,还特意写下《为高利贷平反》的文章。
  的确,民间小额借贷有其生存空间与价值。经济生活中有许多企业与个人无法进入银行的贷款平台或资本市场,却有融资的需要。由于他们的信用记录不完整、抵押能力有限,民间借贷企业以较高的利率向他们提供资金,是正常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民间借贷,在相当程度上是对正式的银行借贷的拾遗补缺,乃经济运作中的一部分。
  但是在过去12个月中,民间借贷如洪水般席卷神州大地,势头之猛、范围之广,实为共和国历史上所罕见,说全民高利贷一点都不夸张。民营企业家卖掉实业后,资金无出路,加入放贷大军。大型国有企业坐拥巨额现金,通过旗下财务公司赚息差,加入放贷大军。银行需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开发出各种“保值产品”,也加入了放贷大军。一般百姓饱受通胀与负利率的煎熬,高息集资一呼百应,又是加入了放贷大军。银行体系外的借贷(影子银行)如火如荼,似乎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
  民间借贷,多数触犯监管条例,不是走灰色地带,便是名正言顺地非法。地下运作,便没有可信的统计数据。笔者估计其总规模大约4万亿元,相当于正规银行贷款总规模的8%,不过这类贷款在目前的金融环境下,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民间借贷种类繁多、运作迥异,资金来源、贷款去向各不相同,不过高风险是共同的特征。在高利贷产业链上,银行、担保公司、典当寄售、投资公司、民企//国企//个人的角色大致相同,整个产业链环环相扣,荣辱与共。
  由于资金供应方与需求方之间没有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历史渊源及大量相关业务,担保公司的中介作用便显得十分重要。担保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是高利贷产业链的灵魂,它们又与银行及大型企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民间借贷中较大项目的“deal maker”。
  今年国企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对实业投资缺乏兴趣,热衷于放高利贷。大集团从银行获取贷款,再通过旗下财务公司中的担保公司、投资公司从事资金拆借,借助自身的融资能力,赚取利率上的差价及中介抽成。
  民间集资也十分火爆,而且由浙江等传统据点向各地蔓延,各大城市有集资活动,农村地区也有,往往附有很高的保证回报率。
  资金的去向同样模糊。笔者估计,民间借贷中六成以上资金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了房地产市场,其中,中小开发商是主要接收者,集体炒房是另外一个出处。生产经营类资金需求,约占2-3成,往往以短期过渡为主,解决上游客户资金未到账前的开支。
  随着银根的抽紧,中小开发商对资金的渴求,是民间借贷骤然升温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的开发商绝大多数从未经历过熊市,所以在成交量下降的情况下仍拒绝降价,希望拖到政府政策转向。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危险的策略,也为今后民间借贷崩盘打下了伏笔。
  高利贷行业的繁荣,有着深刻的历史与政策背景。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急剧调整,令银行的借贷业务萎缩,并向大企业倾斜,中小企业受害颇深。另外,中国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未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而作出适当的调整,导致资金的价格信号失效,民间利率与政策利率脱节。体系外融资活动剧增,说到底是银行中介功能弱化的结果。当然,房地产市场的炒作和不规范,带来了需求方的问题。而民间借贷的灰色性质,又导致了监管上的“盲点”。
  全民高利贷,是现行货币政策下的畸胎,市场扭曲下的金融乱象。全民高利贷,乃中国经济中新出现的恶疾,这种情形历史上曾在多个国家出现过,几乎最后都没有好下场。全民高利贷,极富爆炸性、传染性,资金链中任何一环断裂,风险会迅速向四周扩散,小到企业盈利、家庭和睦,大至金融安全、社会稳定,莫不受冲击。
  请政府迅速出手。

{lang: 'zh-CN'}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16263?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